
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此言絕非不虛,以河南為代表的中原地區向來以人才輩出、位置關鍵而聞名。事實上,在金戈鐵馬、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造就了太多的河南籍名将。而真正傑出的頂級名将,當屬以下六位:
第一位:黃忠
字漢升,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将,蜀漢五虎上将之一。
他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将,後歸劉備。此後,黃忠戰功累累,對蜀漢政權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建安十九年(214年),黃忠随劉備率軍進圍成都。數十日後,劉璋投降。劉備進入成都後,論功行賞,任命黃忠為讨虜将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淵,威震曹營,并升任征西将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将軍,賜關内侯。
可以說,黃忠是劉備集團中不可多得的一員虎将,也是老當益壯的典型代表人物,更是三國時期河南籍名将的領軍人物。
第二位:鄧艾
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頂級名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對内政也頗有建樹。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别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鄧艾在戰争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高遠的戰略頭腦。在曆次作戰中,他總能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争史上曆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事實上,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别是後期,鄧艾的許多政治軍事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曆史已經證明:鄧艾的軍事才能在三國後期,可謂是獨領風騷。
第三位:魏延
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将,亦是劉備帳下一位不可多得的統軍将才。
事實上,劉備在世時,魏延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将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将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将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将。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随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盡管魏延最後的下場悲慘,但他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的三國河南籍名将中無疑是十分卓越的。
第四位:樂進
字文謙,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名将。
他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随軍多年,南征北讨,戰功無數。
縱觀其一生,先後從擊袁紹于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将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将嚴敬。不久又别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飛等人,擊退其衆,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後來從曹操征孫權,假進節。曹操回師後,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于合肥。又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将軍。
曆史已經證明:樂進的一生,是跟随曹操戎馬天下的一生,也是不負曹操的一生。他的軍事成就和顯赫功績,無疑是河南籍名将中的佼佼者。
第五位:典韋
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将,也是曹操的第一位貼身保镖。
典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他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讨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衆而戰死。
可以說,如果沒有典韋拿生命抵擋叛軍,曹操根本就沒有逃脫的時間,更不要提生還了。也正因如此,當曹操聽聞典韋已死的時候,不禁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評其為:鐵戟雙提八十斤,濮陽城外建功勳。典韋救主傳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
第六位:文聘
字仲業,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将。
他原本是荊州劉表的大将,鎮守荊北,劉表用他來抵禦北方諸侯的進攻。劉表死後,其子劉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見人。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仍舊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
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禦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辎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遠播。後又多從征讨,累封後将軍,新野侯。而後,文聘駐守江夏數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敵國”,使孫吳不敢進犯。
由上觀之,黃忠、鄧艾、魏延、樂進、典韋和文聘六人,都是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河南名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國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