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隻有一人有此能力

明朝在立國的同時,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統一之旅。作為統帥的徐達,無論是哪場戰役都打得是十分出色,也十分輕松。可當明軍兵鋒對準西北剩餘的幾位元朝軍閥時,徐達第一次遭遇了險情。

朱元璋進行北伐的時機非常好,當他磨刀霍霍之時,元朝的幾個割據軍閥王保保、李思齊、張思道等人正在火并,為了私利根本不顧大局,一副不知死活的模樣。等到了元順帝被趕出大都後,事情才開始發生變化。

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隻有一人有此能力

一、王保保的潰敗

曆史上總說元順帝是個昏聩、隻知道做木匠的皇帝。可事實上,他是一位聰明的皇帝,他任用宰相脫脫就是明證,另一個明證就是,他在明軍進攻大都之時撒腿就跑。别看不起他逃跑的行為,他手上根本沒兵,哪裡能夠堅守。但是因為他的主動逃跑,将整個元朝中央班子都帶離了大都,讓元朝在大漠得以繼續存活。這一行為給明朝帶來了無數的困難,日後明朝不得不一次次地北伐大漠,清除這個可能的威脅。

當元順帝逃到大漠之後,他就指令名義上附屬于他的軍閥王保保等組織兵馬從太行山脈出擊,奪回元朝的首都大都城。本來這些軍閥并不聽從元順帝的指令,可是當元順帝搬出深孚衆望的太子之後,這些軍閥也就乖乖開始聽話,畢竟所謂的叛逆也是建立在對元順帝的不滿之上的,自己沒有理由反對曾經支援過的太子。

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隻有一人有此能力

可是元順帝沒有想到,他的行為會給整個戰場帶來改變。或者他想到了,隻是想借明軍之手打壓王保保。王保保前腳出了太行山向大都進軍,明軍就在徐達的率領之下,後腳就越過黃河進入上黨,直接進攻太原城。

面臨失去後方危險的王保保,隻得選擇回援太原城與以逸待勞的明軍進行決戰。結果王保保在自己家門口反而遭到明軍夜襲,占盡先手的明軍在這場戰役中大獲全勝,王保保這位北方最大的軍閥,隻率領18騎向西逃竄到了甘肅,試圖聯合遠在大漠的蒙古諸部,形成對明朝的持續壓力。

二、關中之戰

明軍拿下河南并驅逐山西的王保保後,兵鋒對準了西北的李思齊與張思道二人。李思齊在隴右,張思道在渭北,兩人一西一北對關中形成了鉗形,看起來關中元軍有一戰之力。可這隻是理想上的可能,兩人早就積怨已久,戰略上的聯合毫無可能,這也就給了明朝各個擊破的可能。

朱元璋一邊同這兩個元将書信聯系,一邊指令大軍快速前進逼迫兩人,試圖迫使他們投降。可是對于李思齊和張思道來說,看得到的實力才是讓人敬畏的實力。于是,時間就成了明軍占領關中的關鍵,而最擅長突襲騎兵作戰的常遇春,就成了這次戰役的急先鋒。

當李思齊還在鳳翔糾結自己立場的時候,常遇春已經快馬加鞭向鳳翔突進。當看到常遇春到達鳳翔城下後,手握精兵的李思齊被吓破了膽,立即向西逃竄。可在這個時候,漠北傳來消息,元軍意圖南下收複大都,常遇春這位騎兵将領被急調北方,組織對元軍的防禦。

現在隻剩下徐達了。徐達在率領軍隊到達鳳翔之後,面臨着向誰進攻的難題。徐達力排衆議,認為李思齊兵力略弱,且占據進入河套河西的要道臨洮,張思道城池堅固兵馬完備,不易攻取。徐達認為先易後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明軍損失,是以将目标定為了已是驚弓之鳥的李思齊。李思齊被明軍吓破了膽,坐擁城池無力抵禦,隻得舉手投降。

之後明軍就将目标指向了張思道,張思道聽聞徐達進軍,隻留下自己的弟弟張良臣防守慶陽老巢,自己則向北逃竄。很快張思道就被老對頭王保保抓獲,他的勢力也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态,留守慶陽的張良臣被迫選擇向明軍投降。

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隻有一人有此能力

當張良臣投降消息傳到南京,朱元璋向徐達指出一定要警惕張良臣:此人有可能反複。果然信件還未送到,張良臣就憑借着慶陽堅固的城防發起了反叛,在西北的明軍此時陷入了最為危險的地步。張良臣一邊死守城池,一邊派出使者向王保保求援,一旦王保保援兵到位,明軍極有可能陷入被敵人内外包夾的态勢之下。見此情景,徐達命明軍全力圍攻慶陽城,可慶陽城城防堅固,體系完整,不是一時間就能攻破的。而元朝的大軍,很快就将進入戰場,戰場即将面臨變局。

三、徐達的窘迫

王保保上次吃了大虧,決定要報一箭之仇。他沒有集中力量救援慶陽城,他将部隊分為三路,西路進攻鳳翔,東路進攻大同,中路進攻泾州支援慶陽。元軍戰鬥力不及明軍,可是分兵三路就可以分散明軍兵力,給自己的中央主力提供機會。

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隻有一人有此能力

西路元軍被擋在了鳳翔城下,東路元軍突襲了意圖南下支援慶陽的明軍,可是明軍在背水遭遇突襲等諸多劣勢下,死守營寨将元軍的攻勢擊退。兩路元軍雖未成功,但及時的牽制了明軍主力,給了慶陽城和中路戰場有力的支援。王保保中路軍在其部将哈紮兒率領下攻克了原州,這樣一來戰局為之大變。

面對來勢洶洶的元軍,徐達把明軍分為多部在慶陽城外幾十裡的地方阻擊元軍。整個明軍陣型沿着西向南布置,以葉石真守彭原、韋正守郐州、傅友德、薛顯守靈州,試圖控扼各處要害阻擋來自西北方向的元軍。徐達又在後方驿馬關布置一支由徐禮率領的預備隊,防止明軍無法阻擋元軍攻勢,緻使整個陣線被擊破。可是讓徐達沒想到的是,元軍并沒有正面突破明軍陣線,王保保命哈紮兒進行了大迂回,繞道後方攻下了泾州,緻使徐達大軍腹背受敵。

危急時刻,幸虧馮國勝擊退迂回元軍,王保保見側後包抄沒有成功,我認為元軍身處敵後,不能久戰,隻得選擇向北撤退。徐達一生征戰,号稱無敵,讓他面臨危局,元朝将領中也隻有王保保一人有此能力。日後徐達還将領教王保保的厲害。

在排除了援軍幹擾之後 ,明軍開始了對慶陽的圍城戰。一個沒有援軍的城池,被攻破不過是時間問題。在三個月圍城之後,張良臣投井自殺,慶陽城投降。整個西北要地進入到了明軍手中。

但是,王保保和徐達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