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的這個旅,在建國後名氣最大,陳赓的386旅,都比不上

1937年,在陝北的中央紅軍,為了抗日的需要,經與國民黨政府協商,改編為八路軍,這個問題,筆者前面幾篇文章,都詳細介紹過了。當時,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六個旅。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兩個旅,一個在1938年,另一個在1940年,就不存在了,因為朝着更大的方向發展去了,是以,一一五師的343旅、344旅,名氣并不是很大。

八路軍的這個旅,在建國後名氣最大,陳赓的386旅,都比不上

一二0師的兩個旅和一二九師的兩個旅,基本上都在1945年才取消建制,與其他部隊,合并為縱隊。這六個旅,在抗日戰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最終取得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都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但按與日軍打的戰鬥最多,最著名的,還是陳赓率領的一二九師第386旅,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不僅寫進中國軍隊的戰史,也成為外軍研究的重點。

八路軍的這個旅,在建國後名氣最大,陳赓的386旅,都比不上

但在建國後,在中國人民心中,名氣最大的,不是陳赓率領的一二九師386旅,而是一二0師的359旅。359旅剛組建時,由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1937年10月,因陳伯鈞率718團和旅直屬營一部,留守陝甘甯轄區,歸八路軍留守兵團建制度,王震改任旅長),下轄由紅6軍團編成的第717團、由紅軍第32軍等部編成的第718團,共5000餘人。359旅,配合國民黨軍進行過忻口、太原作戰,打過邵家莊伏擊戰、上下細腰澗等戰鬥,但這些戰鬥,影響都沒有386旅打過的戰鬥影響大。

八路軍的這個旅,在建國後名氣最大,陳赓的386旅,都比不上

他們名氣為什麼最大呢?因為,1940年年底,359旅奉命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産運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主席題詞贊譽第359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著名的《南泥灣》,中國人民男女老少都會唱,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又戰鬥來又生産,三五九旅是模範”,如此,誰不知道359旅?當然他們的名氣,是最大的了。

八路軍的這個旅,在建國後名氣最大,陳赓的386旅,都比不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