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武漢姑娘和俄羅斯畫家
因畫結緣
等候10年
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陳敏與道爾斯基。
12月30日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在個人微網誌上轉發了長江日報報道
為這段美好的中俄之戀點贊
他稱這是“千裡有緣一線牽”
趙立堅轉發的視訊在這裡
↓↓↓
網友們紛紛贊歎
這份愛情好甜好美
陳敏
一位生活在武漢的中國姑娘
道爾斯基·巴維奧·亞曆山大洛維奇
(英文名Pavel Dolskiy)
一位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畫家
因一次畫展
陳敏對教學CD光牒中
講授石膏素描的道爾斯基
崇拜了10年
10年等待
偶像不再停留在CD光牒裡
後來
年齡相差10歲的兩人
在聖彼得堡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道爾斯基在作畫,陳敏陪伴左右。
如今
女兒快兩歲了
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道爾斯基
近年也迎來了他的創作高産期
武漢的市井生活
也陸續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第一次看繪畫展被強烈地震撼了
武漢姑娘執拗地轉學美術
2021年12月29日淩晨3時,道爾斯基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走進了畫室,繼續一幅漢服作品的創作。
道爾斯基2021年創作了近40幅作品。最近,他迷上了漢服,并和妻子陳敏一起加入了一個漢服社團,看漢服展、聽漢服講座。
道爾斯基創作的漢服繪畫作品。
道爾斯基與陳敏的愛情故事,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
2006年,18歲的陳敏在武漢一所高中讀高二。當年10月底,“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展”在武漢博物館展出。陳敏看到博物館門口懸挂的展覽橫幅,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這不經意間的選擇,改變了她的人生。
陳敏的老家在浙江溫州,她的父母很早就來武漢做生意;陳敏出生在武漢,後來讀書也基本都是在武漢。
按照父母的規劃,陳敏高中讀理科,大學學經濟,畢業後接手家裡的生意。但這場繪畫展,擊中了年少的陳敏,也打破了父母為她規劃好的人生。
這場繪畫展彙集了俄羅斯多個博物館的100多幅繪畫作品,第一次看繪畫展的陳敏被強烈地震撼了。她帶着面包和水,連續3天去看展。
繪畫展結束之際,陳敏購買了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錄制的全套教學CD光牒,并在家裡反複觀看。道爾斯基講授的是石膏素描,手握畫筆行雲流水,穿着紅色毛衣的他顯得英俊又自信,陳敏被他深深地吸引了。
CD光牒所附的資料介紹,道爾斯基2002年(24歲時)獲列賓美院紅色博士證書(各科成績均優),是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最富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家。他用8個小時精心創作的這幅石膏素描,是難得一見的石膏素描珍品。教學CD光牒全程記錄了這一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創作全過程。
陳敏決定,自己要從理科班轉到美術班,她要考美院。母親說她胡思亂想,“沒有一點繪畫基礎,就敢從理科轉美術?”為此,母親3天沒和她說話。陳敏最後說服了父親,執拗地放棄了理科轉學了美術。
每次有俄羅斯人來畫室時
陳敏都會指着照片上的道爾斯基問
“你認識他嗎?”
一場繪畫展和一張教學CD光牒,陳敏将道爾斯基視為自己的偶像,希望也能創作出和他一樣優秀的作品。
從理科班轉到美術班,沒有繪畫基礎的陳敏從最基本的練習開始。每天回家,她會把道爾斯基的教學CD光牒看了又看。
雖然從高二才開始學繪畫,但陳敏的作品常常被老師點名表揚,“你有繪畫天賦”。後來聯考,陳敏如願考上了湖北美術學院。
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陳敏跟着母親在天津做過服裝生意,去蘇州教過畫畫。2015年,陳敏回到武漢,開了一間畫室。
畫室的櫃子裡,擺放着陳敏2006年購買的那套教學CD光牒。每次有俄羅斯人來畫室時,陳敏都會把CD光牒拿出來,指着照片上的道爾斯基問:“你認識他嗎?”
道爾斯基在黃鶴樓上。
就這樣問了一年多,也不知問了多少人,直到2016年一位從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畢業的畫家來到畫室,陳敏又拿出了CD光牒。
這位俄羅斯畫家對陳敏說:“當然認識,他是我們列賓美院的傳奇。”這讓陳敏喜出望外。10年了,她的偶像不再隻停留在CD光牒裡。
這位校友找到了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當年的畢業典禮視訊。時任列賓美術學院院長在畢業典禮上誇贊道爾斯基時說:“他不僅天資聰穎,而且目标明确,具有洞察力又很勤勞……”
這位校友告訴陳敏,道爾斯基曾兩次獲得全俄“傑出青年藝術家”稱号。也是通過這位校友,陳敏拿到了道爾斯基的聯系方式。
一遍遍,陳敏寫好短信又删除,反複修改,她不知該如何表達這10年的情感。短信發出後,陳敏辦理了前往俄羅斯的簽證,買了飛往聖彼得堡的機票。她要赴一場等待了10年的約會。
在武漢作畫的3個月
讓道爾斯基決定留下來
2016年7月,在聖彼得堡普爾科沃國際機場,陳敏第一次見到了崇拜了10年的偶像道爾斯基。
她面前的道爾斯基和CD光牒中一樣,英俊又自信。還未等陳敏緩過神,道爾斯基給了這位遠道而來的中國姑娘一個熱情擁抱。
和道爾斯基匆匆而别後,陳敏又獨自遊曆了俄羅斯。在雅羅斯拉夫爾的一家酒店,陳敏和一位俄羅斯女孩閑聊,對方聽聞陳敏的故事,打開社交網站搜尋到道爾斯基的個人賬号,并将道爾斯基寫的一首詩用英語翻譯給陳敏聽:“溫暖的雨,閃着珍珠的光,你躲在黑暗的深處,你住在地球的邊緣。我沒有宮殿和白馬,隻有舊皮襖和行囊。但也許有一天,你會自己找到我。”
“說的就是你啊!”這位俄羅斯女孩激動地擁抱陳敏,“這是上天賜予的緣分!”
自聖彼得堡與道爾斯基一别後,陳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飛往聖彼得堡。道爾斯基再來中國時,心裡也多了一份牽挂。兩人相識一年後,道爾斯基與陳敏在聖彼得堡領證結婚。婚後,兩人有一段時間生活在聖彼得堡。
陳敏的母親曾和洋女婿閑聊:“當時讓陳敏去相親,死活都不去,說在等你。我想她瘋了,誰知真等到了。”
2018年6月,武漢解放公園為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事迹展主題油畫尋找畫家,一直沒找到合适人選。陳敏從朋友那兒得知後,便推薦了道爾斯基。
2018年,道爾斯基在武漢創作蘇聯空軍志願隊的主題油畫。
在武漢作畫的3個月,陳敏擔任道爾斯基的翻譯和向導。這一次在武漢的創作讓道爾斯基決定留在武漢工作和生活。
得知道爾斯基留漢,他的一些朋友急了,“留在武漢會影響你的創作”。他的回答是:“在武漢,我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社交,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
在武漢的這幾年是道爾斯基創作的高産期,他累計完成了近百幅作品,其中多幅作品被中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法國、美國等國家級博物館和個人收藏。
道爾斯基的筆下
菜市場的小龍蝦
武漢人的灌香腸和曬臘肉
每天淩晨3時,道爾斯基就會起床作畫,平均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他說:“畫畫是一份體力活,相比于天賦,勤奮更重要。”
“沒有哪個國家的人,能像中國人這樣勤奮。”道爾斯基常常和陳敏開玩笑,“自己骨子裡更像一個中國人。”他記得,6歲那年,母親帶他去書店選書,他選了一本中國百科全書,上面畫着中國古代的服裝、兵器。他從此愛上了中國文化,也埋下了他和中國的緣分。
道爾斯基筆下的武漢市井生活。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時,道爾斯基和陳敏的女兒出生。道爾斯基看着醫生穿着笨重的防護服為妻子檢查、接生,回到家後,他以武漢醫生為原型,創作了《拯救生命的人》的油畫。畫中,一位女醫生癱坐在醫院走廊,一身疲憊地摘下了口罩。
道爾斯基疫情防控期間創作的《拯救生命的人》。
疫情期間,俄羅斯多家媒體采訪道爾斯基,請他講講在武漢的情況。每次接受采訪前,道爾斯基都會提出一個要求:對于他講述的内容,不能掐頭去尾,要完整如實報道。那段時間,道爾斯基頻繁更新自己社交賬号,并将自己在武漢的生活拍攝成視訊釋出在網上。有網友看了道爾斯基釋出的視訊後說,“被中國政府的組織力所震撼”。
道爾斯基和陳敏的女兒安娜已經快兩歲了,作為一名出生在武漢的混血兒,安娜的戶口也落在了武漢。
早上,道爾斯基會去樓下的熱幹面店“過早”,老闆記得他的口味,“你愛吃香菜,我給你多放點”;晚上,道爾斯基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常常加入小區的廣場舞團隊,跟着音樂節奏跳上一曲。
道爾斯基和小區的保安、菜場賣菜的阿姨都很熟,雖然語言不通,但連說帶比畫,他也能和别人坐在路邊聊上許久。
道爾斯基創作的小龍蝦作品。
武漢成了道爾斯基的第二故鄉。他和陳敏走遍了武漢的大街小巷,夏天在菜市場看小龍蝦,冬天看武漢人灌香腸曬臘肉,這些市井生活也陸續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采寫:記者張維納攝影:記者胡九思
來源: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