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自我保全與勇于擔當間應當如何抉擇,這個問題從古至今都拷問着無數人的内心。“鐵姑娘”孫龍珍用年輕的生命,給出了響徹曆史長廊的铿锵回答:在責任與擔當面前,個人不足挂齒。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她在條件艱苦的邊疆辛勤奉獻,甚至不顧六個月身孕,在無辜牧民在被蘇軍綁架時,牢記自己的民兵職責,義無反顧地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人。

縱然犧牲在血泊中,她的英勇事迹卻影響着戍邊戰士,鼓舞着他們保護群眾、守衛疆土,最終收複44萬畝争議區域。

直到今日,孫龍珍墓依然與邊疆作伴,哨所邊的小白楊為她挺立,“民兵班”也被更名為“孫龍珍民兵班”,受她的精神影響,一代代如孫龍珍般堅毅、勇敢的姑娘們前仆後繼,如前輩般戍邊屯墾,駐紮在這片染血的傳奇土壤上,傳承着龍珍精神。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01響應黨的号召,鐵姑娘積極戍邊

孫龍珍出生于氣候溫和的江蘇,常将濃黑的長發編成兩條辮子,搭在兩邊肩膀上,看上去安靜寡言。

但這看似内斂的姑娘卻是實打實的“鐵姑娘”,年僅19歲的她,積極響應黨的“支援邊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号召,無畏地迎着西北的風沙,一路抵達新疆,被編入兵工團。

她不在意工作的繁重,哪怕是幹熬硝爐、砸礦石,正值佳年的她時常大汗淋漓、灰頭土臉,她都毫無怨言,樣樣争先,積極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到1962年,她還主動要求參加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工作隊,負責看管放養牛羊。

江南沒有邊疆的曠野和呼嘯的風,也沒有令人汗如雨下的高溫與幹冷的寒冬,孫龍珍卻很快地适應了艱苦的環境。無論是雨雪冰霜還是曝曬,她都從不怠工,努力做好這項從未做過的工作,爬山趟河,馴服牛羊。即便是磨破腳、摔了跤,她都隻是咬咬牙、拍拍灰土。

她認真履職,任勞任怨地保護着牧民的财産,甚至把他人的财産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02不顧身孕,勇于營救同胞

“張成山被抓了,快去救人!”這呼聲驟然在孫龍珍耳邊炸響,打破了正常的生活。

她毫不遲疑地抓起鐵鍬,就要跟随戰友們沖出去。當時邊境不穩定,中蘇之間時常有摩擦,張成山在放牧時一時不察進入了所謂的争議區,被蘇軍強行抓走。

孫龍珍懷孕六個月,早已顯懷,挺着肚子就朝外走。小姑子于志蘭考慮到她身懷有孕,阻攔她、要替她去。而孫龍珍卻神色堅毅,牢記自己職責,不顧自身安危,以“我是民兵”堅定地回絕。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此時中蘇間裝備差距明顯,蘇軍們早就設下埋伏、準備好武器,在孫龍珍等人沖向事發地的途中,胡亂開槍射擊群衆。子彈掃得灌木樹枝直晃,也穿入孫龍珍的肚子,鮮血淌出,澆灌在夜色下的草地上。

在槍聲與隊友的哭聲中,初成形的胎兒尚未睜眼窺見人間,就同母親一并将生命奉獻給了疆土。

1969年,年僅29歲的孫龍珍,将自己永遠留在了這片充斥着她的熱愛與奮鬥的土地上。

孫龍珍的犧牲進一步點燃了戰士們的憤怒與血性,他們不怕犧牲,堅決捍衛國民的生命與财産安全,與蘇軍抗争到底、決不在這片染了同胞鮮血的土地上妥協。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03事迹流傳,44萬畝争議區域終回歸

自孫龍珍犧牲後,中蘇邊境問題仍然未得到解決,但是她的事迹卻陪伴着後來的戍邊戰士。戰士們一邊在危險中守衛國土,一邊征服惡劣的地質開荒種地。

一位戰士回家探親,将這些故事講與母親聽,其母熱淚盈眶,把自己培育的小白楊樹苗交給兒子,讓他帶回哨所。

哨所位于中哈邊界,土地貧瘠、幹涸,植物很難生長。戰士們隻能把自己的用水擠出來澆灌樹苗,悉心培育,終于有一株小白楊存活下來,紮根于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至今也與孫龍珍的墓作伴。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幹兒壯,守望着北疆。”閻維文的歌聲唱響全國,将孫龍珍的精神遠遠傳播,激蕩在每個人的心中。

在人民對國土收複的殷切期盼中,在遙遠的邊防線上,戰士們英勇抗争,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在2003年,這片44萬畝的争議區域經過勘界确認,歸屬中國。

痛失妻子的孫龍珍丈夫、痛失母親的年幼女兒,終于見證到了這一天。自孫龍珍犧牲後,他們忍耐着痛苦,一直留在她長眠之地。丈夫繼續堅守山區、兩個女兒也定居在了新疆。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哨所不再像當初那樣簡陋破敗,這片原本蕭索的土地上終于生長出綴滿枝頭的花。藍天白雲之下,小白楊哨所的五星紅旗将永遠迎風飄揚。

04龍珍精神永流傳

迄今,孫龍珍已經犧牲五十多年,她的精神卻被一代又一代人傳承。年輕鮮活的姑娘們不怕艱難險阻,積極戍邊,迎着烈日操練、開墾荒地、種植蔬菜。她們以挺拔的身姿站在邊防線上,她們就是“孫龍珍民兵班”的、受孫龍珍精神滋養的後代。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此外,孫龍珍敢于擔當、不畏犧牲的英勇事迹也被留存在陳列館中,為曆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龍珍路、龍珍公園等也将永遠紀念着她。她用小小的身軀,挺直民兵應有的脊梁,撐起了戍邊戰士的尊嚴。

少年人們也為龍珍精神動容,在其的鼓舞下,他們方能成長為更有擔當、更知奉獻的新青年們,才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将希望寄托于他們身上。

主席同志高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鐵姑娘”孫龍珍:犧牲時身懷六甲,犧牲後44萬畝争議區歸屬中國

在個人的自我保全與更崇高的犧牲中如何抉擇,孫龍珍從未被這個問題困擾過。從她年少時主動背井離鄉,自溫軟江南奔向西北大漠起,她的奉獻之路似乎就已被奠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