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香技藝非遺項目
—

圖中為退躬老師
接上期
第三篇《養生主》。《養生主》開篇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接下就寫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這個故事是非常有名的。那麼《養生主》的宗旨是什麼呢?大多數人把養生看成是養體了,就是把這個肉身養到可以長壽,養到不會得病,養到紅光滿面,好像這就是養生之極。但莊子既把這看成是最基本的層面,同時又看成是悲劇所在的層面。為什麼?因為他因養生而喪生,養的是身體之身,失掉的是生命之生。莊子在《達生》、《至樂》、《秋水》等篇中都專門講了養生的生命境界。真正的生是生命,但是任何生命都要有形,你沒有肉體,你這個生命怎麼存在呢?但是反過來,我們很多人就是把身體當成生命了,莊子有一句話叫“行屍走肉”,就是隻有身體沒有生命,失掉精神自由,失掉精神快樂,失掉精神價值,我們當代絕大部分的養生學、健康學、健身學,不是一個地方,不是一種理論,而且也不是一代人,當他們失掉得最多的時候,就是“行屍走肉”,這在《養生主》中是第一個要提醒的。
其實在《養生主》中莊子所說的生命,第一還是以肉身為載體,肉身康健的最高境界是天然的健康健全,而不要人為地去強求。莊子文章中有很多的瘸子、瞎子以及缺牙齒、缺腳指頭、多手指頭的,但恰恰是這些人水準高,智慧圓滿,精神高遠,莊子就用這個來諷刺那些隻知保肉身不知保心靈的人,這也是《養生主》特别要提出來的。
當《養生主》講到養生的最高境界時就講“庖丁解牛”。庖丁就是幹屠宰的廚師,庖丁用一把刀為文惠君解牛的時候,手與腳步與腰身之間的配合與牛之間的關系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而且發聲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解完牛,庖丁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蹰滿志。”文惠君非常吃驚。文惠君就是梁惠王,他問庖丁怎麼做得這麼好,庖丁說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已經解了幾千頭牛,但是刀鋒如新,一點都沒有缺,一般的庖丁一個月換一把刀,好點的一年換一把刀,但我這把舊刀仍是遊刃有餘。“遊刃有餘”這個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庖丁說他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就是說他順着牛的筋骨縫隙下刀,這樣“以無厚入有間”,是以毫不損刀費力。梁惠王聽後很吃驚,說養生也應該是這樣的,合于規律,不與環境相對立。用佛家的話來說這就是“遵循因果”,用道家的話來說這就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縱觀《莊子》三十三篇,其智慧内涵就是道的體用流露,道體、道象、道用,那麼要傳回道體,這是整個人類文明和人生修行最終要達到的,即道之用傳回道之象,再回歸道之體。換言之,《莊子》智慧内涵是以超越和通達來展現大道的存在與運化,而老子《道德經》則是以退隐和柔順來展現。老莊同是道家的兩座豐碑,其道風形成千古流變,流出了我們中國哲學、美學以及文學藝術的種種緒端。那麼道家超越與通達的智慧内涵又是用什麼來展現的呢?從《莊子》内七篇、外十五篇和雜十一篇的基本精神來看,主要是通過“三棄”來展現。(未完待續)
退躬(塗繼成)先生小傳
塗繼成:号退躬,生于1953年9月9日。少讀古藉,師承唯識一脈。随韓文畦修學世間行。平生依實業文化立身,文思廣涉儒釋道科哲五學。曾于1997年率先在國内發行國學挂曆達19年,近三十年在川内外公益教學中華傳統學術課題。文稿近六百萬字。
曾與許廣清先生共同主編《韓文畦文化思想存稿》,自己的文化觀點有“正慧”、“共生慧”等。多年來在川内外公益開講國學學術講座,深獲聽衆好評。
香道 | 東方的氣味美學
在香氣中,喚醒心底塵封的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