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胡宗南的二把手,曾帶領十萬餘人起義,93歲才得償所願入我黨

說起胡宗南這人,我們都知道,他是老蔣的心腹之一,畢業于黃埔軍校,1947年他任指揮官,攻打我黨根據地延安,成位手握十萬重兵的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變成威震四方的“西北王”。

他是胡宗南的二把手,曾帶領十萬餘人起義,93歲才得償所願入我黨

解放戰争後期,他被我軍打的敗退到台灣,那他的那些副手都如何了,這就要不得不提到一個叫做裴昌會的副手了,他不僅在西安的時候是綏靖公署的副主任,而且還擔任兵團的司令,是胡宗南的二把手。

他出生于山東濰坊,從小家境優渥,還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從小便立志要興辦實業救國,但是後來人生軌迹和他預想的不太一樣,他投身疆場,考入了軍校,後來結業後經過配置設定,來到了孫傳芳的部隊,之後又去了國民黨的軍隊。

他是胡宗南的二把手,曾帶領十萬餘人起義,93歲才得償所願入我黨

由于他出身雜牌軍,也沒在黃埔軍校待過,更不是老蔣的嫡系,是以這也就暗示了他将來并不會有成為老蔣嫡系将領的機會。但是他這個人并不是草包類型的人物,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在1936年抗戰時期,帶領47師作為增援部隊來到河北涿縣

當時戰況并不理想,友軍的防守一直失利,由于日軍使用先進的武器和裝備在戰鬥上占了上風。他帶着手下的士兵拼命抵抗,頑強堅守,持續了7天7夜之久,還沖破了帝君的封鎖線,儲存了實力。

他是胡宗南的二把手,曾帶領十萬餘人起義,93歲才得償所願入我黨

他和八路軍也保持着良好的關系,1940年,他率部轉移到王屋、太行山一帶,還在那裡配合了我軍打擊敵寇。

他們兩方友好的關系持續了兩年,他和陳帥的關系也非常好,因為敵後的戰鬥非常緊張,我軍的小分隊經常回到他的第九軍防區駐足停留,他都會命手下好好招待我軍戰士,還為他們補充一些彈藥。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他在國難當頭之際,還是拎得清的,知道放下派系之間的争鬥,全心全意趕走侵略者,但是由于他心系國家,忙于參加戰鬥,他的親人他卻照顧不了,有7口人命喪日本侵略者的刀下,隻有第二個兒子得以幸存。

他是胡宗南的二把手,曾帶領十萬餘人起義,93歲才得償所願入我黨

抗日戰争勝利後,他又參加了解放戰争,在壺梯山戰役中他損失了不少人,隻能向四川撤退,到陝西寶雞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讓他命運發生轉折的貴人。

這個貴人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名叫李希三,是一名共産黨員,他勸裴昌會不要猶豫,帶領手下的10萬人馬起義。

1949年12月23日,他在德陽的這個地方帶領部下進行了起義,後來他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加入我黨。但是這個願望等到晚年的時候才得以實作。他曾任川北工業廳的廳長和西南紡織局的局長。

1992年,他在重慶因病去世,享年9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