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在我們的鄰居南韓、日本眼中,我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無疑的唐朝時期,唐朝被很多人冠以盛唐之說,那時的唐朝不僅本身極為強盛,幾乎整個亞洲都是其附屬國,而開創大唐盛世的,便是李世民。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世民并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但大唐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大家最承認的唐朝皇帝也是李世民,這位17歲開始四處征戰,19歲便鼓動父親起兵,建立唐朝的明君,卻有一個永遠揮之不去的污點。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李淵起兵

在曆史中,大部分的起兵者,都是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揭竿而起,順勢建立新王朝,但李淵則完全不同,他本無半點起兵的心思,是當時的皇帝猜忌李淵想要謀反,甚至準備設計害死他,才會促使他産生這樣的想法。

617年,天下大亂,隋朝内部動蕩不安,外部的敵人也蠢蠢欲動,劉武周更是聯合了突厥人起兵攻打隋朝,面對這種特殊的局勢,朝中不僅無大将可用,也無士兵可用,隋炀帝便下令讓李淵自己招兵,去應對突厥人。

随後李淵就招到了上萬人,可是此時的隋炀帝卻并未對他進行嘉獎,反而開始懷疑李淵有起兵的想法,還暗中策劃了一次祈雨大會想要直接将其鏟除。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也許李淵真的是天命所歸,這樣完善的一個暗殺計劃,竟然有人給他通風報信,進而得以逃過一劫。

而李世民則早就有起兵的想法,在多年前,他就不斷地結識綠林好漢,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是他身為一個次子,顯然不具備足夠的号召力,是以當得知隋炀帝有殺李淵的想法後,立刻就将天下大勢告訴李淵,而李淵也當即決定,既然橫豎也是死,還不如碰碰運氣。

同年六月,李淵正式起兵,而在這背後主導一切的李世民,也不過才19歲而已。

建立唐朝

和《隋唐英雄傳》不同,李淵從起兵到攻入長安,用時不到一年,李淵也并沒有直接稱帝,而是效仿曹某人的做法,先當了丞相,同時利用自己的新身份,快速擴大自己的勢力。從這一點來說,李淵還是非常有能力的。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618年的五月份,随着各方勢力接連稱帝,隋朝最後的影響力蕩然無存,李淵正式登基,不過李淵這時做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那就是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件事直接惹惱了李世民。

在起兵之初,李淵曾許諾李世民,将來建立唐朝立李世民為太子,是以李世民才會如此賣力的進攻。但是建立唐朝後,李淵卻要遵循嫡長子制度,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可李淵偏偏就要違背諾言,還一味地聽信李建成而怒斥李世民,為他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唯一的污點

李世民一生獲勝無數,無論内戰還是外戰皆大獲全勝,他成為皇帝後,唐朝迅速進入高速發展期,成為了後世第一無二的盛唐。但他的人生中自然也有一個污點,那就是在玄武門殺害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不過這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李建成和李淵,李世民的确也有做皇帝的想法,但是他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機會。可李建成卻等不及,他不惜一切也要早早做掉李世民,甚至在一次打獵的時候,對李世民的馬做了手腳,害的李世民差點當場身亡。

而後更是不斷剝奪李世民的權利,試圖瓦解李世民的勢力,于是李世民決定不再坐以待斃,經過複雜的思想鬥争,計劃先發制人,以武力逼迫李淵讓位,讓原本就屬于自己的皇位真正來到自己的面前。

最終,李世民在玄武門當中殺掉了自己的兄弟李元吉、李建成,并在皇宮之中逼迫李淵承認自己的身份,玄武門之變三天後,太子之位重新來到了他的面前,而後李淵也正式退居二線,一切終于塵埃落地。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殺掉自己的兄弟始終是他人生的一大污點,但其實也是境遇所迫,如果把李世民當時的處境換成任何一個人,或許都會選擇同樣的做法。

玄武門之變的前提有兩點,一點是李淵的反悔,一點是李建成的殺心,早在建立唐朝之前,李淵就明确表示事後由李世民擔任太子,是以在後來的戰鬥中,李世民永遠出現在第一線,李淵甚至都沒有親自指揮過大型戰鬥,就成為了皇帝。

如果李淵不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絕對沒有資格成為皇帝的,假如李世民直接成為皇帝,封李淵為太上皇,這件事也是可以做到,但李世民沒有這麼做,李世民一直在心裡十分尊敬自己的父親,但李淵帶給李世民的回報讓李世民極為惱火。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其次,李建成對李世民的殺心早已不再隐藏,除了換馬事件以外,李建成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找李淵告狀,大事小事都要告狀,讓李世民在李淵心中的地位急劇下降。

本來李世民是不準備和李建成競争的,甚至準備接受李淵的安排,前往洛陽鎮守,像漢朝梁王那樣做一個“假天子”,但這件事最後還是被李建成給破壞了。

綜合來說,李世民在李建成正式成為皇帝前就沒有了活路,隻不過那時的李建成還不敢直接殺死李世民,可一旦李建成正式登基,隻要一道聖旨就可以做到,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是以才最終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19歲鼓動父親起兵,1年便建立新朝,是千古明君,卻也有一個污點

但即使是這樣,李世民在生擒李建成之後,也曾有過猶豫,他曾想過是不是給李建成一個虛職讓他安享晚年,但李建成的态度直接否定了李世民的所有想法,李世民最終才會痛下殺手,完成這次血腥的奪權。

在曆朝曆代的皇室中,李世民受傷沾染的鮮血是最少的,隻不過他的一生太過完美,才會讓這件事成為一個污點,和他的功績比起來,這點小事也确實不值一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