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水浒系列第70期:
前面我們提到了,因為宋江等人設計,讓小喽喽假扮秦明,殘殺了青州城邊的百姓,導緻慕容知府一怒之下将秦明全家殺害。
秦明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隻得投奔了清風山,拜在了宋江腳下。作為内心慚愧的彌補,宋江做媒将花榮的妹子嫁給了秦明,而花榮竟是一句話都沒說,痛快地答應了。
要知道,秦明落草,完全是被宋江等人設計陷害,不得已而為之。而花榮,卻是整部《水浒傳》中第一個主動背叛朝廷的軍官,在他明知宋江是通緝犯的前提下,仍然對其交好,甚至不惜和清風寨知寨撕破臉皮。
按理說,朝廷對花榮不錯,年紀輕輕就讓他掌管大權,他為什麼還要反朝廷呢?
楊角風談水浒系列第70期:花榮乃功臣之後,本該報效朝廷,為何卻跟通緝犯宋江攪合在一起?

一、
在《水浒傳》中,花榮一出場的形象,就是個年少軍官的模樣:
“隻見寨裡走出那個年少的軍官來,拖住宋江便拜。”
按照書中的說法,他是沒有父母的,隻有一個妹妹,而且這個妹妹在花榮反了朝政之前尚未出嫁,推斷年齡應該在十七八歲的樣子。
在過去,若是父母俱在,那麼作為尚未出嫁的女兒的話,應該是跟着父母住在一起。而花榮的妹妹卻跟着大哥住在清風寨,而且在婚姻大事上也是由花榮做主,由此可見,他們父母确實已經去世了。
在花榮頭一次出場的時候,有一首介紹他本人的詩,其中一句提到:
“人稱小李廣,将種是花榮。”
“小李廣”是形容他武藝高強,尤其是箭法超群,事實上也确實如此,在《水浒傳》中,他的箭法幾乎是天花闆的存在了。而“将種”則是介紹了他的身份,屬于将門之後,關于這個問題,在後來秦明前來勸降花榮時,也曾提到:
“花榮,你祖代是将門之子,朝廷命官,教你做個知寨,掌握一境地方,食祿于國,有何虧你處?”
按照秦明的說法,朝廷給了花榮一個清風寨武知寨的職務,是沒有虧待他的!
可是,花榮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朝廷讓自己當個副知寨,完全是屈才:
“小弟是個武官副知寨,每每被這厮怄氣,恨不得殺了這濫污賊禽獸。”
二、
身為将門之後,面對一個小小的清風寨知寨劉高,花榮為什麼卻無能為力呢?
要知道,後來秦明得知劉高冤枉了花榮後,他可是拍着胸脯保證,隻要自己回去跟慕容知府講清楚了事情原由,必然能讓劉高吃不了兜着走:
“若聽一面之詞,誤了多少緣故!容秦明回州去對慕容知府說知此事。”
事實上,在花榮被黃信設計騙過去赴宴,随後被抓後,面對指控,說他跟清風山的賊寇有關聯,宋江就是證據。這種事本來已經是闆上釘釘子了,但花榮并不怕,還叫嚣着去上司那裡打官司:
“不妨,不妨,這是我的親眷。他自是郓城縣人,你要強扭他做賊,到上司自有分辯處。”
這句話對黃信還是有震懾作用的,若花榮在朝廷沒有什麼背景,黃信不會這樣反應,花榮也不會這樣有底氣:
“都監賺我來,雖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還有分辯。”
作為花榮的頂頭上司,黃信自然也清楚花榮的實力,是以,也并未為難他。同樣,獲得情報說花榮勾結清風山賊寇造反一事,對慕容知府來講也是不可思議的,他根本就無法了解:
“花榮是個功臣之子,如何結連清風山強賊?”
這一下子我們就把花榮的背景理順了,他是将門之後,又是功臣之子,且父母雙亡。那麼極大的可能就是父親在戰場上立了功,或者戰死了,或者其他原因去世了,花榮也是以受到恩蔭,小小年紀就當上了清風寨知寨(以前是正的)。
三、
既然是受到了朝廷的恩蔭,花榮應該報效朝廷才對,為什麼會對通緝犯宋江禮遇有加呢?
在《水浒傳》中,很多人都不能了解,宋江究竟幹了些啥,為什麼花榮對他忠心耿耿?并在後來的人生路上一直追随他,甚至在宋江死後,他竟然抛妻棄子,自殺殉葬?
在花榮見到宋江來投奔時,先說了這麼一句話:
“自從别了兄長之後,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
本來花榮年齡就不大,又講别了五六年,難道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認識宋江了?
在各個版本的《水浒》著作中,确實都沒解釋這個問題,但在評話中,卻有說明。在那裡是這樣解釋的,當初花榮的父親,确實級别不低,并做到了統制,并立過功。但很不幸,英年早逝,且家裡并沒有留下多少财産,好在他在朝中還有很多好友,他們家也一直靠其他人的施舍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花榮不怕劉高,敢跟他去朝廷打官司的原因,因為他在朝中也并非白闆一塊,其父親還是給自己留下了一些人脈。
後來花榮長大了一些,想起了父親以前的囑托,說有個人曾經借了自己很多錢,讓他去郓城縣讨要。于是花榮就真去了,可惜等到了郓城縣一打聽,那個父親的朋友早已不在這裡了。此時花榮的盤纏已經花光,又急又氣之下,自己又病倒了,眼看就要病死了,是“及時雨”宋江出現,救了他性命。
是以,宋江對自己有救命之恩,這才是他死心塌地追随宋江的原因所在。
四、
正因如此,花榮才會一聽說宋江犯了案,急得不行,一個勁地去信,讓他來自己這裡避避風頭!
“小弟聞得,如坐針氈,連連寫了十數封書去貴莊問信,不知曾到也否?”
宋江是自己的恩人,這才喊出妻子和妹子,前來拜見:
“便請宋江去後堂裡坐,喚出渾家崔氏來拜伯伯。拜罷,花榮又叫妹子出來拜了哥哥。”
花榮明知道宋江現在身上背着有命案,但他絲毫不怕,還讓他安心在自己這裡住上數年,沒人敢找你麻煩:
“今日幸得仁兄到此,且住數年,卻又理會。”
是不是因為花榮收留了宋江,才導緻他最終背叛朝廷,落草為寇了呢?
其實并非如此,在花榮的骨子裡還是想立功的,想封妻蔭子的。事實上在劉高赴任之前,他管理的清風寨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他聽說宋江遇到了清風山賊寇時,說了一句:
“這清風寨還是青州緊要去處,若還是小弟獨自在這裡守把時,遠近強人怎敢把青州攪得粉碎!”
意思就是說,若還是自己獨自把守此處,哪裡輪得到清風山的那夥賊寇猖狂!隻可惜,朝廷不辨是非,竟然派了一個正知寨劉高前來,這個人又處處給自己穿小鞋,弄得自己老大不痛快。
五、
因為瞧不上自己的這個上司,這也導緻花榮根本不把對方放在眼裡,更不會尊重劉高,這才鬧出了宋江是“劉丈”的笑話。
偏偏趕上劉高也是一個死腦筋,明明知道花榮很在乎宋江,他偏偏不賣人情,就是要跟花榮争個你死我活。
這下子也把花榮惹火了,不僅硬闖知寨府,搶回了宋江。而且在宋江勸他,不要跟劉高鬧翻,還得想辦法緩和沖突時,花榮竟急了眼:
“小弟舍着棄了這道官诰,和那厮理會。”
表面上看,是花榮替宋江着想,讓他放心,就算自己丢了官,也會保你的!
但反過來細細思索,若是一開始的出發點确實是為了宋江,但到了這時候已經不完全是宋江跟劉高的恩怨了,反而花榮跟劉高的恩怨占了上風。
他就是要出這口惡氣,就是要跟劉高鬥個你死我活,哪怕官丢了也在所不惜。就算沒有宋江這檔子事,花榮跟劉高幹起來也是遲早的事,别忘了他最開始聽說宋江救了劉高老婆時,是相當不滿意的:
“兄長卻如何救了這厮的婦人?打緊這婆娘極不賢,隻要調撥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殘害良民,貪圖賄賂。正好叫那賤人受些玷辱。”
可是,花榮有沒有想過,自己除了一身武藝以外,一旦丢了官,他還能幹啥?
種地?打漁?砍柴?狩獵?還是去當強盜、土匪、賊寇?
但人家花榮首選就是去落草,要知道魯智深啊、武松啊、林沖啊、楊志啊,都是走投無路的,才不得已落草的。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之後,一路小跑,去找他的金翠蓮,可惜人家又嫁人了,于是魯智深當了和尚;武松,可是一直抱着自己武都頭的名号不放,都被發配了,碰到張青、孫二娘夫婦還自稱“都頭”呢;林沖也一樣啊,一直忍氣吞聲,讓幹啥幹啥,一直安安穩穩服刑,若不是在山神廟得知了真相,一時爆發,他真不會落草;還有楊志這個倒黴蛋,最後自己都委屈地要自盡了,還沒想落草呢。
花榮的落草,是宋江走向巅峰的關鍵一步,沒有花榮,也就沒有以後上梁山的宋江!
就算沒有宋江,以花榮孤傲的性格,他在官場上也待不長久,早晚會丢官。一旦丢了官,遍觀整個天下,也隻有落草這條選項還适合他,畢竟除了幹強盜,他實在是不會幹别的了。
當然,若是射大雁也算一份職業的話,那當我白說!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浒,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