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暮春時節,很多花兒都逐漸地開始凋零,取而代之的是陰陰夏木、萋萋芳草,惹得很多詩人也有點傷感。不過山林裡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蔥郁的林木參天聳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草叢中,沐浴其中的迎春花扭動着柔韌的腰肢,更引逗了粉蝶在四周飛舞。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中唐詩人白居易就曾寫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不僅意境深邃,而且富于情趣。北宋詩僧志南更有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更展現出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場景。

明代也有一位詩人,在微風細雨中獨行,卻心情暢快。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天平山中

明代:楊基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楊基是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号眉庵,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明初為荥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楊基詩風清俊纖巧,時人稱其為“五言射雕手”,他與高啟、張羽、徐贲被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天平山在江蘇吳縣,蘇州市西南,是吳中名勝之一,山中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裡,熟悉山中的一木一石。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隐居于故鄉,這首詩便是隐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描寫江南山區春末夏初時的風光,極為動人。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詩人漫步在山林中,天空中雖然飄着細雨,卻更顯空氣清新。山裡的春天來得晚,也去得遲,草叢裡的野花開得芬芳,争奇鬥豔。青碧的草兒更增添了生氣,既點綴了大山,又渲染了心情。

詩人悠悠前行,溪水也徐徐流淌,似乎也在默默地陪伴着詩人。綿綿春雨中,淡紫色的楝花沾上了雨珠,更顯嬌豔柔美。山風輕輕吹拂,詩人又驚喜地發現,蔥郁的草叢中還不時點綴着金黃的枇杷。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作者在開篇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風景畫,細雨茸茸、微風陣陣,楝花含露、枇杷染黃。如此清新美妙的場景,如何不讓人心醉。“茸茸”二字,形容出柔細的雨絲,就是俗話說的毛毛雨。楝樹是一種高大樹木,多生長在江南,春末開淡紫色的小花。

枇把是常綠果樹,冬月開花,夏初果實成熟。果實黃色圓形,味道甜美,江蘇吳縣洞庭山一帶的枇杷很有名。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詩人心中惬意,腳步輕松,一邊觀賞着山林中的風景,一邊慢慢往前走,也不記得山路走了多遠,一路上還有黃莺悅耳的啼聲伴送他到家。

山深淺,指山路遠近,這裡側重描寫路遠,也照應首聯的“樹樹”二字,傳達出一種視覺效果。“莺啼”二字,又從聽覺角度,展現出山林裡的甯靜與野趣。這樣詩情畫意的美景,讓作者忘記了煩惱與愁悶,身心都融入了整個大自然中。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縱覽楊基的這首絕句,動靜結合、色彩鮮明,展現出一幅和諧美好的山林風景畫。首聯用兩個疊詞,突出了景物的觸覺特征;而紫色的楝花與熟透的枇杷,則彰顯了山裡的缤紛多彩。

後兩句寫活了畫面,最後7字更引人入勝,淡化了時空的感覺,除了莺啼,作者還可以想象出溪流、松濤等聲音,還有很多和諧的景物,都讓作者賞心悅目,流連忘返,而其悠然閑适心情也不言自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