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不死的商湯IPO,擋不住的中國硬科技崛起

17天前,一份延遲IPO的公告,讓本來可以成為港股AI第一股的商湯科技,增添了不确定性。

17天後的今天,商湯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敲鐘,開盤後一度上漲22%。

打不死的商湯IPO,擋不住的中國硬科技崛起

17天前的臨門一腳,因為美國财政部突然宣布将商東加入所謂“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清單,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商湯選擇了延遲上市,但其仍舊堅定推進IPO事宜。而這次商湯的歸來,不僅僅是其公司的又一次裡程碑,更代表了中國硬科技的崛起,為産業創新發展樹立信心和信念。

正如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在上市儀式所說:“每個時代的企業都承載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責任。一代代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傳承,共同催生了過去四十多年氣勢磅礴的景象,更将我們的命題從生存、追趕推向了發展和開創。”

打不死的商湯IPO,擋不住的中國硬科技。

1

硬科技是未來

對硬科技的争奪,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尤其是大國。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硬科技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并正朝着更大更強的方向發展。但是,高科技發展之路并非一路坦途。

發達國家為了維護其現有地位,倚仗着自己的高科技優勢,對中國企業實施各種制裁,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将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以達到限制其與美國企業做生意,華為、中興、中芯國際,包括此次的商湯科技,在位列清單中。

除了針對實體企業,美國還經常使用金融手段。

2020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控股外國公司問責法》,針對的是中國公司的會計問題,如果不能在三年之内從美國監管部門獲得檢查中國會計公司的權利,中國公司就得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這也是中概股一波接一波大跌的根源。

同時,美國也将手伸到中國區股市。

2020年,就傳出特朗普政府阻止美國養老基金投資中國股市,也釋出過行政指令,禁止美國資本對31家中國企業的證券進行任何交易。同時,美國也用各種手段,給中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融資制造障礙,此次在商湯科技即将IPO的關鍵時點以莫須有理由進行針對性打壓就是典型的案例。

2

争奪硬科技,人工智能必不可少

生産和社會活動,是人類維持生存和發展必可不少的,而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進行這兩類活動,則是人類千百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已經曆過三次産業革命,未來要靠什麼?

人工智能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新技術。有了人工智能,更多的生産和社會活動将實作自動化,效率、成本将得到很大提升,加上人工智能掌握了類似人類大腦的學習能力,産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将遠遠超過前三次産業革命。

人工智能也是一種對人類發展産生深遠影響的變革性基礎技術,現在如火如荼的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互動、無人工廠,底層的技術都是源自人工智能。

所幸,此次技術浪潮,中國不再是看客,而是躬親入局的選手,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展現出不俗的實力,而這正是美國圍追堵截商湯為代表的AI龍頭的根本原因。

回到商業,如此重要的一項技術革命,蘊含的商業機會也非常龐大。

根據權威機構--沙利文的報告,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賦能的商業價值将高達10萬億美元,相當于2020年美國GDP的一半;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支出(包括人工智能軟體、硬體及服務)将達221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6.3%,其中人工智能軟體将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市場中增長最快及規模最大的闆塊,預計2025年将占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市場的約55.1%,市場規模達到1218億美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1.9%。

中國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人工智能軟體市場,預計到2025年将達到1671億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為41.5%,為全球主要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市場,對中國軟體市場的貢獻将由2020年的9.0%上升至2025年的24.1%。

其中,商湯所在的計算機視覺軟體為人工智能軟體四個細分市場中最大的闆塊,單在中國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就超千億,年複合增長率43.5%,占全球計算機視覺軟體市場佔有率從2020年的18.0%提升至2025年的23.0%。

打不死的商湯IPO,擋不住的中國硬科技崛起

時下,人工智能技術方興未艾,底層技術與算法已基本成熟,發展的瓶頸在于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先有持續的大規模技術投入帶來創新,再有商業模式發展,這是一條罕有人走的路,艱難之處在于商業的不确定性。”徐立在上市儀式演講中說到。

不過,可喜的是,在 5G 技術的推動下,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而人工智能為快速實作規模化生産的廠商提供的行業機遇、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好處,反過來也促進人工智能和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3

破局者:引領AI“工業生産”新時代

回歸到産業層面,人工智能開始改變世界的标志,就是技術是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可以在單一行業落地。

商湯科技把這個階段稱為“突破工業紅線”階段。

這個階段,商湯科技就搶先完成從技術到商業這個重要的一躍。公司自主研發并建立了全球頂級的深度學習平台和超算中心,并在圖像識别、文本識别、醫療影像識别、視訊分析和自動駕駛等多個賽道快速落地。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數字化浪潮加速,全面數字化以及智能化程序提前了三至四年。産業端衍生了巨大的需求,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提速,并進入“工業生産”新時代。與上一階段不同,新階段對整個社會的改變不是一個量級的;但另一方面,新階段需求呈現高度複雜以及多樣化特征,對作為供給側的科技公司提出了挑戰。事實上,來自供給側的瓶頸是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痛點。随着應用場景進入碎片化大規模落地期,AI企業的落地能力呈現分化。

在這個潮流中,商湯科技為代表的AI龍頭帶頭破局。除了投入相對集中的行業外,商湯領先地進入智慧城市場景,地産、金融等綜合商業場景,文旅、教育等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汽車領域,驅動人工智能的産業化從通用應用場景滲透到更多行業特定場景。

這絕非易事。AI應用場景長尾碎片化明顯,不同的場景對人工智能算法擁有不同的需求,要求針對不同場景定制化開發算法;還要從點到面構成落地場景,将垂直的特定化應用整合。但針對碎片化應用場景,簡單地采用定制化模式也是不行的,這樣會導緻效率極低且失去規模效應優勢。這正是商湯的難得之處——其既能滿足特定需求,又能實作大規模AI模型生産,并達到AI降本增效的成果。

事實上,商湯是第一個把“長尾應用”問題搬到線下實體世界。在其它公司做單一場景的AI落地應用之時,商湯已經打造起一個成熟的AI生産平台。論前瞻性,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

商湯AI生産平台的“底座”,是AI大裝置SenseCore。它是商湯近年來AI技術實力的整合,打通了超大規模算力、豐富的算法模型、全鍊路AI開發平台之間的連結與協同,建構了一整套端對端的架構體系,成為行業内前所未有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如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港中文-商湯聯合實驗室主任林達華教授所言,AI大裝置“是将原來基于項目的定制化開發轉向規模化落地的關鍵一步”。SenseCore将使得AI以自動化、自适應的方式進行生産和落地,大幅降低AI解決方案的研發與部署成本,并解決城市管理、企業服務和個人生活中的長尾應用問題。林達華還認為,這标志着商湯科技内部的AI研發和生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商湯絕不止步于此,進一步在SenseCore支撐不同行業的算法模型生産鍊條,連接配接和打通跨行業的技術體系,形成一個突破技術邊界的技術生态。目前,商湯有22,000個AI模型,在如此高效率營運模式上,商湯未來還将打造有成千上萬種模型,以充分滿足長尾應用場景,包括解決衆多資料量低、低頻發生但很重要的場景落地問題。

比如,針對高鐵接觸網這個複雜應用場景,商湯提供了AI技術的賦能。京滬高鐵作為“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全長1318km,最早一班高鐵早上7:00出發,最晚一班高鐵晚上23:23到達,2020年客運量達1.3億人次,承擔着國家重要的運力。接觸網是沿着鐵路軌道上方架設的無備用供電系統,每天都要會與受電弓親密接觸上百次,為高鐵列車傳送電能。為了保證接觸網的持續健康運作呢,商湯科技與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京滬高鐵維管公司、中鐵電化院、共同研發的“星空”4C(接觸網懸挂狀态監測裝置)智能分析系統,對接觸網4C圖像進行識别對比分析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據了解,在算法技術上,為了适配高鐵接觸網的複雜場景,商湯融合了傳統視覺算法和深度學習算法。同時,依托SenseCore 商湯 AI 大裝置的超算平台,相比傳統方法,在“星空”系統的幫助下,高鐵接觸網的圖檔檢測以智能識别+人工複核的形式進行,檢出疑似缺陷數量可達到純人工數量的3到8倍。

據悉,截至目前,星空系統分析的全國高鐵超過3萬公裡,圖檔數量超過4800萬張,零部件數量超過13億個。中國在高鐵技術方面全球領先,并在快速走出國門。商湯科技切實幫助提高高鐵品質,助力中國高鐵走向世界。

目前,商湯科技已經形成包括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等多個智能平台。通過降低AI模型生産成本、AI技術大規模落地,商湯迅速成為各個産業的科技賦能者與變革引領者。

衆多周知,AI帶來的一個小變革,就能讓行業的效率産生非常大的變化。商湯在AI領域超強的科技實力以及落地能力,是人工智能得以快速商業化的保證。

4

結語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科技不僅僅是第一生産力,還是國家穩定、社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保障。

一句話,科技興,國家興,百姓興,民族興。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的中國,在代表未來的重要的産業和技術面前,有能力去争奪,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人工智能這個産業,絕非一路坦途,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大量人才,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從商湯堅持推進IPO,到最終實作上市這個事,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公司的堅持不懈、百折不撓。這也證明,對商湯這樣的中國AI公司的各種無端打壓,不會阻止其向前發展;對中國硬科技的圍追堵截,最終也不會阻擋其崛起。

“曆史上,有反進步論、反技術論,而疫情也一度引發全球化的暫停,地緣政治因素更導緻商湯屢受美國的無端打壓。但商湯人始終堅信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帶來增量價值,必将推動普惠和公平的智能時代到來。”

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大量的工程師儲備、愈加完善的資本市場,還有國家堅定的發展信心和決心,商湯仍然會一如既往,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不斷的商業化探索,“去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賦能百業,普惠衆人”。

用AI百點熱,耀出時代千分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