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逼近1600億港元!“AI第一股”有着怎樣的故事?

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逼近1600億港元!“AI第一股”有着怎樣的故事?

文 | 李喬宇

頭部企業都在搶奪的AI第一股最終花落商湯。

歲末年初之際,商湯終于圓夢資本市場。12月30日,商湯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股價一度漲逾20%,最高達4.74港元/股,市值也一度逼近1600億港元。截至當日收盤,商湯每股股價報4.13港元。

“每個時代的企業都承載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責任,我們的命題是如何從生存、追趕到發展與開創。”商湯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立在上市儀式緻辭中表示,“當我們看到了技術的巨大突破,商湯人希望推動技術落地,用技術突破去重新定義場景和模式,去重新整理大衆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

上市程序一度暫停

商湯的上市程序可謂好事多磨。

8月27日晚間,人工智能軟體公司商湯向港交所公開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啟上市征程。随着上市程序的推進,商湯初步拟定了12月17日的上市日期。

然後就在即将登陸資本市場的關鍵時刻,商湯再遭美國制裁。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财政部将中國商湯科技有限公司列入所謂“涉軍企業名單”,實施投資限制。這是繼2019年商湯等多家公司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政府第二次實施對商湯科技的打壓措施。

12月13日午間,商湯宣布暫停上市程序,将所有申請股款将不計利息悉數退還予所有申請人,并承諾“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

幾日之後的12月20日,商湯宣布重新開機公開招股,并在10天之後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為了此次上市,商湯方面也在上市儀式上花費了心思。當日,商湯在上海和香港同步舉行上市慶祝儀式。儀式中,商湯特别采用AR技術創新打造“AR敲鑼”環節,讓出席儀式和未能到達現場的嘉賓都能通過虛實結合方式共同參與。

談及“AR敲鑼”環節,徐立表示,“希望讓每一位線上觀看的同僚都能參與到敲鑼這個動作中來”。同時,此舉還意在展示他對商湯定位的了解。在他看來,商湯的人工智能技術聚焦在虛拟和現實世界的邊界上,一方面推動現實世界的全面數字化,帶來生産力的躍遷;另一方面将數字内容投射到我們現實感覺中,去增強生活的體驗。

AI企業資本程序加速

商湯如願成為AI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它絕不會是最後一家。

目前來看,曠視科技正在推進科創闆上市程序;格靈深瞳、雲從科技科創闆IPO申請已獲受理……随着商湯上市,AI第一股争奪戰自此落幕,但誰會成為A股市場的AI第一股仍存懸念,随着前述企業陸續推進上市程序,或許就在不遠的2022年裡,資本市場上就會迎來AI企業上市潮。

“目前第一波人工智能上市潮已經襲來”。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成立5年以上的頭部創企,很多都已經披露招股說明書了。這些AI創企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具備了産品和市場資源的積累。而市場競争也在日趨激烈,早期創企也面臨着持續增長的壓力以及擷取資金來源的壓力。這個時間點對于AI創企而言是非常好的視窗期,我認為人工智能市場還會持續增長,随着産業生态的不斷豐富,會有新一輪的上市潮”。

商湯成功上市以及首日股價上漲也是資本市場對企業高成長的一定認可。

資料顯示,商湯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别實作營業收入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商湯營收為1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1.8%。在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公司研發投入也在快速增長。資料顯示,商湯三年半累計研發費用為69.9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别為8.5億元、19.2億元、24.5億元及17.7億元。另據招股書顯示,此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60%将用于投入研發。

第三方咨詢機構Frost&Sullivan此前釋出的報告顯示,2020年,商湯是亞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在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占據11%市場佔有率。

“AI企業上市曆程坎坷是正常的。”盧言霞指出,很多AI企業仍然深陷虧損,一方面AI算力、硬體成本高;另一方面技術人才成本高;同時市場競争激烈,這些因素都為AI企業的盈利帶來挑戰。

盧言霞看來,AI企業的成功上市,不但為上市企業本身注入了發展力量,還同時增強了行業信心。

“我們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制造業,同時有第二大消費市場。”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無論是産業端還是消費端都有智能化轉型的巨大市場空間,AI企業作為掌握核心技術,并能夠将這些技術轉化為企業生産力和消費者體驗改進的企業,必将是資本追逐的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