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從古至今,史書上記載了太多男性領兵打仗的事情,但女性參軍的故事則更加跌宕起伏,令人心馳神往,在商州時代有婦好,不僅僅是商高宗的王後,更是武丁朝統治階層的重要人物,後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留下了千古傳唱的佳話,在宋朝有佘太君和穆桂英,百歲挂帥保家衛國,明朝的秦良玉、清朝的杜鳳揚無一不是在戰場上殺的敵人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革命年代,更是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兒女,許多的女子也選擇了參軍報國的道路,她們走上了和男子一樣的艱難革命之途,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心中的信仰在指引着她們向前進。其中有一位105歲仍在世的女紅軍,她的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是元帥,她們一家都是革命的堅實擁護者。

紅色蹇家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在十九世紀末的湖南慈利縣,來了一對逃荒的孤兒寡母,男孩隻有八歲,名字叫蹇承宴,他和母親在慈利縣紮根。他辛苦經營了幾十年,才有了一番家業,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商人,他一共養育了七個孩子,都上學讀書,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他的了解支援下,兒女們大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蹇先任早早地參加紅軍,由于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被安排去當文化教員,由此和賀龍相識,最後兩人結為了夫妻。

蹇先佛受姐姐和姐夫的影響,從小就有了參軍報國的決心,在上學的時候就時常幻想自己穿上軍裝的樣子,她也經常央求父親同意她去參軍。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1934年,姐夫賀龍帶着紅軍打回了慈利縣,第一時間來看望老丈人蹇承宴,席間說起了蹇先任在軍中的表現,讓老丈人放心,但蹇承宴卻又提出想讓蹇先佛也參加紅軍,這一年蹇先佛隻有十九歲,在母親的眼裡他還隻是一個孩子,但父親卻深明大義,全力支援孩子們走上革命的道路。母親放心不下,一直送到了部隊裡,陪伴着兩個女兒,直到長征之前才離開。

參軍紅軍以後的蹇先佛十分的積極,由于他是軍隊裡的知識分子,為數不多的高材生,就被配置設定去宣傳部門,每當部隊到了一個地方,她就提着桶帶着刷子,在牆上刷智語,現在有一些地方還能看到蹇先佛刷上去的智語痕迹,在蹇先佛的努力下,宣傳智語收到了很大的回報,許多的青年積極的參軍,最多的一次有二十多個青年看了她的智語參加了紅軍。蹇先佛的優秀也引起了紅軍的一個将領蕭克的注意,蕭克是紅軍内部著名的儒将,風度翩翩很有魅力,在工作的接觸中和蹇先佛培養出了感情,在賀龍和蹇先任的撮合下走在了一起。

長征姐妹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蹇先佛參加紅軍沒有多久,長征就開始了,雖然和姐姐都在同一個部隊,但行軍路線不一緻,兩個人并沒有多少時間見面。姐姐蹇先任帶着剛出生的孩子跟着部隊走上了長征的旅途,而蹇先佛在長征開始的時候早就懷孕了,卻克服艱難一直跟着部隊,即便如此,她還是沒有丢下自己工作,每到一地,都會挺着大肚子帶着桶和刷子出去刷智語,有人勸她不要這麼拼命,她畢竟是蕭克的夫人,又懷有身孕,可以适當地休息一下,但蹇先佛卻說現在革命形勢這麼艱難,每個人都要做最大的努力才能儲存革命隊伍。

在部隊到達四川甘孜州的時候,蹇先佛預感到已經到了臨産期,姐姐蹇先任也趕來貼身照顧,在到了一片一望無際草原上的時候,蹇先佛即将臨産,但周圍卻連個可以遮擋的地方都沒有,蕭克着急忙慌地找到了一個用牧民棄用的,用草皮壘成的一個小土堡,簡單打掃一下就成了接生室,姐姐蹇先任也是第一次接生,最終有驚無險的成功生出一個男孩。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但長征路上缺衣少食,經常吃不飽,她抱着剛出生的孩子差點餓死在路上,楊尚昆的夫人可憐她這個年輕的母親,就分給她寶貴的一斤大米。走出草地的時候,當地人看到蹇先佛抱着一個小男孩,就想用十個鍋盔和她換,但她說什麼也不肯,甯願自己餓死,也要讓孩子到達陝北,這不僅僅是自己的親身骨肉,更是紅軍的新生力量,強大的信念支撐着她一路走了過來,蹇先佛和姐姐蹇先任最後都是第一批到達陝北的紅軍,赢得了長征姐妹花的美譽。

舐犢情深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蕭克在調任三十一軍軍長以後,軍務繁忙,蹇先佛擔心自己帶着孩子行動不便會讓蕭克分心,拖累部隊的整體進度,就和蕭克商量自己帶着孩子先去陝北保安,蕭克給她們母子倆挑了一匹好馬,找了一個馬夫,還準備了幹糧。雖然脫離了大部隊,不用再擔心敵人的圍追堵截,但孤兒寡母的在陌生的地界行走,還是有很大的風險,蹇先佛抱着兒子堡生一直默默地祈禱,希望兒子可以堅持下來,最終在八天以後順利地達到了黨中央的駐地,成為了紅二方面軍第一個見到主席的人,主席聽了她的故事以後稱贊她了不起。

抗戰爆發以後,賀龍和蕭克成為了120師的上司者,帶着部隊奔赴前線,蹇先佛和姐姐也決定跟随各自的丈夫去前線打仗,為了輕裝上陣,他們把孩子都留在了後方,蹇先任的孩子讓賀龍的老部下幫忙照看,而蹇先佛的兒子堡生則留在了湖南的老家,她想要給孩子一個安穩的環境,畢竟在戰場上兇險萬分,稍微不慎就會丢掉性命。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可惜的是,留在老家的堡生也沒能逃過日寇的魔爪,堡生五六歲的時候在日寇的轟炸中丢掉了性命,這讓蹇先佛傷心不已,此後她和蕭克還生育了一個女兒,但也因為營養不良,沒多久就夭折了。

雖然蹇先佛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但接連遭遇喪子之痛,還是讓她很長時間沉浸在悲痛當中,但她把這種情緒深埋在心底。1939年,日寇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掃蕩,她和蕭克的第三個兒子蕭星華出生了,這時正是抗戰最艱難的時候,蹇先佛發誓這次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兒子的性命,她抱着剛出生的蕭星華趁着夜色在寒冷的河水裡躲避搜捕,後來找了一個偏僻的鄉下寄養,經過一年多的東躲西藏,雖然成功地活了下來,可蕭星華卻因營養不良導緻體型很瘦小,讓蹇先佛心疼不已,她感覺虧欠兒子太多。

低調人生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比起賀龍元帥和蕭克上将的威名赫赫,蹇先任和蹇先佛姐妹要低調得多,除了在長征結束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餘時候她們都在默默無聞地為革命做貢獻,蹇先佛平常的穿着和普通士兵沒什麼差別,絲毫不像一個進階軍官的夫人,不張揚也不秀優越。有記者在延安采訪的時候,始終沒能采訪到蹇先佛和姐姐蹇先任,蹇先佛也拒絕拍照,她們行事一貫如此,隻埋頭做事,從來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有什麼了不起,這種做事風格和蕭克将軍一樣,也延續在家風中。

蹇先佛的兒子蕭星華後來在武警部隊任職,獲少将軍銜,據他回憶,母親蹇先佛從小教育他,解放之前吃什麼,現在也吃什麼,不能因為新中國成立了,就抛棄艱苦奮鬥的作風。他們家裡夥食很簡單,平常都是簡單的粗茶淡飯,除非有客人來,才會增加一兩個菜,按照蹇先佛和丈夫蕭克的工資,完全可以讓兒子過上好日子,但蹇先佛則認為國家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更要學習革命年代的節約精神。

105歲仍健在的女紅軍:丈夫是上将兒子是少将,姐夫更是開國元帥

晚年的時候她曾經和姐姐蹇先任去爬山,有導遊認出了她,說她是高官的夫人,連忙上去扶着她,蹇先佛則說她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還說自己可以一個人爬上去,雖然走的慢,但腳步很穩。

蹇先佛出生于1916年,現如今已經105歲高齡仍然在世,在建國後她先後在軍隊和地方任職,後在水利部、電力部等部門工作,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蹇先佛從參加革命起就經曆了艱難的長征,經曆了對人體承受能力的極限挑戰,而懷有身孕,在中途生子的她面對的困難要比一般人都要多,正是因為一個母親天生的母愛,一個革命者無比堅定的信仰,才使得蹇先佛堅持走完長征,成為了英雄的女紅軍,支援了丈夫蕭克的事業,培養出了少将的兒子。

人體承受能力的極限挑戰,而懷有身孕,在中途生子的她面對的困難要比一般人都要多,正是因為一個母親天生的母愛,一個革命者無比堅定的信仰,才使得蹇先佛堅持走完長征,成為了英雄的女紅軍,支援了丈夫蕭克的事業,培養出了少将的兒子。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