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了確定自己的後人可以順利繼位,江山穩固,将功臣幾乎屠戮殆盡。朱元璋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建文帝朱允炆高枕無憂,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卻發生了兄弟倪牆這樣的悲劇。燕王朱棣造反,與朱允炆展開血腥的厮殺,最終朱棣赢得了勝利,奪得皇位。然而登基以後,有一件事卻成為朱棣的心病,它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大軍圍城,朱允炆本來插翅難逃,然而一場大火帶來的灰燼卻将真相掩埋。靖難之役以後,朱棣攻陷南京,燕兵進京。在一場混戰當中,皇宮燃起大火,火勢被撲滅以後,從灰燼當中找到幾具燒焦的屍體,無法辨認相貌。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而這也讓建文帝的下落成為一場懸案。
關于建文帝真正的下落,說法衆多。官方史書認為,建文帝朱允炆在燕王朱棣進京以後就自焚身亡了。《明史》當中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于火中。”而且《明太宗實錄》裡的記載也和《明史》的說法一樣,都明确地記載了建文帝死在了宮中。
這種說法其實可信度很高,然而似乎是出于對建文帝的同情,人們并不希望那位仁慈的皇帝死在大火當中,于是在民間還流傳着許多說法。
在民間流傳最廣泛的說法是建文帝沒有死于大火,而是出家為僧了。萬曆《錢塘縣志·紀制》記載:“東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為僧至此,有遺像。”東明寺寺志中亦有記載:“迨壬午金川變作,啟箧得楊應能度牒及披剃具,佛知運數巳定,乃僧服出遜,由吳興至錢塘遁栖東明山,親灸旵祖座下,凡六載,迹漸彰乃辭去。“
這些記載說明,建文帝來到東明寺出家為僧并非是空穴來風,那場大火當中的屍體有可能是掩人耳目,而真正的朱允炆已經來到東明寺。
除此以外,還有學者認為建文帝從宮中逃出以後,化名詹碧雲,隐居在江西上饒玉山三清山上,任三清宮主持道士。而山上的陵墓、楹聯、石雕等則是佐證。
對于朱棣來說,最恐怖的不是朱允炆還活着,而是他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是生是死。朱棣雖然穩坐帝位,但他畢竟是篡位者,朱允炆是他的手下敗将,但亦是他心中唯一的陰影。是以即使紫禁宮已經被燕軍團團圍住,朱允炆成功逃跑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火中确實有幾具屍體,朱棣依舊不敢相信朱允炆真的死了。加上民間對朱允炆的同情和推波助瀾,朱允炆的下落遂成為一個著名的謎團,朱棣派人尋訪數十年依舊沒有答案。
其實朱允炆是否活着,對朱棣都已經無法産生威脅,朱棣心中真正懼怕的,其實不是朱允炆,而是他篡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