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門閥,門第、閥閱的合稱,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其在先秦時已有雛形,正式起源于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東漢末期已經形成了諸如汝南袁氏這種累世公卿之家,也是以這個家族代表人物袁紹才可以一呼百應,成為讨伐董卓的義軍首領。之後他雖然失敗,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後來曹丕篡漢時 ,由于統治者希望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援,于是政治上施行九品中正制。顧名思義:其中九品為官員等級,中正為推薦這些品級的一種官職,設有大小,大小相差、權限不同,到後期完全為世家大族所把持。是以彼時門閥逐漸開始在中國曆史舞台上大放異彩。

事實證明,魏晉南北朝也是我國曆史上門閥士族的極盛時期!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圖1|門閥世家日常聚會

正因為統治者的支援,以及各種制度政策的傾斜,曹魏一朝,門閥相比前代再上一個台階,比如後來東晉頂級門閥之一 - 陳郡謝氏就是彼時,由典農中郎将謝缵與其子謝衡開創,到子孫謝安,因為指揮了決定東晉命運的淝水之戰,達到極盛,此後盛衰千年,是除琅琊王氏之外的中古第二豪族。及司馬炎篡魏立晉之後,因為司馬氏本身起源于士族,又頒布了一個新的政令:占田制。顧名思義,這是一種關于土地、賦稅的制度。 表面上看農民可以自行墾荒,是一項有利于底層農業勞動者和庶族地主的大好事。但實際上,到西晉初,全國編冊在籍者不足兩千萬,比如司馬炎剛統一的太康元年(280),據《晉書.地理志》所載,全國有:

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而全國土地,至東漢和帝時已達到732萬多頃,到漢末、曹魏時期也相對儲存在這個數字之間,是以這時期剛經曆三國戰亂,相對地廣人稀,千裡無雞鳴。同時這項政策對于官僚士族、蔭客、蔭親屬也有很大特權:

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

是以占田制鼓勵開荒實際上也另有其意:确認和保護士族官僚已占到的大量戶口和土地的既成事實。何況小農經濟占主導的封建社會,戶口和土地就意味着什麼,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

自此,門閥自曹魏九品中正制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權之後,又在此時取得了經濟上的主動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圖2|西晉占田制

個中著名門閥,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陳郡謝氏,還有琅琊王氏。其家族起源于西晉時期的孝子王祥,因其子孫王導協助司馬睿開創東晉有功,故而琅琊王氏在東晉時期成為頂級門閥,與陳郡謝氏并稱“王謝“。全盛時的兩族,甚至可以影響到統治者的地位。同時因為他們背後的資源,使得兩族人文荟萃。除王導和謝安兩個代表人物之外,還有諸如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一門、以及謝玄、彼時第一才女謝道韫等,都是兩族子弟!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生動的诠釋了古代的圈子,王謝兩家在東晉這個時代,就是門閥圈子的代表。因為九品中正制和占田制、兩家不僅在政治經濟上有很大的話語權,而且兩族隻和同等門閥及皇室聯姻,來保證血緣,進而穩固地位!

但兩族在東晉一朝極盛的同時,也導緻寒門無法入仕,或者入仕也無法成為高官顯要,長此以往,社會沖突必然加劇。到東晉末,劉裕崛起于微時,一步步成為東晉權臣,于元熙二年(420年)篡晉建宋。其為了穩固皇權,開始大力提拔寒門,以王謝為首的門閥第一次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圖3|在門閥壟斷時代崛起的平民帝王-劉

盛宴過後,一片狼藉;盛極而衰是古來事物都無法逃脫的自然規律,門閥亦是如此。雖然在南朝時,以王謝為首的門閥仍然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但已不複東晉全盛時那麼風光,甚至在南梁武帝時,因為侯景曾向梁武帝求娶王謝兩族貴女不得,之後爆發叛亂,于太清三年(549)帶兵攻入梁朝國都建康,向以王謝為首的門閥舉起了屠刀,以至于南朝門閥受到毀滅性打擊,後南梁王朝也随之滅亡。王謝兩族也再沒有崛起,關于他們的記憶,逐漸成為人們談資。我們可以從南北朝名士顔之推的《觀我生賦》拾起關于這段曆史的點滴碎片:

中原冠帶,随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侯景之亂),在都者覆滅略盡。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圖4|侯景之亂

而在彼時北方,自兩晉後,同樣形成了以西魏八柱國為首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和先秦延續至隋唐的五姓七望,大多在五胡和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仕胡發迹,逐漸崛起。

其包括了:

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荥陽鄭氏太原王氏等多個今人耳熟能詳的名門望族,盛衰千年,顯赫一時。及隋唐早期,關隴集團和五姓七望為首的山東士族互相制衡,但是在武後則天皇帝時期,其不光打擊李氏皇族,因為一些政治因素,關隴貴族集團也受到毀滅性打擊,之後隻剩下五姓七望為門閥最後的輝煌!甚至太宗時,命高士廉等編撰《氏族志》,初稿還把博陵崔氏編為第一,後皇權幹預,才變成了以唐朝皇族的隴西李氏為首!唐初太宗貞觀年間成書的《貞觀政要》将這件事記錄了下來:

士廉等及進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幹為第一等。

更離譜的是,至于晚唐,文宗嫁皇女于士族,竟遭到拒絕,以至于他發出驚人感慨。《新唐書卷一七二》對此有詳細記載:

開成初,文宗欲以真源、臨真二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昏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上面可以看出,門閥即使到晚唐, 還是非常注重門第,且因為千年底蘊,在彼時社會備受推崇。但是前面也說到了盛極而衰,文宗之後,僅數十年就爆發了黃巢起義,敲響了唐王朝滅亡的喪鐘,唐末最大的藩鎮朱溫也于彼時崛起,後來逐漸篡奪了唐王朝的大權,因為各種政治考量,在謀士李振的建議下,屠盡士族,投入黃河!史稱“白馬驿之禍”。

因為這場災難,加之科舉制的成熟,從此門閥在中國曆史上徹底消亡,千年門閥,一朝消散!

中古貴族,千年門閥一朝消散,看王朝更替與家族興衰的關系

圖5|關隴貴族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個人利益往往捆綁家國。

正如門閥基本興起于民族大融合、社會一統的兩漢。衰亡也開始于東晉覆亡:彼時不僅司馬皇族被屠殺殆盡,王謝等門閥聲望也江河日下;後侯景覆滅王謝等頂級門閥的同時,也敲響了南梁滅亡的喪鐘!而隋朝滅亡後,新興政權對關隴集團也不乏打擊,以至于則天皇帝後,關隴貴族不複存在;同時門閥最後的災難-白馬驿之禍後,僅隔兩載,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宣告了滅亡。

是以東晉、南梁、隋唐等在門閥士族的極盛時期,更與國家密切相連。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錯誤希望大家及時指出,版權為日月千年依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參考文獻:

《晉書.地理志》(顔之推《觀我生賦》)《貞觀政要》《新唐書卷一七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