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貼着的除了對聯之外,往往還會貼着一對門神。這對門神的身份并非神明,而是唐朝有名的将領秦瓊與尉遲恭。

在人們眼中,門神可以驅趕四方妖魔,守護一家平安,但誰曾想他們的原型秦瓊曾經久病纏身,一病就是12年。

原本在戰場上英勇無比的将軍一下子久病十餘年,讓人不禁覺得奇怪。而更奇怪的是,皇帝李世民親自找太醫來給将軍看病,可太醫前腳剛走,後腳秦瓊就命人把藥倒掉,好像這病他自己也根本不想治好一樣。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忠義猛将

秦瓊在軍事上善于用兵,他所帶領的隊伍大都勇猛善戰,無論是歸于誰的旗下都是一個能為君主赢得勝利的猛将。人人都希望能夠将秦瓊拉攏到自己的旗下,可秦瓊卻不想随便投奔一家就托付自己的一生,他希望可以找一個明君,與其一起開拓一番事業。

秦瓊原本是在李密手下,而後被俘虜後又投靠了王世充。可惜這個王世充并非秦瓊所尋覓的明君,他陰險狡詐、對朋友不仁不義,令秦瓊很是反感。

唐德武二年的二月,秦瓊再也無法忍受與王世充為伍,便拉上程咬金趁着唐軍與鄭軍對戰于九曲之時偷偷投奔了李唐。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當時的皇帝唐高祖李淵深知此人功力了得,是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大将軍,于是,便将他安排到秦王李世民的府上任職。李世民得知秦瓊要來,自然也不敢怠慢,對他以禮相迎,并賜職為馬軍總管,要他和自己一起鎮守長春宮。

秦瓊雖然聽令于李世民,但他卻并非全心忠于李世民,他投奔的是李淵。即使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但在古代皇族親緣之間夾雜着權利的紛争,父子可能反目,兄弟可能成仇,與其說秦瓊對李世民忠心,不如說是李淵要他對李世民忠心。

當然,在李世民手下,秦瓊卓越的軍事才能依然不減分毫。在他聽令于李世民那一年的十一月,隋朝大将宋金剛就率領雄兵一舉攻下晉州與浍州唐朝東邊領土受到侵犯。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為了穩住東邊的局勢,李世民派秦瓊帶領關中兵馬前去征讨。在嚴冬之際,秦瓊帶兵踏過結冰的黃河,與宋金剛的大軍針鋒相對。

到了十二月,永安王李孝基在夏縣吃了敗仗,尉遲恭俘虜了一批唐軍的大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打了勝仗的尉遲恭高高興興的傳回浍州,卻被駐紮在這一帶的秦瓊的人的軍隊逮了個正着。

尉遲恭對于秦瓊的進攻幾乎毫無準備,被其一舉擊破,整支軍隊被斬首兩千多人。雖然尉遲恭被打敗,但是秦瓊的主要任務還沒有完成,宋金剛的軍隊一直頑強抵抗,直到來年的四月,因為糧草耗盡,宋金剛不得不選擇撤退。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而李世民哪願意這麼容易就放他走,他一路帶兵追到了介休一帶,宋金剛看甩不掉緊追不舍的李世民,于是擺開陣型,帶着剩餘的兩萬人打算與李世民決一死戰。這場戰鬥中,秦瓊奉命從北邊發起進攻,在衆人的配合下,宋金剛的軍隊節節敗退。

李世民雖然戰勝了宋金剛,但是沒有趕盡殺絕,尉遲恭等人獻出介休與永安向唐朝投降後,他便見好收兵了。

玄武門之變

越是接近權利的中心,人心就越是險惡多變。小餐館掌櫃家的兒子不一定盯着父親的位置,但皇帝的兒子卻一定垂涎于統領天下的皇位。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自古皇位變動往往伴随着一場腥風血雨,而李世民登基的這一段曆史便是曆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這次變動不但影響了李世民的人生,更是将秦瓊的人生引上了另一條道路。

從擊退宋金剛到擊敗尉遲恭,秦瓊都有着數不盡的功勞,古代将領立功自然少不了封賞,于是李淵便賜予秦瓊一個金瓶子。

他對于秦瓊為唐朝盡心盡力的作戰十分滿意,對秦瓊說他願意不顧家中的妻子孩子,不遠千裡來到自己身邊,又立下如此大功,賞賜這點東西根本不算什麼,自己甚至都願意把肉割下來給秦瓊吃。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這一席話足以見得秦瓊在李淵心中的地位,而秦瓊也心甘情願的成為了李淵手下一名忠心耿耿的大将。在這之後,秦瓊屢立戰功,他消滅宋金剛,戰勝自己的老東家王世充,可謂是戰無不勝。

秦瓊之前所追求的榮譽與财富此時都向他湧來,他追随着自己心中的明君,還受到明君的重用,這一切似乎都正和他意。

可惜世事無常,雖然他隻想在李淵的上司下帶着部隊為唐朝征戰沙場,可其他的皇子卻不願再讓李淵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争奪皇位的厮殺在皇宮中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在曆史的記載中,唐朝太子李建成曾經與李世民也有過親密無間的時刻,兩人一同指揮軍隊起兵反隋,一起為建立唐朝盛世而努力。

但是,太子李建成明白,即使擁有着太子的身份,自己依然不如弟弟李世民适合坐上皇位,這讓他對李世民不由得産生了忌憚。

于是,李建成拉攏齊王李元吉一起排擠陷害李世民,試圖将其擠出皇位競争的行列。在皇族的皇位競争中,敗者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了能夠保全自己,李世民帶領一批功臣在玄武門發動兵變,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在李家兄弟二人在朝廷上排擠李世民時,秦瓊就被問及要站在誰的一邊。這個一直輔佐在李世民左右的猛将此時的選擇卻是中立,他不屬于李世民,也不傾向于太子,他隻是李淵手下的一名将領,無論他人如何分立都與他無關。而這個選擇,便是他“久病”的根源。

曆史真相

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瓊最後确實跟随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這個看似并沒有卷入兄弟紛争的大将為何事後要裝病呢?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這是因為,曆史上所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由李世民授意所編寫,他刻意隐瞞了一部分曆史的真相。

根據曆史的記載,在玄武門之變,李淵過世之後,李世民曾經堅持要去史官那裡檢視關于自己與父親的相關曆史記載。

在古代,君王是不可幹涉、檢視史官書寫的曆史,否則史官可能會為了保全自己而修改、美化曆史。李世民這一舉動也成為了後人質疑玄武門之變真實性的一個重要的證據。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在正史的記載中,李世民被塑造成了一個被迫反抗兄弟壓迫的苦情角色,但他對于自己射殺兄長一事并無半點隐瞞之意,他想要藏起來的是他與父親李淵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

李淵與李世民雖然是父子,但是關系并不是很好。李世民在唐朝成立後并沒有一心輔佐父親,而是四處拉攏人心,在李淵當政的時候,朝廷上的百臣中有着另一個與其統治權利幾乎平行的政治團體,而這個團體的中心,便是李世民。

李淵對于李世民其實十分忌憚,他在自己的這個兒子身上看到了帝王的影子,而李世民又在自己的府上召集了以房玄齡為首的“天策府十八學士”以及以尉遲敬德為首的“八百武士”,這個小小的“朝廷”俨然已經對李淵的政權産生了威脅。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李淵曾經為了警告李世民,将被誣陷的劉文靜處死,随後,還将李世民的兩個心腹房玄齡與杜如晦驅逐出皇宮,并開始有計劃的取回李世民手中的兵權。

在玄武門的兵變中,李建成、李元吉成為了與李世民針鋒相對的主角,但其實,在他們背後的李淵才是真正想要除掉李世民、穩固自身政權的人。

曆史向我們證明,李世民确實是一個天生适合做帝王的人,通過這次兵變,他奪取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皇位。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而另一邊,再看秦瓊在玄武門之變最初看似選擇不在兄弟的戰争中站邊,其實他是選擇站在了李淵的那一邊。

如今,李淵日垂西山,已經不再掌握權力,而自己作為曾經的追随者,為了自保自然會做出一些動作,而秦瓊的動作便是“裝病”。

當我們換個角度來解讀唐朝的這段曆史就能明白,秦瓊為何突然一病十二年,太醫為他煎藥他轉頭就倒掉。因為他的“病”根本就不是太醫可以治愈的,他需要的是借着這個病來遠離兵權,保全自己。

秦瓊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為其治病,太醫剛走,秦瓊:把藥倒掉

小結: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給自己的贊歌,權利的紛争向來醜惡,為了能使自己的奪權之路看起來更加理所應當,當權者往往會選擇美化自己,醜化對手。

就像在李世民當政時,李建成李元吉被塑造成荒淫無度隻知玩樂的廢物,可在玄武門之變寫成的曆史中,兄弟二人雖不及李世民,但也絕非無可救藥的廢物。

而換個角度後,秦瓊一病不起的曆史看起來就更加合理,這僅僅因為小病而不再帶兵的荒誕理由其實是他用來保命說辭。而李世民也欣然接受了他的“久病”,配合他将這場戲一演就是十二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