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隻要自己人不内耗,就沒有人能擊敗我們。司馬家篡位開啟了中華民族最大的一場内耗,這一切都源于司馬家篡位導緻的“君權神授”的信仰崩塌。

君權不再是信仰,而是奮鬥目标,司馬家讓“德”和“忠”短暫地在中華大地上消失了。

華夏大地的寒冬,開始了。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有些人會說,司馬家族開啟的三百年大混亂,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并非全是壞事。

請你相信我,那個時代被當成“兩腳羊”的百姓絕對不會這麼認為的。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打得火熱,但周邊遊牧民族都是被嚴防死守,當然這也和當時契丹等族沒有發展壯大有一定關系。

三國時期,哥三也是打得難分難解,但周邊的遊牧民族都被順手收拾了。

唯獨晉,不僅沒有給百姓抵禦外辱,反而促進了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的根源是八王之亂嗎?

透過現象看本質,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司馬氏篡權,這也是司馬氏被罵的主要原因。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司馬家篡權缺少了兩項關鍵背書:

1.天下不是司馬家打下來的;

2.篡權時的司馬懿缺少王莽篡漢時的“高尚品德”。

曹家也篡漢了,但人家不一樣,曹家的天下是人家曹老闆打下來的。

大漢當時已經崩塌,所謂的天子早已經成為擺設,總而言之,大漢氣數已盡,曹家統一北方,是有大功德的,天下有德者居之。

王莽人家那是“民主選舉”出來的皇帝,别管結果怎麼樣,最起碼當初王莽篡漢那一刻,百姓是支援的。

司馬家篡位是在曹魏巅峰時期,政權依舊穩固,司馬懿篡權的時候,也沒給天下百姓做啥好事,最終純粹是依靠三代人“磨”下來的曹魏天下。

司馬家篡位開了一個“好頭”,從此欲望的魔鬼被徹底放了出來:

所謂天命,所謂皇權,隻需要控制住權力就可以了,皇帝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原來皇帝也是一個鼻子兩個眼,并沒有什麼特殊,誰都可以做。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至此君權神授的信仰崩塌。

司馬家族篡位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幫助司馬家篡位的人,要進行大規模封賞;

反對司馬家篡位的人,要進行大規模消滅。

如此一來,國家開始被消耗,被大規模消耗的反對集團,就是被消耗的國力。

如果僅僅如此,并不會給晉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畢竟政權的更替都是血腥的,無論秦漢三國,還是宋元明清,都會進行這樣一次消耗。

司馬家篡權的連鎖反應還遠遠沒有結束。

那些被封賞的人或家族,會迅速強大,那些反對的人或家族消亡之後,這些被封賞的家族再次獲得增強。

這就造成了另外一個局面,中央的權力被分散,朝堂之上冒出幾個龐然大物。

這些逐漸起來的龐然大物,躁動的心也會充斥他們的胸膛。

因為君權神授的信仰崩塌了,誰都可以做皇帝,隻要你控制了權力,那你就可以做皇帝。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皇帝一定在某一家嗎?不是,不信你看司馬家的天下怎麼來的。

這些家族會再次進行内耗,随後一輪輪的内耗把原本蘊含巨大能力的中華大地一次次消耗。

漢族開始變得虛弱起來。

随後,五胡就有能力亂華了。

五胡亂華時期,皇帝那麼多,每一個政權都敢挺直腰杆自封皇帝,這要在三國以前,誰敢?

這一切都是司馬家給的啟發。

司馬家為何沒有做好“承接天命”的部署,反而落人口實呢?

一切都源自于一句話,曹家人永不服輸。

大魏第四代皇帝曹髦,用自己的生命杜絕了司馬家“承接天命”的可能性。

公元260年5月6日夜,曹髦制定了誅殺司馬昭的計劃。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指令李昭等部署衛士,于第二天朝會誅殺司馬昭。

戊子夜,帝自将冗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下陵雲台,铠仗授兵,欲因際會,自出讨文王。

然而,一場大雨把曹髦的希望澆滅了。

在準備在朝會上誅殺司馬昭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大雨,朝會被改日子了。

曹髦知道,昨夜還能保密,如今再想保密恐怕就難了。

曹髦不愧是曹老闆的血脈,曹髦用自殺方式走出了最後一步棋。

曹髦不再準備誅殺司馬昭,他要給曹家留下最後的機會。

曹髦直接宣揚要處死司馬昭,那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說出來的。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曹髦把自己要誅殺司馬昭的事公布于衆之後,就帶着人馬沖出了皇宮,直奔司馬昭而去。

帝遂率僮仆數百,鼓噪而出:入白太後,遂拔劍辇,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擊戰鼓,出雲龍門。

本來應該隐秘進行的除賊行動,變成了現場直播。

曹髦被當街殺死。

曹髦的目的就是把事件擴大,影響擴大,讓局面不可收拾。

曹髦用自己的生命讓司馬家失去了“承接天命”繼位的可能,畢竟“天命”被司馬家當街誅殺了。

司馬昭肯定是篡位不了了,影響太惡劣了,而且司馬昭沒幾年活頭了,司馬炎還年輕,司馬炎能有司馬懿父子三人的影響力嗎?

而且司馬家還分為司馬孚和司馬懿兩支,這兩支司馬家族血脈會不會為争奪權力互相撕咬呢?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曹髦想讓局面變得混亂,給曹家留下一線生機。

“德”是“君權神授”的總綱,一切須合乎禮法、合乎規矩、合乎事物運作規律,這就是“德”。

“忠”是對于官僚機構的一種控制手段。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為不忠。無條件地服從皇帝,皇帝才能用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去掌控全國。

“德”這種東西,要不是拯救江山社稷,如曹操,要麼就是天下歸心,民主選舉,如王莽。

不管結果如何,最起碼還是說得過去,對于百姓來說,隻要差不多就能接受。

司馬家不僅兩樣一個不占,反而當街殺死了“天命”曹髦,德從此和司馬家不沾邊了。

“忠”,好吧,不用解釋了,司馬家這種在一個政權巅峰時期篡權的家族,和忠更是不搭邊。

一個失去了“德”和“忠”的國家,将會是多麼悲哀。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總結

中華大地這場超級大崩盤,積累了足足六百年。

權力結構的死結、軍制改革的弊端、民族沖突的爆發,等等沖突“層層加碼”,最終在魏晉時期引爆。

華夏大地最凜冽的寒冬開始了。

這場寒冬本不會如此嚴寒,偏偏司馬家給這幾百年的積弊添加了一包超級催化劑。

“君權神授”的信仰崩塌,“德”和“忠”的缺失,讓世人心中都有了皇帝夢。

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麼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君權不再是信仰,而成為了奮鬥目标。

摧毀了“德”、“忠”的司馬家,對中華大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如此一個家族,被罵?那是輕的。

最後再給大家看一下司馬家“何不食肉糜”的傻小子。

權臣篡位常見,但司馬懿家族為啥被人诟病千年?他們開了一個壞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