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導讀

自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萬人矚目的帝王以來,專制、中央集權的代名詞也緊緊跟上了大宋的腳步。為了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将功臣的兵權收歸于己後,再度做出了一番動作。他先是削奪藩鎮的兵權,接着奪收地方的财政權,最後調整君臣權力的關系,最終達到''四萬裡之遙,奉尊京師''的新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不過鞭長莫及,統治階層與鄉間百姓離得太遠,以至于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與百姓脫節,形成了所謂的''光杆司令''。是以,鄉間精英群體逐漸湧現,并充當連接配接中央統治階級與鄉間百姓的樞紐。而本文将從鄉間精英階層産生的社會背景入手,介紹鄉間精英階層如何管控民間百姓及其具體措施,再分析鄉村精英階層産生的意義,最終加以總結和分析。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宋朝民間情景

鄉村精英階層産生的社會背景:中央統治階級與鄉村百姓之間存在巨大的溝壑,導緻中央在管控鄉村百姓時鞭長莫及。

在這種中央高度集權的社會背景之下,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員到縣級為止,縣級之下不設治。但是當時的國土面積廣袤無垠,國内的居民相對于現代來說也顯得極為散落,并且當時的官僚體系也無法觸及整個鄉村角落,這無疑給宋朝中央在管控鄉村的道路上設定了幾隻強壯的''攔路虎''。

縣級以下不設定,使得宋朝中央統治者與鄉間百姓之間産生了''權力的間隙'',而這種權力的斷層,必然影響到中央對整個國家的統治。或問此話怎講?

因為中央雖說高度集權,但其與百姓之間并沒有密切的聯系。這樣一來,損害的是中央統治階級和鄉間百姓兩方面的利益。站在中央統治階級角度來看,若官員與百姓沒有聯系,國家的财政收入必然會面臨嚴重危機,除此之外,勞役得不到補充,朝廷的安危也隻能掌握在他人的手中。站在鄉間百姓的角度來看,若統治階級與百姓沒有密切的聯系,在土地兼并嚴重的社會背景之下,再遇上災荒,沒有統治階級的幹預,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民間的治安也得不到管理,那麼帶來的将是各地的混亂。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宋朝官員

再者,百姓是整個國家的根基,統治階級管控不到鄉村,那就猶如一棵大樹被攔腰斬斷,成為所謂的''斷腰政治''。下面的根須本來掌握着整棵大樹的生死,攔腰斬斷後,沒有養料的供應,那粗大的枝幹用不了多久便會枯萎凋謝。

宋朝的統治階級必然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是以就必須尋求一種治療''斷腰''的良藥。而最高統治者又不想把''天下之權悉歸朝廷''的中央集權的局面打破,是以想要填補統治階級與百姓之間的''權力空隙''就需要一個聯系兩者的樞紐出現。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鄉書手、裡正、戶長、耆長、都副保正、大小保長、甲頭、家族族長、鄉間豪強、緻仕官員等群體便出現了,形成了所謂的''精英階層'',充當連接配接統治階級與百姓之間的樞紐,共同負責鄉間百姓的賦役、治安、赈濟和思想傳播。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宋朝階層構架

鄉村精英階層如何管控農村?

所謂的宋朝''精英階層''準确來說,可以分為三類人。其一,鄉村管理制度中鄉、裡、都、保、甲、耆的頭目,這類人一般而言,以''公''的名義代表着專制政府對鄉間百姓進行管控。其二,以家族為紐帶的族長、房長,他們以''私''的名義對家族内部成員進行管控。其三,一些鄉間豪強以及德高望重的退休官員,他們的影響力較大,故在管控鄉間百姓是也發揮的巨大的作用。下面将會對上述三類精英階層,在管控鄉間百姓上的具體措施分别作出簡要介紹。

鄉裡都保甲頭目對管控農村的具體措施:

《宋史·食貨志(上五)·役法》中記載:''宋因前代之制,……以裡正、戶長、鄉書手課督賦稅,以耆長、弓手、壯丁逐捕盜賊。''

也就是說,宋代借鑒前朝的舊制,讓裡正、戶長、鄉書手(協助裡正辦理文書的人)掌管課稅,而耆長、弓手(一種職役)、壯丁主要負責抓捕盜賊,以維護鄉間治安。

然而,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宋朝精英頭目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宋太祖趙炅

如宋太祖趙炅執政期間,曾規定:''廢鄉,分為。置戶長主納賦,耆長主盜賊詞訟。''即廢除原來的鄉級設定,把原來的鄉分為若幹個''管'',而''管''的行政成員主要由耆長、壯丁、戶長組成。這時的戶長主要負責課稅,而耆長主要負責管理鬥打、橋道、盜賊、煙火等。

到了至和二年,又廢除了裡正,這時的鄉村管理體制就剩下耆長、壯丁、戶長、鄉書手四種名目。

至熙甯年間,随着王安石''保甲法''的推行,鄉村管理體制中開始出現都副保正、大小保長、甲頭(負責催稅)等精英名目。

除了鄉村精英名目在不斷變化以外,鄉村精英的數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王安石保甲法推行之初,10戶為1小保,5小保為1大保,10大保為1都保,這樣算起來,每500戶便有51個鄉村精英。到了熙甯六年,将10戶為1小保改為了5戶為1小保。是以,每500戶百姓之間就有102個鄉村精英,足足翻了一倍。

鄉村精英數量的增多,使得鄉村行政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雖然他們并不能算是正式的政府官員,充其量隻能算是''吏民'',但是他們為大宋對鄉村的賦役的征收和治安的管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為統治階級和百姓之間充當了橋梁的作用。

鄉村豪強及鄉間德高望重者對管控農村的具體措施:自中唐以來,土地兼并之勢愈演愈烈,而宋朝更是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這無疑給了那些權貴豪強們放開手腳大肆兼并土地的機會。

到了公元1234年,土地兼并的嚴峻已經到了劉克莊在奏劄中所說的那樣:''至于吞噬千家之膏腴,連亘數路之阡陌,歲入号百萬斛,則自開辟以來,未之有也。''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鄉間農民正在勞作

如此一來,鄉村之間便出現擁有連環阡陌的田産大戶,他們财力雄厚,逐漸淪為鄉村的精英群體。這一群體,在很大程度上蠶食着百姓的利益,加大了鄉村的貧富差距,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又給予了百姓在生活上的保障。可以說,這兩者之間保持着一種奇妙的平衡。

當一些窮苦百姓青黃不接時,一些豪強大戶便會伸出援助之手,給予貧民救濟。或是在災荒時期,一些豪強大戶也會開倉赈濟,給一些百姓提供生活上的保障。特别是在統治階級對百姓的赈濟達不到鄉村的情況下,這些豪強所發揮的作用就顯得更為巨大。這樣一來,便可維護民間的安定,同時也保護了豪強們自己的利益,因為他們如果沒有給百姓提供保障,百姓必然起義,瓜分的必是這些豪強的土地和财産。

除了一些豪強以外,一些緻仕、丁憂回鄉官員和一些德高望重者也成為了鄉間精英角色的一部分。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緻仕官員

宋朝的重文輕武程度在整個封建曆史上也算得上名列前茅,是以,百姓對于這類緻仕或者丁憂歸鄉的官員更為尊重。這類人飽讀詩書,深得民間百姓的愛戴,他們說出的話往往分量十足,是以,也逐漸融為了鄉間的精英群體。

這些緻士官員往往充當着統治思想和理念的傳播者,這樣一來,就很有效的把統治階級和鄉間百姓聯系起來,成為了一座傳播''思想''的橋梁。

宗族族長、房長對管控農村的具體措施:

自古以來,中國的宗族觀念一直都存在,南方地區顯得更為重視。宗族将一個個百姓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一個個聚集的群體,他們之間有着嚴格的尊卑、倫理關系。在宗族觀念的影響之下''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也得以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宋的安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類精英群體不僅在思想上将統治階級以及百姓連接配接起來,在具體的管理與保障上也給了宋朝統治階級莫大的幫助。如鄉間的農田水利情況、以及戶籍人口的資料統計也給中央的統治提供了便利。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江州德安義門陳氏

再者,家族族長在救濟族人、解決族内沖突也做出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江州德安義門陳氏,此家族三百多年不分家、不分财,互幫互助,救濟族人,家族内部的和睦也造就了國家的安定。

同時,在家族族長的管理下,百姓将''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鄉''的行為道德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給國家的繁榮和穩定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鄉村精英階層産生的意義

鄉裡都保甲頭目的出現,将統治階級和鄉間百姓連接配接起來,填補了賦稅、勞役、管理、赈濟、治安的空隙,給大宋财政、軍事、政治上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給大宋能夠穩定長存三百多年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鄉村豪強及鄉間德高望重者的出現,将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傳播給鄉間百姓,進而在思想上将這兩者聯系起來。此外,豪強出資耗費财物救助百姓,也給大宋的繁榮穩定出了一份力。

從鄉間精英階層角度着手,看待宋朝對農村社會的管控

宋朝繁華安定的鄉間街道

宗族族長、房長的出現,将大宋''以孝治天下''的理念灌輸與民間,同時為尊者調解族内沖突,也維護了家族内部的秩序,往大了說,也給國家社會的穩定鏟除了禍根。此外,在政府保障措施觸及不到農村時,家族内部的精英也會給予族人救濟和保障,這又使得宋朝的穩定加以鞏固。

結語

中央的高度集權觸碰不到鄉間,形成了''權利的空隙'',而統治者又不願意打破''天下之權悉歸朝廷''的局面,是以鄉間精英群體貼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悄然而生,填補着統治階級與百姓之間權力的溝壑。

三類精英群體的出現,就猶如三座強有力的橋梁,同時将統治階級與百姓連接配接起來。并且這三類精英群體又分别在賦稅、勞役、軍事、思想、生活保障上管控着鄉間的百姓。正因為如此,宋朝才能夠在重文輕武的統治思想基礎之上,又在''縣以下不設治''的統治下,還能穩定長存三百多年。鄉間百姓的穩定造就了國家的安定,而國家的安定也促使着民間經濟文化的發展,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反過來又保障了民間百姓的穩定,這也正是宋朝統治的高明之處。

總之,宋朝精英階層的存在,不管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其都充當着中間樞紐的角色,為大宋鄉間改革以及統治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将上面頒布的條令傳播于鄉間,又将鄉間的種種情況上達于中央統治階級,這也對宋朝中央權力滲透于鄉村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

明鏡是以照形,古事是以知今。創作不易,請多支援,若本文存在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指正批評。

參考資料:《宋會要輯稿》、《宋史·食貨志·役法》、《宋史·孝義》《中國皇帝全傳·太祖趙匡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