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廣東·鄉音|冬天裡的童年趣事

童年那些舊時光早已演變成斑駁曆史,窯番薯也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但有時冬日裡坐在院裡曬太陽,仍會懷念起那榄仁或窯番薯的滋味。

醬紫FM出品

今日廣東·鄉音|冬天裡的童年趣事

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紫薇

冬天裡最爽的,莫過于曬太陽了。一縷陽光,灑在身上,猶如母親溫暖的手在額頭上輕輕滑過。記得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凍蠅》:“隔窗偶見負暄蠅,雙腳挼挲弄曉晴。日影欲移先會得,忽然飛落别窗聲。”其中“負暄”就是指曬太陽。蒼蠅在冬陽下,不停地摩挲它的腳——真是趣味橫生的一幕。不知為何,這畫面總讓我想起童年時的自己,就像那隻凍蠅,穿着哥哥的舊衣服,在牆角“負暄”的樣子。

當然也有比那更溫暖的記憶,比如在有太陽的課後,同學們會在陽光下一邊遊戲一邊互相取暖。一種靠牆擠滾在一起的遊戲,如果女同學在玩,男同學是絕不敢參與其中的,不然就糗大了。

今日廣東·鄉音|冬天裡的童年趣事

資料圖/視覺中國

女同學的遊戲比較多,她們還會踢毽子、跳繩子、抓石子……男同學多是玩拍煙包、打腳碰、擲榄核……榄核就是黑橄榄取了榄肉後的核,是我童年時最愛的玩具。擲榄核幾乎不受場地限制,随便在地上畫個圈或挖個坑,離圈(坑)約兩三米遠的地方畫條橫線,玩的人首先每人在圈(坑)内放上約定好的數量相同的榄核,然後依照猜丁売的勝負排序,依次站在橫線内,手拿一個早早挑選出來的大榄核(我們稱之為榄王),瞄準圈(坑)中的榄核擲出,把那顆榄核撞得滾出圈(坑)外就算赢。遊戲結束後,赢了榄核的,有時還會就近找塊磚頭或石頭,敲裂榄核,取出裡面的榄仁,放進嘴中,那美味也是終生難忘。

入冬後,特别是大寒後,農村的野外遍地都是幹泥巴與枯樹枝,這時我們最愛做的事就是做“窯煲”。

看過《射雕英雄傳》的人都知道洪七公吃的窯雞,真是奇香無比,但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窯雞我們是不敢奢望的,番薯卻是家家都有種的,是以我們加的窯料多是番薯。

窯番薯最難的是壘窯,這可是手藝活,一不小心就會崩塌。一般我們會按照番薯的體積來壘泥巴,從下到上 ,從大到小,在下要留個燒柴火的口,在上要留個出煙的通風口。壘好後,就可以生火了。待燒到泥巴通紅,就從窯頂上風口放下番薯,然後歡呼雀躍地推倒窯壁,用柴棍使勁敲碎泥巴,使番薯與空氣隔絕,被埋在滾燙的泥巴裡。過半個鐘頭後,再用木頭小心地扒開泥塊,薯香帶着泥土的氣息便已撲鼻而來。咬上一口那或黃或紫或白的番薯,真是又香又甜。

童年那些舊時光早已演變成斑駁曆史,窯番薯也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但有時冬日裡坐在院裡曬太陽,仍會懷念起那榄仁或窯番薯的滋味。(羊城晚報2021年12月26日A07版 責編:易芝娜)

來源 | 羊城晚報

編輯 | 木言

校對 | 朱曉明

審簽 | 周樂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