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死後次日即二十二日下午未刻,慈禧也在儀鸾殿命歸黃泉。不用說,對于這位獨斷專橫的太後的死因始終是有疑問的,不少人傾向于認為她的死不隻是由于疾病的作用。

前天,她還能頒發诏書,确定溥儀入承大統,慈禧似乎還想做垂簾聽政的女主,過最後一把瘾,不想她竟無緣無故地去世了。
或者她預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行将就木之前,頒發诏書趕快确立溥儀為新皇帝人選,讓其父載沣為監國攝政,也算是為清王朝的皇統做了最後一件大事。
至于她的死因,流傳頗廣的說法卻是,有人在她與外界隔絕的病房裡強行取得建立新秩序的诏書後,按照中國古老的習俗,給了她一片金子,讓她吞服金子窒息而死。
按照這一說法,慈禧是在被載沣等人逼迫下“吞金而死”,并不是自然病亡的。不過,至于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
據說,慈禧年輕時就有月經不調之症,後來到四十多歲時,又患更年期綜合征,痔瘡、喘咳、腹瀉、腸胃不調等病症也光顧過她。
光緒三十年後,由于年老體弱,疾病不斷。三十三年正月,即患有慢性腸胃病,消化不良,禦醫們雖盡力調治,但效果甚微。不想,正是這腸胃不适,埋下了她走向死亡的病根。三十四年六月,病情有加重之勢,禦醫陳秉鈞診病記錄說:“由于陰陽郁熱未除,氣分微見虛弱,背間忽冷忽熱、牽引臀部。”
這也是引起了她的脾胃虛弱,需要養肝木之陰調理。從這個可知,慈禧原先的各種病狀都出現,脾胃之病有加重的迹象,并有頭暈肝陰不足的變化。
此後,又腹瀉始終不愈,且有加劇之勢,由于連續腹瀉而慢性消耗,精力漸憊導緻,使七十多歲的慈禧體力大不如前。又因政務繁忙,難以靜養,得不到很好的調理。
從《内起居注》中可見,慈禧這一時期經常釋出谕旨,批閱奏折,臨朝接見大臣,商讨政務,疲勞而導緻脈律不齊或高血壓症候。加上慈禧73歲壽辰,又忙着舉行慶典,白天忙活參加慶典,晚上還要連日看戲。
據記載,慈禧連續六個晚上都在西苑頤年殿觀戲,直至戲演完她起身回寝睡覺。多日消耗和勞累,使她本已虛弱的身體,更加雪上加霜。加之又貪嘴,吃不易消化的“乳酪蘋果”等食物,導緻免疫力低下,在扮觀音與太監宮女們遊湖時着涼。
應該諸多因素,使其病情以壽辰之日為轉換的關節點。就在壽辰的慶典當晚,禦醫診病表明,慈禧除繼續腹瀉外,病又及肺。
當月十六到十八日,慈禧病情也無重大變化,除“時作咳嗽,口渴舌幹,頓引肋下作痛,大便尚瀉,身肢懶倦無力”外,其他毫無症狀。十九日開始就有記載:有谷食不多。
同時,考慮到光緒帝病情日漸危急,慈禧開始考慮立嗣。據說,慈禧決定立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沣為攝政王、載沣之子溥儀為皇嗣後,曾秘密召見軍機大臣世續與張之洞,問立嗣誰最合适。
世續、張之洞合奏:“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徑立載沣。”張之洞進言:“皇帝臨禦三十餘載,不可使無後。古有兼祧之制,似可仿行。”
慈禧考慮後同意了張之洞的建議。慈禧決定後,乃于十九日在儀鸾殿召開禦前會議,當日會議全由太後一人主持,慈禧說話仍如往日,聲音洪亮堅厲,無任何不适表現。
當月二十日,接着連下兩道谕旨,一任命載沣為攝政王,一谕載沣之子溥儀貼黃,“着在宮内教養,并在上書房讀書”。
但在慈禧連下兩道谕旨,任載沣為攝政王,确定溥儀為皇嗣後。次日,光緒帝就去世,慈禧又連續頒布三道懿旨。
這一日,慈禧雖極辛苦,但精神看上較佳,并不像是重病的人,并無危象,隻是“胃納減退”。第二天六點照常召見軍機大臣、攝政王等人商讨政務。
至午時,正吃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醒來以後,自覺身體不支,病勢危急,自知不起,急召光緒帝皇後、攝政王、軍機大臣等人安排後事。
慈禧當時吩咐各事,從容清晰,但随後,她的體力漸漸不支,不到半個小時,已經進入彌留狀态。禦醫先後三次入診,都搖頭歎息,妙手無法回春。這位獨斷專橫、掌控中國命運半個世紀的女人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根據慈禧禦醫給出的說法,慈禧屬于正常死亡,畢竟古代的人能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少之又少,慈禧年齡擺那裡,因長期染病而亡也正常。
那麼,有沒有人會加害慈禧呢?
從當時時局看,慈禧獨攬大權,但畢竟隻是太後,掌權的方式是垂簾聽政,即便是一言堂,沒人敢反抗,但中間還隔一個光緒帝,如果說,最想害死她的應該就是光緒帝。畢竟光緒是過繼過來的,感情不深。
關于倆人的死因,正史記載都是病死,而野史觀點不一,畢竟光緒和慈禧一樣,都是死前都是卧病在床。
據調查顯示,光緒帝死于毒殺,光緒帝的遺體的頭發,衣物、骨頭均含有高度的三氧化砷。
據說,在光緒死前幾日,李蓮英通過小太監得知,光緒帝在本子上寫了一段秘密的話,李蓮英通過小太監得知夠,彙報給了慈禧,慈禧便決定先下手為強,毒雷射緒。
關于那段話的内容,據史學家猜測:光緒認為自己病情比慈禧輕,就提前寫了必須處死的名單,其中包括李蓮英。李蓮英懼怕便謊報慈禧,說光緒打算等慈禧死後,秋後算賬。
慈禧怒曰:“我不能先爾死!”這一記載,便成了後人指認毒雷射緒帝的依據。說慈禧先下手為強,毒死了光緒皇帝。
那麼大機率慈禧就不是被光緒所害,當然,兩個人也存在互傷害的可能,但這種可能很小,因為光緒無權,沒能力加害慈禧。
如果說慈禧突然死亡有什麼誘因的話,很可能正如其遺诰中所言是光緒帝之死。但究竟是因悲痛光緒帝使病情加劇,還是因光緒帝一死,心病已除,再無執念,使自己原本緊張的精神一松,導緻長期支撐的病體也跟着垮掉,就不得而知了。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慈禧的去世雖然很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慈禧太後身體孱弱,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主要是久瀉不止,胃疼脾虛,讓太醫們束手無策,還一直拖着沉重的病軀,支撐腐朽清王朝,雖病體虛弱,但大局未定她不敢松懈。待光緒被毒死,心病已去,立完溥儀,大局已定,再無執念,原本的病體自然撐不住,就立刻去世了。當然,慈禧一走,載沣面對腐朽的清王朝,載沣他們也沒有能力維持,僅僅三年不到,清王朝就在武昌起義的槍聲中轟然倒塌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