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12月29日至31日每晚7點,中科院科學傳播局與抖音将聯合舉辦“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袁岚峰在“中科院實體所”的抖音直播間,陪你一起跨年。

什麼是宇宙?什麼是太空實驗室?古生物是如何存在的?音樂裡蘊含着哪些實體元素?海洋貝殼裡又藏着怎樣一個五彩斑斓的世界?

12月29日至31日每晚7點,中科院科學傳播局與抖音将聯合舉辦“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在“中科院實體所”的抖音直播間,陪你一起跨年。從人類起源到中科院最新的創新成果,從“黑土糧倉”到量子革命,從一進制二次方程到規範場論,中科院院士武向平、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中科院實體所研究員曹則賢等科學家們,袁岚峰、李宗鑒等抖音科普達人一一為網友釋疑解惑。

抖音搜尋“中科院跨年演講”,或進入新上線的抖音學習頻道,即可找到演講入口,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古漢語中,“宇”的常用義是空間,“宙”的常用義是時間,合在一起就是指無盡的時空。陳子昂寫“懷宇宙以傷遠,登高台而寫憂”,李白寫“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對天地的遐想、對宇宙的探尋。

比古人幸運的是,我們如今已經不需要再借助神話或詩詞去想象宇宙是什麼了。随着科技的發展,我們早已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看到宇宙的面貌。

2021年1月14日,國家天文台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團隊就聯合釋出過最新的巨幅二維宇宙地圖,地圖覆寫了兩萬平方度的天空,容納了10萬億數位像素并包含了20億天體。隻是,圖像和資料背後到底蘊藏着怎樣一個恢弘的世界,我們普通人又要如何去了解宇宙呢?

在抖音直播間,天體實體學家、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将分享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古語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食之于軍事、民生的重要性。現代農業的發展使得全球糧倉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充足,但這并不意味着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已經得到徹底的解決。土地資源、淡水資源急劇消耗,目前,世界上仍然有一億人處于嚴重饑餓的狀态。那麼,如何用有限的資源生産更多的糧食呢?

2021年,中科院給出的答案是嘗試将二氧化碳通過人工合成的方式将它變成澱粉。9月,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科學》雜志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這既将對糧食生産産生革命性影響,也将大大推動生物制造産業的發展。

12月29日晚上8點,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蔡韬便将為大家帶來這項技術的講解。關心人類未來,不僅要關心宇宙,也要關心糧食與蔬菜。

你知道生成1厘米黑土層要多少年嗎?你知道1958年至1990年,我國黑土面積減少了多少嗎?答案分别是200至400年和408萬公頃。黑土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财富。我國東北是世界四大黑土區之一,不過可惜的是,黑土地退化一直威脅着國家糧食安全和東北生态環境。

這種情況下,現代科技已經做了什麼、還能做些什麼?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态所研究員關義新将在抖音直播間帶來他的思考和答案。

在太空中,哺乳動物能生育嗎?在空間站,有沒有可能實作食品等物資的循環供給?離開地球後,人類的骨骼、神經、免疫系統又将如何工作?

這些腦洞并不是科幻電影中天馬行空的遐想,而就是太空科學實驗的日常。随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去太空研究科學問題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空地量子密鑰配置設定和雷射通信、伽馬射線暴偏正探測、高等植物生長研究、空間細胞培養……這些精密又複雜的詞彙背後到底蘊藏着哪些奧秘?人類在未來是否有可能移居外太空呢?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将為大家帶來“精彩紛呈的太空科學實驗”演講,你有任何疑問或構想,都歡迎去直播間向他提問。或許下一次重大科學發現,就蘊藏在你此刻的奇思妙想中。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恐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有哪些恐龍曾經生活在中國,它們曾經過着怎樣的生活?為什麼人類會對它産生如此濃厚的興趣,古生物學家們又是如何尋找恐龍化石的呢?

面對普通人的這些疑問,中國古動物館館長、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原決定在抖音直播間做一次全面的科普。屆時,無肉不歡的單嵴龍、飛上藍天的小盜龍、頭長骨棒的青島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吃草的甘肅馬鬃龍、号稱中華第一的祿豐龍……都将陪伴抖音網友度過神秘又愉快的半小時。

聽覺、音樂和實體能有哪些關系呢?生活中又有哪些被我們忽略的實體知識呢?

在抖音上,北京交通大學實體教師陳征副教授将自己稱為“科學實驗大玩家”。他帶抖音網友探訪過中科院高能實體研究所,也展示過今年全國科技周上的精彩實驗,他曾在《流浪地球》熱映期間解析過“如何帶着地球去旅遊”,也曾用短視訊科普過熱磁發動機、旋轉磁場和旋光色散的原理。

12月30日,他也将坐鎮抖音直播間,從聽覺的角度談實體。

提到量子革命,你會想到什麼?是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還是因為提出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的愛因斯坦?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半導體、雷射、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技術,使人類走進了資訊時代并徹底改變了人類曆史的程序,那麼第二次量子革命又将帶來什麼,我們又能如何在變革中占得先機呢?

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岚峰既是科學工作者和大學老師,也是抖音上一名擁有386萬粉絲的科普創作者。他在抖音上談過如何通俗科普量子資訊,叩問過科學的盡頭是什麼,現在,他決定在抖音直播間将這些問題延展開來,用二十分鐘詳細闡述他所了解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如果你關心之後一百年的人類科技命運,千萬不要錯過。

6500年前的貝殼龍長什麼樣?渦螺家族的“白馬王子”有怎樣的習性?紅磚芋螺有毒嗎?形狀酷似太陽的扶輪螺有哪些秘密?貓眼蝾螺是來自大海的喵星人嗎?鋸齒牡蛎是來自一億年前的遠古神獸嗎?

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李宗鑒的抖音賬号就像一個短視訊版的貝殼百科知識全書,他既帶網友鑒賞不同種類的貝殼,也為大家講解貝殼裡鮮為人知的科學奧秘:鹦鹉螺論證了宇宙膨脹論的存在、同樣厚度的貝殼比人造大理石堅硬五百倍、糖果蝸牛五顔六色的螺旋花紋極有可能是自我保護的産物、有着黑白相間的紋理的雞心螺體内含有一百多種毒素……12月30日,李宗鑒将帶着他的貝殼們走進抖音直播間,與網友一起親近海洋。

如果你關注中科院實體所的賬号,或者“選修”過9月4日《一個讀書人的讀書感悟》抖音開學公開課,就一定不會對曹則賢老師陌生。

談起相對論,他說:“我們有什麼理由學不會,人家創造的時候才十六七歲。”談起“變換不變性”,他用“婚禮誓詞”來類比:“天可以變,地可以變,我可以變,但有一條,你不能變。”

機智、幽默,善于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曹則賢老師不僅在學術領域著述頗豐,在科普領域也極受歡迎。多年來,他一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等諸多高校教授實體學和哲學。2019年,他的一段用實體學原了解讀異地戀不穩定的講座視訊在抖音走紅,共收獲了6516萬的播放量和258萬的點贊。

那麼這一次,曹老師又會如何講述“從一進制二次方程到規範場論”這個命題呢?12月31日,2021年的最後一天,他将在抖音直播間帶大家一同開啟這場智識之旅。

在抖音學習,縮短我們與知識的距離。

了解實體,認識宇宙,2021年的最後三天,讓我們一起追溯文明的起源,一起抵達無窮遠的未來。以下是這次講座的完整時間表:

講座精彩内容後續會在抖音學習頻道更新,歡迎關注。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可能是今年知識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講|中國科學院2022跨年科學演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