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侄女這段時間寄住在我的家裡,看着天氣那麼冷,侄女走路上學要10多分鐘,我把電動車推出來,載她上學。

在路上,侄女跟我說:“大伯,我平時都是坐大奔上學的,現在竟然要坐電動車,你在學校前面放下我就行了,我不想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

這是部門同僚親身經曆的事情,他非常感慨,現在的孩子,年紀小小的,對物質的要求太高了,而且攀比、虛榮心太重了。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事實上,一個孩子從上幼稚園接觸社會開始,就特别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喜歡拿同學跟自己做對比,拿同學父母跟自己父母做對比。

當孩子看到别人有的,而自己沒有呢,會充滿疑惑,跑到父母跟前去問:“為什麼别人有漂亮的衣服,而自己沒有;為什麼别人的父母開車接送,而自己沒有。”

如何來回答孩子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解決孩子的疑問,還能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正确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孩子的未來之路。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父母不要一味地哭窮,畢竟窮隻是一時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媽媽經常跟我說:“我們掙錢很不容易的,你看看我和你爸,連衣服都不舍得買,特别是你爸,一件衣服穿好多年。”

長期在媽媽的唠叨下,我根本不敢提自己的要求。鞋子穿破了,繼續穿着上學,不敢要求買新鞋子。鞋子破了,平時上學還好,隻不過有體育課上的那天,就是我不想上學的那天。

上體育課,首先要圍着操場跑兩圈,鞋子破了,根本跑不起來。我曾經為了不上體育課,裝病來逃避。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現在長大了,我的心結還是沒打開。雖然我能自己賺錢,能買得起自己穿的鞋子了,但是我知道,媽媽在我小時候說的話,已經深深在我的心裡紮根,買東西隻買便宜的,而不是買最适合自己的。

可見,父母對于孩子提出的疑問,一味地哭窮,不是最好的答案。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父母坦然跟孩子聊一聊,建立正确的價值觀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攀比車房,他所有的表現基本上是一個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再小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虛榮心,而孩子的攀比心理,源于家庭環境對他的影響。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其實,貧富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才是真的差距。

我們要向孩子傳遞正确的價值觀,貧富不能代表一切,每一個人的财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來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可以這樣來做。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1、父母以身作則,幫孩子消除攀比心理

越是喜歡攀比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就會愛攀比。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攀比的表現。

就拿同僚遇到的情況來說,孩子習慣了家庭豪車接送,習慣了同學們羨慕的眼光,突然換成了,她的同學日常搭載的電動車,心裡有了很大的變化。

其實,孩子的行為,恰恰代表了孩子的父母平時的行為。在父母的眼裡,隻要有錢,就有高高在上的優越心理,家裡有大奔,就比同學優越。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2、過好自己的生活,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引導孩子不要與身邊的同學攀比。孩子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搞好。人生就是這樣的,一環扣一環,現有的一環做好了,才能更好地進入下一環。

如果有一環有缺失,下一環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追趕回來。

過好自己的生活,把握好現有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别人的東西,也是别人努力得來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才有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想讓同學看到我坐電動車”,孩子愛攀比,睿智媽媽這樣回應

寫在最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孩子有疑問,父母要正确引導。小到幼稚園的孩子,大到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虛榮心,父母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