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都是我黨史上影響最重大的革命起義,南昌起義是我黨打響反動派第一槍,而秋收起義是我黨上司的一次勞工與農民結合的武裝起義。并且,毛爺爺在秋收起義中悟出了一條新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創造農村根據地,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秋收起義雖然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對我黨今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然了,從秋收起義中還找出了許多開國元勳,如羅榮桓(元帥軍銜)、譚政(大将軍銜)、何長工、譚震林(大将級别的元勳)、宋任窮(上将)、楊立三,鐘期光(上将)等元勳,都參加過秋收起義。

當時的總指揮盧德銘,在這場起義中英勇就義,不然的話,在建國後絕對是元帥軍銜。當時除了總指揮,還有副總指揮,以及第一師師長。這兩個職務的将領都是秋收起義中,我黨的主要指揮官。然而這兩位也是悲劇人物,為何這樣說呢?本來他們都可以擁有大好前途,但是為了眼前一點小利益,放棄了革命,投靠了蔣介石。
秋收起義總指揮是盧德銘,而副總指揮是韓浚,可能大家聽到這個名字都有點陌生。但是在那個年代,這也是一位風雲人物。
韓浚,湖北黃岡新洲人,畢業于黃埔一期。在學校期間受到周公的影響加入了我黨,從此成為我黨一員。因政治覺悟高,思想進步快,他還被上級安排到蘇聯紅軍大學學習。要知道,能夠安排到蘇聯去學習,都是我黨重點培養對象。如早期的劉帥就因軍事才華突出,被安排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回國後就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後來成為十大開國元帥之一。
韓浚也是我黨重點培養對象,在南昌起義爆發後,他率部進入修水随後參加了毛爺爺上司的秋收起義,當時他擔任的是秋收起義的副總指揮,毛爺爺是黨代表,總指揮盧德銘,這三位應該算是秋收起義的領軍人物。不過,在秋收起義爆發後,就遭到當地的保安團圍攻。韓浚在與敵人作戰過程中,不幸被俘虜,因為有黃埔軍校的背景,沒有遭到槍斃,後來,在蔣介石以及同學勸說下,韓浚放棄了革命,投靠了蔣介石。
不過他很不幸運,在國軍中他最高的軍銜是中将,後來在萊蕪戰役中被俘虜,從此開始了戰俘生涯,直到1961年12月特赦釋放。作為秋收起義的副總指揮,如果他不投敵的話,在解放後的1955年,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至少是大将級别的人物。
第二位悲劇人物是餘灑度,他比韓浚還要悲劇,其實這位也是黃埔二期學員,在秋收起義中擔任工農紅軍第一師師長。雖然當時他的職位沒有盧德銘,韓浚高,但是這兩位後來是一位犧牲,一位叛變。這樣一來,秋收起義最高軍事指揮官就落在餘灑度的頭上。但是餘灑度很不争氣,在秋收起義失敗後,毛爺爺帶領大家上了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是,餘灑度吃不了苦,經常發牢騷,在這樣的環境下,和山賊有什麼差別。讓此時的他對革命失去了信心,認為,我黨不可能鬥得過蔣介石。于是他,産生了叛逃的想法,最終敗給了生活環境,離開了井岡山,加入了國軍,并且在上海的花花世界謀了一個職務。
但是,他的結局并不是很好,在上海花花世界,他這個人自律很差,經不起金錢,女人的誘惑,開銷越來越大。最後做起來了鴉片生意,時間一長,事情被敗露,最後被蔣介石槍決了。假如餘灑度不投敵的話,好好跟着毛爺爺幹,說不定,在建國後還可以授予個元帥軍銜,最差也是個大将級别的官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