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亂”,影響了殷商帝國,更影響了東亞地區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亂”,影響了殷商帝國,更影響了東亞地區

每個時代都有伊尹這樣的賢臣,比如商朝有伊尹,周朝也有姜尚。隻是賢臣的選擇,很多時候就會決定王朝的走向。當賢臣們都默契的站向對立面,殷商王朝的朝政即發生了巨大動蕩。由于殷商王朝的土地疆域越來越大,朝政之亂局即産生了方國和諸侯們更多的離心力,殷商王族與諸侯方國們的沖突日趨激化,殷商王朝的分崩離析,在朝夕之間。

追溯這種變亂的根源,或還跟商王朝時代的“九世之亂”有關。什麼是“九世之亂”呢?殷商帝國曆經十多位君主,到商王仲丁之時,整個王朝的發展逐漸過渡到不穩定時期,就是從仲丁開始,商王朝頻繁遷都,更是頻繁發動對戎族的戰争。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殷商帝國對周邊的影響力嚴重削弱。

殷商帝國推行的是“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制度,跟周人極度推崇嫡長子繼承制不同,殷商帝國的很多嫡長子不能成為國家之主,比如微子就是帝辛的長兄,卻沒有成為國君。這種制度的問題,在國家創立之初還好,一旦到中後期,由于對權力的觊觎,親族子弟們多半會對王位發生争奪戰。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亂”,影響了殷商帝國,更影響了東亞地區

殷商帝國時代沒有如同夏朝和周朝那樣,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内部親族子弟戰争,或跟殷商帝國沒有推行分封制度有關。殷商帝國的親族子弟們大多在朝中為官,我們所知的箕子、微子還有殷纣王帝辛,就是前後兩代國君之子,卻同在一朝天子的朝堂前對話。這即規避了親族子弟完全的掌控軍隊,他們不能發動較為徹底的反叛戰争。但,這就不會發生内亂了嗎?當然不是。

亂從來自内起,這在世界古代史中,似乎都是常見的事情。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往往要看這個國家的掌管者家族。如果這個家族出現了問題,這個國家也就出現了問題,西方史上那麼多喬治多少世、路易多少世,所發生的内亂大多也都來自親族。一個好的帝王需要一個好的家教,周文周武有一個很好的家族,殷商帝國的帝王們就沒有這麼好運,在殷商帝國發展至中期,就有“九世之亂”,侄子追殺叔父和兄弟反目等現象在“九世”期間已有端倪。

“九世之亂”期間,九代國君先後從亳遷都到了嚣,到了相,再到了耿,又到了邢,後又到了庇,然後又到了奄,期間陸續跟蘭夷、班方、杞龍戎、丹山戎交戰,可見當時北方的戎族已是相當強大。殷商帝國的威懾力多半受到嚴重挑戰。所謂“九世之亂,諸侯莫朝”,就是那些臣服于殷商帝國的方國們,或也漸漸不再聽從号令。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亂”,影響了殷商帝國,更影響了東亞地區

商王武丁曾為鎮壓東夷部族而大量調動商朝北方的駐軍,而北方兵力的空虛導緻東遷的雅利安人可以攻破新疆占領蒙古高原,進而威逼中原地區。北方遊牧大興遺禍後世,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就是受到北方戎狄之害才遷徙的,而新到了中土地區的族群又跟這裡的戎狄部族混血雜居,産生出更多族群來。而他們即又在後來融入了北狄西戎南蠻東夷。

即便是到商王武丁中興帝國以後,整個殷商帝國依然沒有徹底的消除掉戎夷的威脅,武丁而後的數代國君們都多次發動規模化戰争,正也說明殷商帝國自“九世之亂”後,就已經預設了北方戎族和東方夷族的發展壯大。殷商帝國更多的控制力還是在中土地區,而東夷則成為殷商的帝王們要努力征服的對象,因為東方也曾是殷商祖先們的發源之地。隻是,就是到了末代君主殷纣王,殷商帝國都沒有真正的消滅完東夷的那些方國們。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亂”,影響了殷商帝國,更影響了東亞地區

周人後來對周邊部族的态度,基本上都受到殷商帝國的影響。戎狄之稱,往往就跟非我族類相關。曾經那些依附于殷商帝國的族群們,因為受到更多外來族群的侵擾,無力抵抗的則再度遷徙,有的向東,有的向南,有的向北,也便将中土文明帶到了更遠的地區,有到了貝加爾湖的,有到了西伯利亞的,或還有到了更遠的南方的。正是殷商帝國這種控制力的大潰敗,讓東亞地區的政治和地理格局發生了較為微妙的變化。

那些有能力抵抗的方國和諸侯,除了駐守邊境,更也是對殷商帝國的國家政策産生了懷疑,比如古公亶父、文王姬昌等都曾到殷商都城提出抗議。古公亶父就指責過商王族不顧親情不顧社稷,是以遷到周原之後“實維翦商”。殷商帝國的那些親族們,那些賢臣們,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背叛帝國。失去了民心的殷商帝國,至此内憂外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