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乱”,影响了殷商帝国,更影响了东亚地区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乱”,影响了殷商帝国,更影响了东亚地区

每个时代都有伊尹这样的贤臣,比如商朝有伊尹,周朝也有姜尚。只是贤臣的选择,很多时候就会决定王朝的走向。当贤臣们都默契的站向对立面,殷商王朝的朝政即发生了巨大动荡。由于殷商王朝的土地疆域越来越大,朝政之乱局即产生了方国和诸侯们更多的离心力,殷商王族与诸侯方国们的矛盾日趋激化,殷商王朝的分崩离析,在朝夕之间。

追溯这种变乱的根源,或还跟商王朝时代的“九世之乱”有关。什么是“九世之乱”呢?殷商帝国历经十多位君主,到商王仲丁之时,整个王朝的发展逐渐过渡到不稳定时期,就是从仲丁开始,商王朝频繁迁都,更是频繁发动对戎族的战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殷商帝国对周边的影响力严重削弱。

殷商帝国推行的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继承制度,跟周人极度推崇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殷商帝国的很多嫡长子不能成为国家之主,比如微子就是帝辛的长兄,却没有成为国君。这种制度的问题,在国家创立之初还好,一旦到中后期,由于对权力的觊觎,亲族子弟们多半会对王位发生争夺战。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乱”,影响了殷商帝国,更影响了东亚地区

殷商帝国时代没有如同夏朝和周朝那样,发生过规模巨大的内部亲族子弟战争,或跟殷商帝国没有推行分封制度有关。殷商帝国的亲族子弟们大多在朝中为官,我们所知的箕子、微子还有殷纣王帝辛,就是前后两代国君之子,却同在一朝天子的朝堂前对话。这即规避了亲族子弟完全的掌控军队,他们不能发动较为彻底的反叛战争。但,这就不会发生内乱了吗?当然不是。

乱从来自内起,这在世界古代史中,似乎都是常见的事情。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往往要看这个国家的掌管者家族。如果这个家族出现了问题,这个国家也就出现了问题,西方史上那么多乔治多少世、路易多少世,所发生的内乱大多也都来自亲族。一个好的帝王需要一个好的家教,周文周武有一个很好的家族,殷商帝国的帝王们就没有这么好运,在殷商帝国发展至中期,就有“九世之乱”,侄子追杀叔父和兄弟反目等现象在“九世”期间已有端倪。

“九世之乱”期间,九代国君先后从亳迁都到了嚣,到了相,再到了耿,又到了邢,后又到了庇,然后又到了奄,期间陆续跟兰夷、班方、杞龙戎、丹山戎交战,可见当时北方的戎族已是相当强大。殷商帝国的威慑力多半受到严重挑战。所谓“九世之乱,诸侯莫朝”,就是那些臣服于殷商帝国的方国们,或也渐渐不再听从号令。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乱”,影响了殷商帝国,更影响了东亚地区

商王武丁曾为镇压东夷部族而大量调动商朝北方的驻军,而北方兵力的空虚导致东迁的雅利安人可以攻破新疆占领蒙古高原,进而威逼中原地区。北方游牧大兴遗祸后世,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就是受到北方戎狄之害才迁徙的,而新到了中土地区的族群又跟这里的戎狄部族混血杂居,产生出更多族群来。而他们即又在后来融入了北狄西戎南蛮东夷。

即便是到商王武丁中兴帝国以后,整个殷商帝国依然没有彻底的消除掉戎夷的威胁,武丁而后的数代国君们都多次发动规模化战争,正也说明殷商帝国自“九世之乱”后,就已经默认了北方戎族和东方夷族的发展壮大。殷商帝国更多的控制力还是在中土地区,而东夷则成为殷商的帝王们要努力征服的对象,因为东方也曾是殷商祖先们的发源之地。只是,就是到了末代君主殷纣王,殷商帝国都没有真正的消灭完东夷的那些方国们。

三千多年前的“九世之乱”,影响了殷商帝国,更影响了东亚地区

周人后来对周边部族的态度,基本上都受到殷商帝国的影响。戎狄之称,往往就跟非我族类相关。曾经那些依附于殷商帝国的族群们,因为受到更多外来族群的侵扰,无力抵抗的则再度迁徙,有的向东,有的向南,有的向北,也便将中土文明带到了更远的地区,有到了贝加尔湖的,有到了西伯利亚的,或还有到了更远的南方的。正是殷商帝国这种控制力的大溃败,让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地理格局发生了较为微妙的变化。

那些有能力抵抗的方国和诸侯,除了驻守边境,更也是对殷商帝国的国家策略产生了怀疑,比如古公亶父、文王姬昌等都曾到殷商都城提出抗议。古公亶父就指责过商王族不顾亲情不顾社稷,所以迁到周原之后“实维翦商”。殷商帝国的那些亲族们,那些贤臣们,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背叛帝国。失去了民心的殷商帝国,至此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