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傳統面塑更新成收藏級手辦 洛陽大叔指尖雕琢二十餘年

把傳統面塑更新成收藏級手辦 洛陽大叔指尖雕琢二十餘年

面塑人物齊天大聖孫悟空

把傳統面塑更新成收藏級手辦 洛陽大叔指尖雕琢二十餘年
把傳統面塑更新成收藏級手辦 洛陽大叔指尖雕琢二十餘年
把傳統面塑更新成收藏級手辦 洛陽大叔指尖雕琢二十餘年

宋展克的中國風、國潮面塑人物

□頂端新聞楊曉妍文受訪者供圖

面粉本是北方家庭裡的常見食材,在工藝匠人手中,普通的面粉也可以變成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面塑。

在洛陽古玩城的一間普通工作室裡,每天都上演從面粉到面塑的奇迹,宋展克從小在爺爺身邊學習面塑,每天耳提面命,十六歲正式入行,做了二十餘年,宋展克如今已是洛陽宋氏面塑藝術傳承人。

面塑有何魅力讓他沉浸其中?傳統手藝又如何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專訪中,宋展克談到自己的想法,“傳統工藝與時尚前沿的距離并沒有那麼遠,希望我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面塑,并愛上中國手辦。”

洛陽大叔用指尖捏出國潮手辦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秋奇妙遊》開篇中,僅僅幾秒鐘的鏡頭,一組組充滿靈氣的面塑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頭戴金冠、腳踩雲履的孫悟空,金剛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侍女……每一尊栩栩如生的面塑都仿若經宋展克之手賦之靈魂,或一颦一笑,或一怒一嗔。

“我小的時候每日看着爺爺捏面人,也算是耳濡目染,12歲就開始學習了。”16歲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學習進修面塑技藝,開始正式入行。今年43歲的他在“面塑”上探索了二十餘年。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評為洛陽市宋氏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面塑制作中最難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動全看面部細節,我在開始創作時經常會從各種管道觀察人物神态。”宋展克說。

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藝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會被運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把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争一比一還原,“木頭銜接用的都是榫卯結構,越小的物品越難制作”。

一件作品耗時在七天左右,較複雜的往往需要十餘天,他介紹,“前些日子比較火的鬥戰勝佛,制作用了十天的時間,成品有35厘米高,大約一斤重,定價在2600元”。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内,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現傳統的福、祿、壽、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國漫大聖、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遊戲手辦、情侶小像等,更有抗疫醫務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網的唐宮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愛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劇等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許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過數十載的朝夕相處和研究,宋展克認為,面塑已成為自己認知社會、思考當下的載體。

“在我看來,最傳統的工藝,與最前沿的時尚之間的距離,并沒有那麼遠。”宋展克認為,一份笃定的熱愛,一種大膽的創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這兩者的距離。

在傳承中改良,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

如何用捏、搓、揉等看似簡單的手法,制作出符合當下審美的面塑作品?這是宋展克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宋氏面塑”的第四代傳承人,面塑之于宋展克,既需要傳承,更需要守護。是以,在傳承中,宋展克也在不斷思考創新,改良祖輩留下來的面塑技法。

單就面泥的改良,就耗費了宋展克數年的時光。“以前的面塑容易幹裂、不易儲存,但我在傳統工藝上加入膠類,如今我做的面塑即使摔在地上都不會變形或破損。”

每一件面塑作品都是孤品,宋展克說:“即使是兩個同一時間同時開工的作品,最後出來的效果都不會完全相同,都百分百純手工做出來的。”

無論春夏,宋展克都是早上七點就在工作台前伏案雕琢,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日月經年,他的身體難免受到損傷。“但是沉浸在制作作品中是我最平靜的時候,成品效果好,我就滿足了。”

如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老手藝是否還有被傳承下來的需要?像衆多非遺傳承人遇到的問題一樣,宋展克也曾面臨這樣的質疑。

宋展克介紹,通過短視訊釋出面塑制作過程,自己收獲了不少粉絲,天南海北的人都會在網絡上與他進行探讨,在私信來往中,宋展克也時常會收到定制面塑的詢單,現在他也有了不少自己的徒弟,為宋氏面塑的下一代傳承日複一日地累積。

“如今中國風、國潮已逐漸成為主流審美,年輕人也開始關注和探索非遺文化。”在宋展克看來,傳承非遺并不單單是非遺傳承人的任務,每一位非遺愛好者都可以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人。

平日裡,宋展克時常翻閱國内外面塑、手辦大師的作品。“我會吸收一些作品中比較精細、逼真的元素,融合到傳統面塑手藝裡,比如人物比例、神态配色,也會結合一些遊戲手辦元素進去,讓年輕人感興趣。”一門中國傳統手工藝是否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宋展克認為不應取決于手藝人的年齡,而應該取決于手藝人的心态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