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撰文/ 張 鷗

編輯/ 塗彥平

設計/ 師玉超

來源/NewsWeek 作者:James McCandless

湯姆·斯坦達奇(Tom Standage)是英國記者,作家和編輯主管,目前擔任英國《經濟學人》報紙的副編輯。著有《土耳其人》(The Turk)、《海王星檔案》(The Neptune File)和《維多利亞時代的網絡》(The Victorian Internet)等書籍。

在他的新書《移動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Motion)中,他對從車輪的發明到現代汽車出現這一曆史旅程,進行了引人入勝、豐富多彩的叙述。

他也将過去和現在進行了對比,最終描繪出了未來50年内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俗話說得好,曆史會重演。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他無數次看到了這一點。

斯坦達奇在媒體采訪中表示,正是發現了過去人們所做的、所感受到的以及所講述的事情,才顯示出他們與今天的我們是多麼的相似。

即使是像汽車文化這樣看起來很現代的東西,也起源于17世紀私人馬車所有權的案例,在那裡,富有的歐洲貴族會在公園裡為他們定制的馬車進行遊行。

“從對曆史進行考古,可以看到一些事情有着令人驚訝的深厚根基。這就是我真正喜歡發掘的東西——那些我們長久以來都認為是現代社會發展出現的東西。”

通過這些聯系,斯坦達奇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未來50年該行業在汽車所有權、自動駕駛汽車、交通等方面将走向何方的論點。

湯姆·斯坦達奇▼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以下是他對汽車行業未來的8個預測。

我們已經達到了汽車峰值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援這個理論,即社會的汽車消費正達到頂峰。斯坦達奇指出了全球的長期趨勢。

首先,這本書引用了麥肯錫咨詢公司2016年對45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該調查發現,60%的中國消費者不再認為擁有汽車是地位的象征。40%的受訪者表示,可替代交通方式的興起使得擁有汽車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埃森哲管理公司2019年的一份報告對中國、歐洲和美國的7000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如果有自主出行解決方案,78%的中國受訪者願意放棄擁有汽車。在歐洲和美國,這一數字分别為55%和39%。

在美國,獲得駕照的16歲以下青少年越來越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比例已從46%下降到25%。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19年的一份工作檔案發現,美國千禧一代的汽車擁有率與前幾代維持相同。

需求的提升在過去一年中推動了汽車價格的上漲,但斯坦達奇不認為這個需求是一種可持續的趨勢。雖然乘客的總裡程數在上升,但汽車的總數量并沒有跟上。

“盡管新冠疫情的出現把一些人從公共汽車上推到了汽車上,但我的看法是,這隻是一個短期的事件。”他認為,“這不會導緻人們永久地遠離公共交通,駕駛汽車出行的願望也并不會随之增加。”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技術将成為主導

斯坦達奇認為,曆史上最相似的情況并不是100年前的汽車工業。相反,它發生在智能手機出現的時候。

2007年,諾基亞擁有大約50%的手機市場佔有率。他們認為制造智能手機隻不過是在手機上多添加一點軟體。iPhone釋出後,市場從擁有硬體專長的公司轉向了擁有引人注目的軟體的公司。

斯坦達奇說,這就是現在我們汽車行業的情況。在不久的将來,那些擁有最好的技術的公司将占據主導地位,而不是那些能夠制造出最好汽車的公司。

軟體将起到推動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這種轉變已經在發生。

斯坦達奇認為,未來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制造商是那些在軟體方面最出色的制造商。電動汽車所需部件數量的減少就說明了這一點。

“電動汽車的所有複雜性都進入了軟體。是以,突然間,擅長軟體仿佛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而很明顯,老牌的車企并不擅長軟體。”

他指着自己的車--一輛梅賽德斯-奔馳A250e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說,感覺它的技術是粘在車上的,而不是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但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市場主導地位是由其軟體優勢推動的。

斯坦達奇認為,如果有人要挑戰特斯拉,那将是一個擅長軟體的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個突然轉型有了新的信念的現有老牌車企。”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街道将被重新布置

斯坦達奇認為,從傳統思維出發,沒有辦法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而隻有交通問題得到解決,沒有擁擠的讓人頭痛的車流,人們才會開始想,今天我可以開車出門了。

他認為,這在本質上是不可能解決的,因為我們必須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出現更多的道路,就會随即出現更多的汽車。是以,重點應該是給自行車道或人行道等替代道路提供更多的街道空間。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交通研究所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解決交通擁堵的一個方法是引入擁堵費。

世界範圍内的趨勢是開始把街道空間還給汽車以外的東西。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我們都在從其他使用者那裡搶奪街道空間給汽車,結果發現,再多的街道空間都不夠用。

道路資金将有新的來源

他認為,随着汽油車逐漸被淘汰,基于每英裡使用量的計劃是資助道路維護的最佳方式。

“目前,你可以對每英裡道路征收汽油稅,因為你開得越多,繳納的汽油稅就越多。但一旦人們開始使用電動汽車,汽油稅就沒有有意義了。”

他在書中指出,在更地方化的層面上,市政當局将不得不制定自己的通行費,以适應自動駕駛汽車的崛起。

“自動駕駛汽車将允許更細微的分段道路收費和擁堵收費——根據時間、地點、車輛類型、乘客數量、交通水準調整價格,進而改善運輸公平。”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訂閱模式

斯坦達奇寫道,在未來,最受歡迎的交通形式将是通過一種“交通網絡”所提供的服務組合。

大多數人可能會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打包成一項服務的組合服務,需要每月付費。這種模式也被稱為移動服務,已經在世界各地的城市獲得了發展。

在赫爾辛基,隻需要一款應用程式就能讓你使用火車、計程車、汽車租賃和其他交通方式。你隻需要支付月費,周末還可以免費使用汽車。

這種方法很顯然會十分便捷,去除了一些繁冗的步驟。在不買車的情況下,交通出行反而更友善、更便宜,那麼想買車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一些汽車制造商正在采用訂閱模式。沃爾沃、保時捷和奧迪都有月度訂購計劃。

公路旅行可能需要租車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正在發展成為主流,如果我們最終能夠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睡在車裡,那麼原先會需要暫時歇腳的小型社群和路邊商店該何去何從?

斯坦達奇回答說,這個問題顯示出了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汽車的一些過時思維。

“當你買車的時候,你會下意識的考慮,這輛車是否能夠滿足長途旅行。但是事實上,這些情況一年中所占到的時間是非常少的。”

他補充說,雖然短途旅行(大部分的汽車旅行)更容易選擇其他交通工具而不是汽車,但在未來,随着服務的更新,科技的發展,以及政策的變化,依靠租車或拼車來進行較長的公路旅行也有很大的可能。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高收入者成為車主

斯坦達奇預測,20多年後,整體的汽車所有權将回到它的根源:富人将是那些想要承擔汽車所有權成本的人。其餘的公衆将參與到某種訂閱模式中。

他說:“我認為富豪會想擁有汽車,而更多的人則會覺得,擁有汽車的費用不值得。因為目前的趨勢表明,在城市環境中擁有汽車的費用将越來越高。”

“交通将更加多樣化的發展。”他說,“一旦你必須支付像擁堵費這樣的支出,從本質上講,擁有一輛汽車的成本和程式都比以往更加複雜了。是以,随着替代出行方案變得更便宜,更容易通過智能手機獲得,這将會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他補充說,汽車所有權并不至于完全消失。我們仍然會有汽車,隻不過,擁有私人汽車的人數将開始減少。

汽車與交通出行的未來50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