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每個國家強國的根本之一,而其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子女呢?
抛開那些技能不說,關于孩子品格的塑造培養就十分重要。
01
孩子隻有擁有端莊的品行,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哪怕一生平淡,也不會輕易犯錯跌入深淵,或在成長的過程中倒退回去。
關于這一點,革命先輩往往做得很好,他們曾走過硝煙彌漫的戰場,深深明白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手中資源的寶貴,盡管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還是将自己的日子過得勤勞上進、儉樸踏實、清正廉潔。

且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培育出了優秀的後代,能夠将美好的精神文化思想,傳承于後世。比如開國上将“宋時輪”,對于子女的教育就很嚴格,從不允許子女搞特殊化,引導子女樹立優良品格。
為此,他的子女十分低調,皆淡泊名利,無一人追求公權力。
宋時輪生于1907年,湖南醴陵北鄉黃村人。他從小積極上進,并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有着強烈的民族抗争意識,面對敵人十分痛恨,希望長大後能夠與邪惡勢力作鬥争。
為此,他奮發圖強,在上學時刻苦努力,
也是以接觸到了許多進步思想,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之心。
念完中學後,宋時輪在1923年冬,帶着滿腔報國熱血,進入長沙入軍閥吳佩孚的軍官教導團,在那些接受先進知識的洗禮。
到了1926年,他則以優秀的成績,成為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并為救國救亡,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
1927年1月,20歲的他以堅定的信念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
02
這條探索光明的道路,危險重重,他在同一年的4月份,被國軍逮捕,在監獄中關押了一年才被釋放出來。
經此一難,宋時輪并沒有退縮,反而在革命的道路上愈挫愈勇,之後參加了土地革命,以積極的工作态度,在中央蘇區西方軍參謀長、軍委幹部團教員等諸多職位上,
創下出色的成績。
讓“宋時輪”這個名字開始被大家所知曉的是,1933年的第四次反圍剿戰争,
他在此戰中殲滅國軍第52師、和59師,并俘虜了這兩個敵軍的師長,立下大功。
日軍全面侵華戰争爆發後,他同樣帶着民族責任感,毅然走上抗日戰場,為國家的和平,為百姓的安定生活,與氣焰嚣張、喪盡天良的日本侵略者作出英勇不屈的戰鬥,
在滾滾戰火中,多次出生入死,立下大大小小的戰功。
期間,他的支隊通過與日軍進行頑強的戰鬥,在當時共産黨軍備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先後殲滅日軍達2000餘人,擊毀日軍汽車390餘輛,
在勇猛的作戰中,成功創造了晉西北根據地,為祖國的和平做出重要貢獻。
03
建國後,宋時輪作為其中艱苦奮鬥過的一員,在黨中央的認可下,開國被授予了上将軍銜,擔任了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等重要職位,
官至副國級,為祖國的安定發展,繼續奉獻力量。
1991年9月17日,宋時輪上将在上海病逝,享年84歲。他一生憂國憂民,始終堅定地追随黨的步伐,有着忠厚的品德,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盡管他小時候隻上到國中,卻在艱苦的環境中,以踏實上進的學習态度,積
累下了淵博的知識,擁有幽默的談吐,是受人深深崇敬的民族英雄。
他一生共育有3個女兒,她們都沒有從政,在父親的影響和教育下淡泊名利,但擁有優秀的思想品格,在人民教師、護士等崗位上,默默地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她們平時生活得十分低調,如果不知道的話,沒人能想到她們是國家上司人、開國上将、民族英雄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