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愛卡汽車 汽車趣談 原創]

有誰會不在乎汽車的安全性呢?從汽車誕生的那天起,安全問題就一直存在,或者說被關注。随着人類工業與科技的進步,汽車安全性确實是在不斷提高,但人們對安全性的重視卻絲毫沒有懈怠。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如今,一系列科學全面的測試體系可以為消費者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但這是最近四十多年來才有的,且仍在完善中。那麼早期人們如何看待汽車安全性呢?對此,我隻能用魔幻、硬核、可敬來概括。

誰硬誰有理?

“日本車不行,皮薄餡兒大,真靠譜還得是德國車……”以此為論調的說法我想很多朋友都聽到過。我個人經曆中,身邊的長輩們普遍對此深信不疑,尤其是那些駕齡長的老司機們。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電影《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日本車”不一定是日本車,泛指那些輕微剮蹭中挂彩嚴重的車,“德國車”也不一定是德國車,主要是指那些“實戰沒輸過”,把對方車輛撞得坑坑窪窪自己卻不掉漆的。簡而言之就是車身覆寫件必須硬,不然就是不安全。

你說潰縮吸能啊?那都是奸商編造出來忽悠人的!“我開了一輩子車我會亂說?”

汽車工業早期,這種認知真的是社會主流,并且成為了汽車制造商們技術攻堅的大方向之一。進入20世紀,美國工程師發明了汽車保險杠,在随後的幾十年裡,保險杠的設計和用料就成為了汽車安全性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下面兩張圖分别是上世紀50年代的汽車和串聯式穿甲彈,二者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請注意此車的前保險杠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穿甲彈

重要知識點來了,推翻“誰硬誰有理”這一理論的,是德國制造商。德國工程師率先提出了剛性乘員艙與前後潰縮吸能的理論,并把這一理論帶到了實際産品中。上世紀50年代末期,汽車安全性快速提升,三點式安全帶問世,假人也被用于汽車碰撞測試。

沒有假人之前,用真人。

碰撞測試硬核又魔幻

模拟真實碰撞的難題不在于如何讓車跑起來,而在于如何評估車内人員的受傷程度。1959年以前,汽車碰撞測試中還沒有引入假人,韋恩州立大學的Lawrence Patrick教授便親自上陣切身感受。人體是有極限的,在不斷探究極限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還是用屍體比較理智。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工作中的Lawrence Patrick教授

教授帶着手下研究所學生,找到了一個廢棄的電梯井,從不同高度的位置向下面抛屍,并保證屍體頭部先着地。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測試,汽車風擋玻璃對人類顱骨的傷害程度。

實驗證明,隻要鋼化玻璃不要太厚,就難以導緻腦震動,這是很有價值的結論。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然而,屍體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終極解決方案。對于實驗結果而言,屍體很難給出有關人員生還的準确評估,且屍體的來源主要靠捐贈很是珍貴;另一方面,這種行為也要承受社會輿論壓力和道德譴責,盡管這是為了挽救活着的生命。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豬除食用以外的價值

後來,動物取代了屍體。我們可以看到頗為魔幻的場景,一頭豬正在“駕車”沖向牆壁,或者一隻猩猩正“駕車”與一隻狗“駕駛”的車發生碰撞……動物保護人士自然不允許此類實驗發生,汽車碰撞測試又面臨了新的輿論壓力。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動物保護組織的抵制行動

終于,假人出道了。最初的假人服務于當時的空軍試驗項目,空軍為了測試新研發的彈射座椅而研發了實驗假人,這項技術也在日趨成熟之後應用于汽車碰撞測試。假人的到來總算是解決了屍體和動物帶來的輿論壓力,也保全了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算是個可以長期使用的實驗器材了。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不同規格的假人

到這不得不感歎一句,終于進入正軌了。後續的實驗假人引入了傳感器,逐漸如我們今天所見,能夠為碰撞測試帶來有效的全面的資料支援,但假人的造價仍舊不菲。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工作中的Rusty Haight

其實作在,仍有真人自願進行汽車碰撞測試,Rusty Haight就是之一,他工作的意義在于能夠準确描述撞擊時的體感,當然,一些過于兇險的實驗都是由假人完成的。

“野路子”轉正了

1978年之前,汽車碰撞測試沒有明确的監管标準,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率先創立了首個新車評價規程,這算是在全球範圍内起了個頭。後續随着其他地區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各地也都成立了相關機構頒布了相應規則。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IIHS測試車輛的行人保護系統

比如我們常在新聞中見到的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成立于1992年并引入評級概念,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于1996年釋出适用歐盟的安全标準,國内的C-NCAP成立于2006年,中保研成立于2015年并魚2018年頒布C-IASI測試标準。

硬核且魔幻 提升車輛安全竟然要靠豬?

中保研進行25%駕駛員側偏置碰撞

各地區國家的碰撞測試标準不盡相同,是各地交通法規、社會環境等因素決定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是以C-NCAP和中保研分别借鑒了NTHSA和IIHS。C-NCAP被網友們戲稱為“五星批發部”,原因是拿到C-NCAP五星評級的車占比很高,确實,C-NCAP相比較于E-NCAP在規則上略顯寬松,再加上網傳的一些說法,使得其公信力被後來的中保研追趕上來。同一款車,在兩家機構有着截然不同的成績,這件事兒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

說點題外話:本來寫這篇,是想和大家分享下汽車碰撞史上的趣事,但寫到後來發現,安全這個話題還是要嚴肅對待。相比較于過去,現在的汽車無論是主動安全還是被動安全,都有着巨大的提升,但這不意味着駕駛員、乘客甚至每一位交通參與者可以放松神經。即使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仍會看到很多因為駕駛輔助惹出來的慘禍,可見車輛安全性是最後的保險,首先我們要先梳理好自身安全意識。

“野路子”轉正了----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