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圖/視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曾育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實習生 陳曉楠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當代藝術的大幕在灣區徐徐拉開。三地誰執牛耳?或齊頭并進?尚需拭目以待

多年以來,廣州并不是沒有藝術博覽會,但廣州仍然需要更多這樣的藝術博覽會:展陳真迹原作、組織嚴謹規範,至少不賣茶葉紅酒。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上一幅面孔作品

從這些方面來說,正在琶洲舉辦的第二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行内簡稱“廣州當代”)基本做到了。

12月26日至29日,第二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在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主辦方邀請來自全球各地一線畫廊參加,現場展出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博覽會從業人員在展示廳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除畫廊單元以外,本次博覽會的“公共藝術”單元和“公共影像”單元呈現二十餘件國内外藝術家的優秀作品。而“藝術論壇”單元邀請數位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館長、收藏家、藝術商業等業内人士進行分享。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博覽會加強防疫措施

公共藝術單元的“南方藝術生态研究”梳理、呈現了廣東當代藝術一線活躍者的代表作;“着陸”融合了國内外的藝術樣貌,生猛地“砸”在了這片南方土地;“貨郎圖”主題展立足廣州千年商都文化曆史。

《貨郎圖》原為南宋李嵩畫作:一個賣貨郎挑着琳琅滿目的貨品,衆人在旁圍觀。該展區由此試圖以實驗藝術的方式描述廣州的商貿文化,将生活中的可見之物進行設計和再創作,形成一件“可售”的作品,把一場琳琅滿目的“貨品”展覽呈現在一個藝博會中。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兩位觀衆的姿勢耐人尋味,在觀看羊晚藝術研究院選送的兩幅作品

展廳一隅,熱映動畫電影《雄獅少年》和他的藝術家朋友們有話要講。多位年輕藝術家以《雄獅少年》為創作的“引子”,融入對社會的獨立思考,重塑人們在生活中對“無界”和“共生”的感覺。

來自深圳的“橘園創藝”緻力于傳達“萬物有靈,和諧共生”的理念,借萬獸的不同形态,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展出富有想象力的裝置。

深圳熱度急劇上升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當代藝術發展迅速,僅在藝術博覽會方面,就接連舉辦了香港巴塞爾和藝術深圳等盛事。

今年,M+美術館在香港開放,這是一間以當代藝術為号召的美術館,收藏了中國40年來當代藝術重要作品。也是今年,上海老牌藝術博覽會“ART021”更挺進深圳,舉辦“深圳DNA”藝術博覽會,主動開發灣區藝術市場窪地。

來自上海、北京的各方藝術資本已經在試水、開掘深圳市場,業界更稱2021年是深圳的“畫廊元年”,一年之内當地新開張的畫廊就達十多家。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已成當代藝術集中區域與時尚場所。這是25日色界畫廊攝影展《曌》開幕,音樂家助興演出

深圳可能已經堪稱一片“藝術熱土”,成為全國文化、資本等界别眼中炙手可熱的新星。深圳相關部門對于新事物的接納、包容以及支援,也為全國業界稱許。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深圳,OCAT美術館近日的當代藝術雙年展,也是一大盛事。這件《西西弗斯在深圳》的作品最受小朋友喜歡

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小東在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就說:“(近年來)深圳的熱度急劇上升,幾乎控制不住地上升,我能感受到深圳的力量,能感受到深圳吸納人才的力度和對當代藝術的支援,這的确是個有吸引力的城市。”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在音糖生命博物館全球移動展廳聆聽生命初音

自2018年以來,深圳推動“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引人注目。在四十餘年改革開放的曆史中,深圳有過三次大規模文化設施建設工程。

對于一個有近2000萬人口的高密度城市來說,深圳現有的文化設施不論從數量和品質上,确實都無法滿足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市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可以預見,這些新場館隻是深圳文化藝術事業躍升的第一步,随之而來的,将是運用在設施裝置上的新技術、新科技,并建立新的使用模式、建設模式及管理模式,等等。

這都讓不少廣州本土從業者感到焦慮。疫情發生,香港巴塞爾線下停擺,讓廣州從業者看到了一個做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契機。

“現在是一個暗度陳倉的時間。”2020年底,新冠疫情在肆虐了一年之後勢頭逐漸放緩,在南方地區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藝博會面孔。

這一年,全球範圍内很多大型藝博會紛紛延期或取消,但是“廣州當代”卻選擇逆勢而上。他們希望在中國南方做一個規範的博覽會。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當代藝術沒有标準答案,需要觀者自己去面對作品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觀衆被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的作品深深吸引

合廣東觀衆口味的想象

有統計顯示,如果不算那些因疫情而取消的藝術活動,這個在年末亮相的藝術博覽會,大概是國内第13個大型藝博會。

即便在國際範圍内,優質畫廊及其代理的藝術家藝術品數量在一定意義上是相對固定的。是以對于藝博會來說,想要留住更多參展商和觀衆,最終還是看自己的品質。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觀衆在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有趣作品前留影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現場展出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

第二屆“廣州當代”延續了首屆的基本格局和工作方法,但其參展名單、展覽場館都進行了較大的變更。

可以說是吸取了去年的經驗:展場大而空闊,光線更為明亮,大部分參展作品注重考慮廣州的本土特性,挑選了與之氣質相符的作品。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希望在中國南方做一個規範的博覽會

現場可見,展出作品大部分為架上作品,側重推介一線畫廊名家,這從某個側面佐證外界當代藝術經營者們,正合廣東觀衆口味以及其藝術市場的基本想象。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博覽會的觀衆與作品相融, 不知哪是現實哪是作品

廣東藝術市場曆史底蘊深厚,擁有堅定的品位和傳承。主辦方在此前的采訪中更直接呼籲:畫廊可以帶兩類作品到廣州,看得懂,有趣味。

藝術總監艾海說:“參加博覽會之前,畫廊最好對居家客廳做一個場景假設,先把每幅畫往牆上挂一挂,好看的就帶過來,要是覺得别扭就别帶,這是最好的一種篩選方式。如果要帶的作品可能會打破風水準衡,比如一些張牙舞爪的、黑乎乎的、有嗜血感的作品,千萬不要帶,這在廣州很難有市場。”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保安大哥在作品前走過

但無論如何,當代藝術沒有标準答案,需要觀者自己去面對作品。在“公共藝術”的影像單元,主辦方循環播放一衆活躍在當下的藝術家影像作品與藝術紀錄片,并取其名曰:“自己去看”。

相·見丨大灣區,當代藝術正時尚

《羊城晚報》2021年12月28日A13版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鄭宗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