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曆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不僅秦始皇、李斯、呂不韋、趙姬太後、嫪毐等主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樊於期等配角,同樣是比較出彩的人物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是以在嫪毐之亂時離開秦國,流落到了燕國。到了荊轲刺秦的時候,樊於期的首級,更是成為荊轲能夠接近秦始皇的投名狀。

從這一角度來看,樊於期不僅背叛了秦國,還差一點害了秦始皇。當然,在曆史上,樊於期之是以背叛秦國,原因顯然不是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并且,在秦始皇即位後,除了樊於期,還有兩個人也背叛了秦國。那麼,問題來了,這三個人最終都是什麼結局呢?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一、樊於期

樊於期(?―公元前227年),戰國末期将領。在正史上,樊於期一開始是秦國将領,至于他有沒有參與嫪毐之亂的平定,則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國将軍。翌年與王翦、楊端和率兵攻打趙,取邺(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城,繼而攻占平陽(今磁縣東南),大勝,殺趙國将扈辄。是以,非常明顯的是,作為秦國将領,樊於期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不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樊於期人生軌迹的改變,也是因為攻打趙國。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再次率軍攻打趙國,面對趙國名将武安君李牧,樊於期不僅自己吃到了敗仗,還導緻秦軍損失慘重。在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律令是非常嚴格的是,有功者賞,但是,有過者同樣會嚴懲。因為導緻秦軍損失慘重,是以,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國,後叛逃燕國,并拜燕國大将軍。得知這一消息後,秦王嬴政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殺害。是以,這導緻樊於期非常痛恨嬴政,這才願意在荊轲刺秦行動前自刎,以此幫助荊轲刺殺秦王嬴政。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樊於期是被燕太子丹派人斬殺的。但是,在《史記》、《戰國策》等正史上,樊於期則是主動自刎,以此成全荊轲和燕太子丹的。不過,大家都知道,荊轲刺殺秦王嬴政的行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這意味着樊於期的自盡,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标。

二、成蟜

嬴成蟜,嬴姓趙氏,名成蟜。生卒年失載,戰國末年秦國公子,秦莊襄王少子,秦王政(秦始皇)之弟。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成蟜是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而在正史上,應成蟜的生母到底是誰,則沒有明确的說法。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命嬴成蟜率軍攻打趙國,嬴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趙。對此,在筆者看來,成蟜之是以背叛秦國,歸降趙國,原因不外乎這兩點,一是和樊於期一樣,在攻打趙國的時候吃到了敗仗,二是因為涉及到了秦國王位的争奪,隻能被迫離開秦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成蟜是在攻打南韓的時候背叛秦國的,這裡面離不開呂不韋、趙姬太後的暗中推動。當然,《大秦賦》的這一說法,同樣缺乏正史的佐證。

在最終的結局上,秦軍攻占屯留後,嬴成蟜的部下皆因連坐被斬首處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嬴成蟜投降趙國後,被趙悼襄王趙偃封于饒。是以,非常明顯的是,成蟜最終沒有被秦王嬴政斬殺,而是一直留在了趙國。考慮到戰國末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張的,是以,趙國應該不會将成蟜交給秦國處置,這意味着成蟜很可能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三、昌平君芈啟

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昌平君熊啟(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啟,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楚頃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與秦國講和,派太子熊完到秦國作人質,同時派左徒黃歇前往秦國侍奉熊完。來到秦國後,太子熊完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兒(姓名不詳),并生下了昌平君芈啟。後來,太子熊完的父親楚頃襄王病重,春申君黃歇幫助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因為比較匆忙,昌平君芈啟便留在了秦國(很可能受到了華陽太後的照顧)。太子熊完回到楚國後,于公元前263年即位,是為楚考烈王。而就昌平君芈啟來說,在平定嫪毐之亂後,被封為丞相,也即地位在李斯等人之上。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公元前230年春,在秦滅六國之戰中,南韓被秦國第一個消滅。韓王安投降,南韓滅亡。秦國以南韓原先的疆域設立颍川郡,建郡治于陽翟。南韓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南韓舊地,軟禁于陳縣。公元前226年,南韓王室後人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與此同時,原先屬于的楚國郢陳一帶,也出現了叛亂。為此,秦始皇嬴政将昌國君派往郢陳一帶安撫楚國百姓。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秦始皇這麼做,是希望利用昌平君楚國公子的身份,進而可以達到攻心為上的效果,也即能夠分化和瓦解楚國的内部勢力,進而不戰而屈人之兵。與此同時,秦始皇嬴政在加緊消滅楚國的計劃。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楚王負刍五年(前223年),秦軍攻占楚國都城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負刍被俘。昌平君芈啟被楚将項燕(項羽祖父)擁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反抗秦國。王翦、蒙武率秦軍來攻,昌平君兵敗身亡,項燕自殺,楚國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王翦在決戰中擊敗楚軍,殺項燕,後俘虜楚王負刍。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先楚王負刍被俘後項燕自殺的順序有所不同。當然,昌平君是不是被項燕立為楚王的,他都可以說是最後一位楚王了,并且他都辜負了秦始皇嬴政的信任。在他兵敗被殺之後,王翦等秦軍将士,得以順利平定廣袤的楚國疆域。對此,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