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引言

《渡荊門送别》中寫道“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雖然是一首送别詩,但是卻将自己的離别之心和景色融合,寫出來就讓人感覺到景色都變得憂傷起來,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雖然說文人都是十分有文采的,但是曆朝曆代都有很多文人受到迫害,我國古代就出現過很多次文字獄。我國在1955年的時候首次實行了軍銜制,當時就有一千多名優秀的将領被授銜了,其中就有789名開國少将。陳沂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卻在3年後被剝奪軍銜,甚至連軍籍都沒有了。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1912年的時候陳沂在貴州遵義出生。他的家庭是個小地主家,他的父親是搞柿餅生意的,而母親又是老師。直到後來他的三舅舅把他帶到成都去讀書了,就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他考上四川大學工學院。

1929年的時候他的祖母就拿錢給他到上海去學習。在此期間,陳沂在上海接觸了很多的新思想,而且後來還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青年隊伍,從此之後他就開始搞革命。第二年的時候,中國的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是以他也就加入了這個組織。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1931年他考上北平中國大學。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他就帶着大學生們請願,希望當局抗日。沒過多久之後,19歲的他就正式加入了黨。而且陳沂又非常的擅長寫作,許多激勵青年革命的文章都是他寫的,是以反動派就把它們都看作是眼中釘。

1933年他被敵人逮捕,而且還被判了五年的有期徒刑。他的父親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就到處托關系進行營救,是以在1935年,通過父親的不懈努力,陳沂終于回到了貴州。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不過,在家的生活沒多久,他就選擇了離開父母到上海去,一如既往地投身革命。不過,因為他的文采十分好,是以就去當了《救國日報》的編輯,在這個報社他撰寫了很多的文章,也被人們稱為“文化将軍”。1937年他就到南京去,就在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抗敵劇團進行工作,又在這個繼續宣傳抗日思想。

其實在授銜的時候,陳沂就是少将了,但是在1958年的時候他被認為是右派,是以也就受到了處罰。有人說他性格耿直才得罪别人的。因為一次演講,有人将他的文章進行斷章取義陷害他,是以才讓他最後丟了軍銜、軍籍、官職。從此之後他就被下放到黑龍江,在這裡當副站長,主要工作就是監督其他人勞動。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很多年,在1979年的才洗刷了冤屈,恢複了本該屬于他的一切待遇。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在那個年代可以做到少将還是十分不容易的,首先是因為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到了不少知識,大量讀書才得以鍛煉文采,是以他能夠通過文字進行戰鬥。

但是誰都沒想到,他最後還是輸在了自己的文字上面,因為自己的寫的一些東西和說的話,讓人抓住把柄,才最終被誣陷。可是作為文人,在那個年代本來就是十分危險的,他最開始可以通過思想煽動大家的革命熱情,是以也就被認為是反叛。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文人遭受過迫害,比如木心。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十分厲害,但是最後卻遭受了傷害,他在獄中的時候為了鼓勵自己活下去,就在非常小的紙上寫下密密麻麻的文字,将自己的心裡話都寫出來。而且也在獄中畫了很多畫。

但正是因為受到了這樣的傷害,他最終才出國很多年都沒有回來,在外國的時候和很多文人畫家在一起學習,終于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不過後來他還是回到了烏鎮,主要還是因為地區建設,是以在強烈的邀請之下,他就回來了。

陳沂:被授予少将軍銜3年後,被剝去軍籍和軍銜,發生了什麼?

不過,因為木心一直都沒有結婚,他老年的時候都是志願者照顧的。當時有很多的粉絲在烏鎮旅遊的時候都跑去他們家想看他,但是有人走到門口就沒有進去了,因為他們都想着木心先生已經老了,還是不去打擾他了。

結語

歸根結底,文人的人生還是要受到時代和社會的影響,在今天這個和平的年代,寫作的人又很多,但生活還是比較的幸福。人們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寫作賺錢,而且我們的時代言論也比較自由,無論說什麼都沒有問題。是以對于普通人而言,社會安全和時代和平就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渡荊門送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