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栗翹楚)近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對外釋出《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并向部分企業頒發國内首批自動駕駛車輛收費通知書。
據了解,自動駕駛是汽車産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性能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深度融合的産物,是目前全球汽車與交通出行領域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主要方向。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 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就聯合釋出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将智能汽車列入頂層發展規劃,并制定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中國标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産業生态、基礎設施、法規标準、産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同年3月,工信部釋出《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标準報批公示,基于駕駛自動化系統在執行動态駕駛任務中的角色配置設定,以及有無設計運作條件限制,自動駕駛汽車将以5個要素為主要依據,被劃分為0-5共6個不同的等級。
除政策助力外,自動駕駛也受到資本的青睐。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行業融資超700億元。然而,以單車智能為核心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正在全球遭遇發展瓶頸。早在2018年,部分汽車廠商便宣稱其在售産品搭載了L2輔助駕駛功能。但時至今日,真正意義上能實作L3自動駕駛的量産車仍未誕生。
業界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也從側面印證了單純依靠傳感器被動探測、信号回報和執行機構完成指令的單車智能,在高階自動駕駛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行業分析認為,若要在自動駕駛探索的道路上進一步實作降低事故風險和機率,車路協同将是繞不開的一環。
随着自動駕駛進入下半場,與衆多“造車”企業不同,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自動駕駛産業發展的另外一個必要環節——“修跑道”,緻力于為自動駕駛車輛鋪設更智慧、更完善的行駛環境,推動自動駕駛産業标準制定,也更注重車路協同技術的創新研發和場景價值。

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亦莊基地。受訪者供圖
在網際網路時代,與其它行業的發展趨勢相同,交通行業也在經曆數字化轉型。千方科技總裁潘璠表示:“要實作進階别自動駕駛,并不是加裝一些車端傳感器裝置就能做到,而是需要路側基礎設施的全盤數字化,實作數字孿生,并在此基礎上與自動駕駛技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比對。”
業界人士認為,目前,日趨複雜的交通問題呼籲全業務域數字治理,以順應從單項治理走向綜合治理、從交通治理走向城市治理、從單車智能走向車路協同的行業趨勢。同時,智能物聯時代一個重要變化是從功能驅動走向場景驅動,需要基于場景的雲邊端全棧式技術融合創新。
據了解,2016年,在北京市各級政府相關機關積極協作和指導下,由千方科技牽頭成立的北京智能車聯産業創新中心,聯合行業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編制完成自動駕駛能力評估、道路選取、試驗場建設、資料傳輸等一系列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标準,為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出自動駕駛測試的管理政策和服務體系,以及多場景測試提供了關鍵支撐。
從示範區到商業化起步,北京始終領跑全國。潘璠表示:“北京自動駕駛商業化示範從法律、法規、政策到技術産品落地全方位考量,在北京智能車聯産業創新中心的支撐下,打造了一個高标準、全産業鍊的商業化示範區,并形成了一套‘北京經驗’,這是差別于其他地區的最大特點。”
在業内人士看來,商用車自動駕駛需求更為迫切。相較于乘用車,商用車存在更明顯的痛點,包括司機短缺、老齡化程度嚴重,人力成本持續上漲、油耗成本高昂以及交通事故多發等,而進階别自動駕駛技術有助于物流運輸降本增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潘璠認為,車路協同是對傳統分散式交通技術的一次深刻變革,涉及到複雜的技術改造和産業鍊條,是一個持續性疊代更新的過程。在此背景下,除繼續推進通信技術的演進與疊代之外,仍需要跨行業、跨部門協同推進。
在12月6日召開的2021年ITS智能交通大會上,千方科技釋出了“Omni-T2.0全域交通解決方案”,其中針對交通數字化與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提出“智能網聯數字營運解決方案”。據了解,方案基于北京智能車聯産業創新中心在亦莊測試示範區積累的“北京經驗”,緻力于為各地自動駕駛示範區提供組織與運作機制設計、準入政策與牌照發放、營運環境與場景建設、營運監管與産業服務,通過标準化的服務型産品助力城市發展智能網聯産業,助推自動駕駛商業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