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滅韓,韓非子前去遊說而亡,是投敵還是殉國

東方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始皇消滅的是南韓。為何首選目标是南韓?

除了南韓的國力赢弱,數次被綁上秦國的戰車,成了秦王政的掌中玩物之外,還有一個推動因素,就是秦王政想得到心儀已久的一個人:韓非子。

于是,韓非子成為秦王政的坐上賓。不幸的是,随後就被李斯毒殺。

根據史書記載,韓非子是以使者的身份,去秦國遊說的。那麼,遊說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投敵還是為了殉國?

秦始皇滅韓,韓非子前去遊說而亡,是投敵還是殉國

1、韓非子為何在南韓不受重用

韓王安上台後,面臨着一個爛攤子。自前264年秦克韓9城、斬首5萬後,南韓一直采取守勢,尤其是經曆長平之戰,作為抗秦夥伴的趙國也已有心無力。派水工鄭國想消耗秦國的國力,未曾想卻貢獻了一個水利大工程,也奉獻了一個大糧倉。

韓非子是韓王安的兒子,特殊的身份使他有面陳上書、要求變法圖強的機會,但韓王安不肯采納。為何不采納?來看一個事實:前244年蒙骜攻韓克12城;3年後楚趙魏韓衛聯合攻秦大敗。在韓王安的眼裡秦國太過強大,斷不肯相信結巴兒子有啥起死回生的好辦法。

說到底,韓非子的刑名法術之學不被父王重用,是他的學說與南韓主流不合拍。前推100餘年,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相,變法圖強。申不害的變法強調“術”治,雖然加強了君主集權,但也讓南韓君主醉心于權謀之術、馭人之術。有術無法的南韓變法,興盛局面注定隻是昙花一現。

秦始皇滅韓,韓非子前去遊說而亡,是投敵還是殉國

2、韓非子為何被秦王政賞識

在自己國家不受重用,韓非子隻好把滿腹才華用來著書。恰好讓秦王政看到了:唉呀,這是舉世罕見人才,此人能讓我見一面,我死而無憾!為何如此受秦王政賞識?因為太對口味了!秦王政心懷天下,當東方六國君王還渾渾噩噩混吃等死時,雄心壯志的他已規劃了秦王朝的未來藍圖。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這一創始作法并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規劃。隻是同樣師承荀卿的李斯,對此沒有系統性闡述,而韓非子的著書橫空出世,解決了秦王政的心結,醍醐灌頂,指出了方向。從統一全國後,秦始皇推行的國策來看,基本采用了韓非子的思想。

3、韓非子去出使秦國目的是什麼

據史料載,前233年,曾寄希望于名将李牧創造奇迹的韓王安,發現趙國隻能自保而無暇他顧時,在秦國使臣李斯重壓下,被迫作出緩兵之計:納地于秦,獻上國玺,要求成為秦國藩屬。指望李牧來續命,不如靠自己。為達成這一目标,“遣非使秦”,讓兒子韓非子出使秦國。

秦始皇滅韓,韓非子前去遊說而亡,是投敵還是殉國

韓非子見到秦王政,繼續表達他的思想。但因為天生結巴,口才欠佳,不善表達。史載,秦王政“悅之,未信用”,終于見到心儀已久的人,但形象上多少讓秦王政有些失望,沒有勝任并重用他。這個記載讓人生疑:韓非子是充當遊說使者的,怎麼跟“信”、“用”扯上關系。

解答這個問題不難。隻要看過李斯的《谏逐客書》就明白,秦王政因為此書早已确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思想,是以不難想象,韓非子在秦國受重用是大機率的事。

4、韓非子究竟為何被李斯毒殺

韓非子之曆來被認為是李斯妒賢嫉能的結果。先是因為韓非子建議不伐韓而伐趙,與姚賈聯手讒害、诋毀,又在秦王政猶豫之時送上毒藥,韓非子最終隻好自殺。對于韓非子之死,司馬光的評價很較中肯:今非為秦畫謀,而首欲覆其宗國,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烏足愍哉。

秦始皇滅韓,韓非子前去遊說而亡,是投敵還是殉國

韓非子在南韓危難之際,随李斯赴秦,為秦王政得天下出謀劃策,卻要先通過鏟滅南韓來實作自己的主張,這本是無法逃避的罪過,哪裡值得可憐。多麼痛的領悟!你是來充當使者還是來投敵?也許,喝下毒藥那一刻,韓非子的心結才徹底解開,李斯的毒殺其實是對他的成全。

韓非子所處的戰國時代,人們并無祖國的概念,伍子胥在吳國挂印封侯,回過頭來打楚國,沒有人覺得不妥;東方六國的士子争相赴秦,幫秦國謀劃全天下,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國家。是以,韓非子之死沒有一點殉國的意思,反而更像是求取榮華富貴不成,在李斯同學開導下的自行了斷。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鑒》、《韓非子》、《谏逐客書》,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