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乾隆帝最後的寵妃,然而在入宮八年間卻未得一寵,最終隻能走“曲線邀寵”路線,通過巴結、讨好太後才迎來命運的反轉,并因為替皇帝誕下幺女而鞏固其地位,最終得以在波詭雲谲的後宮争鬥中全身而退。這位傳奇的女子,便是惇妃汪氏。
汪氏出身于滿洲正白旗包衣家庭,是都統四格之女,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秀女身份入宮,被封為常在(妃嫔中第二低品級)。彼時,汪氏年僅17歲,而乾隆帝則已是年過半百的老翁(53歲)。由于此時乾隆帝專寵令貴妃,加上汪氏出身微賤,是以自打她入宮後便沒被皇帝正眼瞧過一次,更别提得到臨幸。

汪氏出身微賤,入宮八年間未得一寵
後宮跟外朝一樣,也是個“适者生存”的叢林社會,要想在這個無比殘酷的圈子中生存下來,若沒有強勢的家族背景做支撐,便隻能通過自救的方式來完成。好在汪氏是個聰明人,在苦熬數年依然無法等來皇帝臨幸的機會後,便決定采取“曲線邀寵”的方式,改而在太後身上做起了文章。
衆所周知,乾隆帝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盡管已是年過半百的老翁,但依然對生母鈕祜祿氏孝順有加。汪氏正是拿準了這一點,便利用各種機會攀結太後,隔三差五地便到壽康宮去請安,陪婆母聊天解悶,并利用各種手段逗她開心,極盡曲意迎奉之意,時間一長,便深得太後歡心,成了她身邊的“紅人”。
太後幫助汪氏說項,才讓後者受寵
汪氏既然已得太後歡心,便時不時地在後者面前訴苦,希望皇帝能分些“雨露”與她,讓其過上正常妃嫔的生活。太後對汪氏的境遇很是同情,便在乾隆帝面前替她說項,一來二去地,便不由得乾隆帝不關注汪氏。乾隆帝見汪氏美麗可人,加上她深得太後歡心,于是對她的态度也大為改觀,終于在後者入宮八年後,将她晉升為永貴人,十個月後又晉升為惇嫔。
從這時起,惇嫔的命運開始迎來大轉折,加上此時令貴妃已經年老色衰,皇帝自然便把全部寵愛都集中在她身上,使其成為乾隆帝晚年最受寵的妃嫔。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九月,在嫔位上坐了不到三年時間,惇嫔又晉升為惇妃,并于次年正月生下皇帝最小的孩子-固倫和孝公主。
和孝公主是乾隆帝的幺女,極受溺愛
天下父母多愛幺女,乾隆帝也概莫能外。雖然和孝公主并非嫡女,但乾隆帝對她的溺愛卻遠超其他皇女(和敬公主除外),不僅經常賞賜她世間稀少的珍寶,還破例封她為固倫公主(“固倫公主”為皇帝嫡女稱号)。不僅如此,公主由于長相頗肖其父,而且英武果決、喜好騎射,是以更得乾隆帝歡心,後者不止一次地跟小公主講,如果她是個皇子的話,必然會被立為儲君。
和孝公主,惇妃所生,為純皇帝最幼女。上甚鐘愛,以其貌類己,嘗曰:‘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見《嘯亭雜錄》。
惇妃本來已得乾隆帝寵愛,如今又給皇帝生下一位“開心果”,其在宮中的地位更是扶搖直上,無人可以撼動。但凡受盡屈辱之人一旦得勢,便會瘋狂地報複他人,很不幸,惇妃正是這類人。
惇妃飛揚跋扈,竟因瑣事打死宮女
依仗着皇帝的寵幸,又有生養和孝公主的“功勞”,是以惇妃在宮中的脾氣見長,經常會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便對身邊的太監、宮女連打帶罵,行為十分的嚣張。在和孝公主三歲的時候,惇妃居然把一名宮女給活活打死,令乾隆帝聞訊後勃然大怒。
按照宮裡面的規矩,妃嫔擅自殺人者要接受重罰,惇妃明知故犯,按理要被打入冷宮,并交出和孝公主的撫養權。當和孝公主知道要和母親分離時,便在宮中哭鬧不停,乾隆帝憐愛之心發作,便隻好讓惇妃依舊撫養公主,而隻是革去她的妃位,重新降為惇嫔。
因為公主的緣故,康熙帝寬恕惇妃
然而這不過是個“走過場”而已,因為沒過多久,惇嫔便又晉升為妃,而所有這一切,跟乾隆帝疼愛小公主不無關系(“惇妃,汪氏。嘗笞宮婢死,上命降為嫔。未幾,複封。”見《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後妃》)。不過此事過後,惇妃确實變得老實很多,再不敢飛揚跋扈、惹是生非。
惇妃陪伴乾隆帝36年時間,在後者駕崩後,又在世間存活了7年時間,直到嘉慶十一年(1806年)正月才薨逝,虛齡61歲。惇妃死後,葬于葬清東陵裕陵妃園寝内,屬于她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