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王朝,要說誰最令人羨慕,那肯定就是皇帝了,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用不完的錢财。而皇帝也是最高統治者,日子自然過的十分舒适,而有位皇帝,他卻沒有隻顧自己享樂。反而成了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上朝穿草鞋,龍袍打更新檔,把省下的錢都給百姓。

他就是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也是西漢第五位皇帝。在劉邦逝世後,因母親地位低下,于是沒有招到呂後的迫害,母子存活。七歲時劉恒被封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後死後,太尉丞相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随後迎立勢單力薄的代王劉恒入京為帝。
劉恒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着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使得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而為此做出巨大貢獻的劉恒自己卻是節儉到了幾乎吝啬的地步。北宋文學家吳垧在其著作《五總志》中寫道:“履不藉以視朝”,這是對劉恒的描述。
在漢朝初,國庫裡既沒有多少錢财也沒有很多糧食,當時國力不振,連皇宮裡過的都是緊巴巴的,更不用說平民百姓了。而後劉恒更是微服出宮私訪,發現在京城裡,即使是最繁華的街道,也是人際寥寥,店鋪沒幾個開門的,街上更沒有往來的商販。
給人呈現出一種,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之境,咋一看感覺像是被強盜戲洗劫一空後的樣子。出了城則更是人煙稀少,耕地裡并不是種的滿地莊稼,而是雜草叢生,百姓的生活絲毫得不到保障。回到宮中的劉恒,心中思緒萬千,決心要改變這一切,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一日正午,在未央宮的大殿上,劉恒坐在正上方的龍椅上,朝中大臣們則在下面分别站立在兩側。朝中政務已經商議完了,中書令在心中默默打了個草稿,往劉恒那邊瞥了一眼,正要宣布退朝,就被劉恒擺手示意制止,在衆大臣不解時,隻見劉恒手提龍袍下擺,緩緩走下來。
大臣們不敢直面天子,紛紛低着頭,于是就看到了劉恒的腳下正穿着一雙草鞋。若是圖個新鮮,在自己宮中偷偷穿着玩就罷了,這可是在神聖朝堂之上,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竟如此不知禮數。于是就有官員大膽指出劉恒此舉有失天子身份,實為不妥。
劉恒也不惱,回答道,因宮外無數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而他身為天子,就要為百姓負責。借今天穿草鞋來昭告天下,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要一切從簡,減少各項開支。朝中大臣和後宮嫔妃,一律不得奢華,飲食、服裝和出行都要調減,以作表率。
除了穿草鞋,劉恒的龍袍更是被稱為“绨衣”,就是用表面粗糙,色彩暗淡的絲綢制成的龍袍,劉恒也是一穿就是好幾年。就算穿破了也不換,而是讓皇後打上更新檔繼續穿。劉恒也要求宮中所有的帳幕都不許繡彩色的花紋,衣裙的下擺不可以拖地。
而後宮最為受寵的慎夫人就到劉恒面前訴苦,劉恒也是對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法了她。劉恒也是真正的将節儉貫徹落實,進而使國強民富,百姓安居樂業,這是把省下的錢都給百姓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