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宋朝和金國,那真是恩恩怨怨幾時休,似乎雙方打一開始就注定了你死我活的宿命,也湧現出了無數優秀将領,比如宗澤、嶽飛、韓世忠、李綱等等。
不過,咱們今天要講的,卻是一位文人,一位以少勝多、大敗金軍的文人,就是虞允文。

估計大家對于這個名字都不太熟悉,确實,虞允文在曆史上的知名度不算太高,然而要是論到功績的話,人家可是一點都不含糊。據說,我們的主席在看完他的事迹後,曾贊歎道:
“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您說,這個評價算不算高呢?
虞允文1110年生于四川眉山,進士出身,不過,由于當時仍然是奸相秦桧當權,是以耿直敢言的虞允文處處被打壓排擠,一直沒得到什麼冒尖的機會。直到秦桧死後,虞允文才算真正登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
公元1160年正月,虞允文作為宋朝的特派使臣出使金國,沒想到這次偶然的出訪,竟為後來拯救南宋幫下了大忙。沿途上,虞允文注意到金國正在不停地運送糧食和打造戰船,還聽聞新皇帝完顔亮垂涎南朝繁華,于是,他斷定金國不久之後必定南侵。
回到臨安後,虞允文彙報了這一情況,并受命加強淮、海一帶的防禦力量。
這次還真讓他給猜對了,野心勃勃的完顔亮第二年就發動了入侵。首當其沖的是宋将王權駐守的廬州,結果這位老哥打都沒打就開溜了,先跑到了和州,又蹿到了長江南岸。他手下的士兵不是死在了沖鋒的戰場上,而是大都淹死在南逃的江水中,果真是“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啊!
這樣一來,反而給了金軍友善,一路打來暢通無阻,最後隻靠着老将劉琦孤守鎮江,與金軍對峙。
此時的朝廷在幹啥呢?宋高宗早就吓破了膽,收拾行裝準備開溜呢,幸虧宰相陳康位竭力勸阻,他這才冷靜下來,派出了李顯忠前去接應,并由虞允文前往擔任參謀軍事。這是糊塗了一輩子的高宗難得的一步好棋了。
虞允文來到後,接任的李顯忠還沒到達,然而戰争形勢已經刻不容緩了,于是虞允文親自督師,準備和金軍浴血到底。憑借着虞允文在戰前極具感染力的動員,本來毫無鬥志的渙散宋兵,頓時像打了雞血一樣,高呼要誓死保家衛國。
這時候,虞允文早先準備的大量艨艟艦和霹靂炮發揮了作用。由于當時金軍技術落後并且急于求成,他們的船隻大都規模小、殺傷力小,是以金軍在水面上損失慘重。
尤其是采石矶大戰,雙方從早上打到晚上,金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依然無法渡江。而第二天倉促進攻的金軍,又遭遇了宋兵的伏擊,三百多隻戰船被焚毀,死傷無數。
此役,虞允文以一萬八兵力大戰十五萬金軍,取得了宋金戰争中少有的大捷。
此時,惱羞成怒的完顔亮依然要求不惜代價進攻,甚至以三天為限,否則格殺勿論。這樣一來,反倒招緻了内讧,他的手下人發動政變結果了他的小命,并派出使者前往臨安講和。可惜完顔亮雄心壯志,卻死于自己人之手,可歎呀。
經此一役,虞允文一躍成為朝廷重臣,畢竟窩囊了多年的大宋好久沒這麼長臉了。此後,虞允文被派往四川,與吳璘聯手共謀大業,甚至還發動了北伐中原的戰争,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然而,新即位的宋孝宗卻完美了繼承了老爹慫包的基因,認為偏居一隅就挺好的,于是下令放棄了北伐。此後,南宋又恢複了以往的保守懦弱之風,再無北伐的勇氣和魄力。
1174年,操勞過度的虞允文含恨去世,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