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在去年清朝宮鬥劇當中,《延禧攻略》可謂是笑傲江湖,乾隆被延禧形容為大豬腳子。著名名言“男人都是大豬腳子”也火爆全網絡,成為了不懂風情的直男或者是花心花言巧語男人的代名詞。

實際上乾隆還真跟大豬腳子有一些淵源。乾隆是豬腳的狂熱愛好者,在清朝典籍《嘯亭續錄》裡面記載,隻要過節,不管吃什麼菜,定然會有一道豬腳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油膩紅潤成為乾隆桌子上别樣的風景。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乾隆喜歡豬肉喜歡到什麼地步呢?清人筆記《居易續錄》記載即便是最普通的正餐,每天都要差不多需要十八斤肉和六升米,清朝的一斤是十六兩,也就是說乾隆一天要消耗二十一斤肉類。其中肯定少不了豬腳。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乾隆是一個十分樂于分享的人,他自己不但要寫詩,還要拿給大臣們看,讓大臣分享他的快樂,乾隆的水準怎麼樣呢,我們随便摘抄一首給大家欣賞:

《詠城牆》

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大臣們看到了,連聲高誇皇上李白附體,杜甫轉世,乾隆也真的把自己當作了文采飛揚的才子,從來不惜吝啬自己的筆墨和思緒,他的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要知道唐代《全唐詩》收集唐詩也才四萬八千收,不過品質實在恭維,但是乾隆也堪稱勞模了。

在吃的這一方面,乾隆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慷慨愛心,他經常賞賜朝廷重臣豬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豬腳并不是菜,而是祭祀祖先的貢品。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朝廷每天更換新的豬腳貢品,撤下來之後的就乾隆就賞給了大臣們,在古代這意味着被分享貢品的人能夠享受被祭祀先人的保護和福祉。可是豬腳味道卻不敢恭維,上貢的豬腳大部分都隻是外表光潔好看,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肥肉。

而且這些豬腳隻是用開水滾一滾就上了供台,調料也沒放。裡面熟沒熟還不知道,說不定血絲都沒有洗幹淨。乾隆偏偏是一個重口味的人,這種貢品他也愛吃,一咬一大口。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可是那些中老年的大臣,看着這些賞賜下來的豬腳,卻是叫苦不疊,平日裡王公貴族裡對吃的追求都是精細和營養均衡,哪承受得住這種油腥。可偏偏這個豬腳就是乾隆的臉,你不接着,不就是不給乾隆的面子嗎?吃了落得一嘴油,不吃說不定腦袋搬家。

有些大臣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扣頭謝過乾隆聖恩,豬腳要帶回家去,和家人分享,又或者是拿着供奉着,沾染一點帝王家祭祀品的服氣。

乾隆禦賜群臣大豬腳子,為何每個人态度不一,有人出宮就扔了

不過實際上,古代又沒有很好的儲存方法,這種滿是肥肉的豬腳,過幾天就臭掉了,大臣們趁着沒人注意,将乾隆賜的豬腳丢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