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都2021年了,我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會去買燃油車……”

這是最近某汽車品牌掌舵人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的話,具體是誰我這裡就不說了,感興趣的自己去查。這種多少有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幾乎都是口誅筆伐,這個品牌的曝光量倒是再次達到了巅峰,不得不說,資本對于操控輿論這方面确實有一套,“黑粉”也是“粉”不是嗎?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雖然我肯定是對他這種“嘩衆取寵”賣車提升曝光度的行為嗤之以鼻,但也不妨礙我們來認真研究看看在當下燃油車和電動車,在彼此領域所處的地位,兩種類型的車我們跳出車企的幹擾,站在消費者層面,認真思考下究竟哪種車适合消費者。

類似像隻有電動車、或者幾乎隻有燃油車的品牌我們就不拿來評判了,原因很簡單,就像上面所說的某人一樣,自家沒有燃油車就可以無所顧忌、大放厥詞,這種太失偏頗的行為對消費者太不負責,我們今天就拿既有燃油車主力車型、又有電動車主力車型的品牌來看看,它在打造燃油車和電動車上有何差別,消費者在面對同價位、同品牌的燃油車、電動車的時候如何去選擇。

從配置性能區分兩種車不同的側重點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不知道有人猜到我會用哪兩款車來做對比了嗎?來吧,我揭曉答案,燃油車代表“大衆探嶽”,電動車代表“大衆ID.4 CROZZ”。大衆作為全球燃油車最為頭部的代表車企,其燃油車實力不言而喻,并且大衆也是傳統品牌在新能源電動車層面轉型最快、轉型最為徹底的車企,而全新的ID.4 CROZZ又是出自其斥巨資打造的MEB純電動車型,是以對大衆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是探嶽還是ID.4 CROZZ至少在當下,都是其不可割舍的心頭肉。此外,這兩者在價格層面也相差無幾,它倆的對比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産品了。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我們先來看車身尺寸: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我們在車身尺寸上就能發現這種由純電動平台打造而來的電動車在面對燃油車時候的優勢所在,因為電動車不需要布置發動機變速箱,是以它的前軸能夠設計的非常靠前,為車内騰出空間。就像ID.4 CROZZ和探嶽,雖然兩者車長極其相似,ID.4 CROZZ車長僅比探嶽長3毫米,但是其軸距卻能比探嶽長34毫米,這部分多出來的軸距對于車内空間的布置非常有幫助。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然後就是動力層面的對比: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電動車電機相較于汽車發動機,更容易将參數做的更大更顯眼,這在ID.4 CROZZ和探嶽身上也展現的非常明顯。但是由于電動車的車重一般情況下都會遠高于燃油車,是以在基礎馬力相差不是特别巨大的前提下,兩者的加速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并且探嶽的最高車速還比ID.4 CROZZ高上不少。

接下來就是配置層面了,兩者間的明顯差異展現了可以用“不同時代”來形容的現象。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探嶽就是非常标準的傳統燃油車思維,對于科技智能配置上比重不是特别高,這也是很多燃油車身上普遍存在的現象(看清楚,是大多數,不是全部),類似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并線輔助這些智能安全配置不會從最低配就給你配齊,在探嶽上需要在頂配車型上才全部配齊,而ID.4 CROZZ除了并線輔助之外全系标配。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探嶽在低配車型上甚至未配備倒車影像,中配才有,而360全景影像要頂配才配備,巡航系統一欄同樣如此,頂配才有全速域自适應巡航,其餘配置都隻是定速巡航。而ID.4 CROZZ全系标配全速域自适應巡航,最低配兩個配置也配備了倒車影像,更高的三個配置均配備了360全景影像。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最後就是差別非常大的中控車載娛樂系統了,雖然大衆燃油車相比如豐田、本田這些的中控系統還算是優秀一些的,但在面對新能源車型時,則呈現出的是被碾壓的勢态。這些功能用言語比較難以形容,我簡單來說就是ID.4 CROZZ的中控娛樂系統無論是功能還是操作便利性都更加像現在的三星S21,iPhone13,而如探嶽這種傳統燃油車的中控更像2011年左右那種很早期的智能機,完全不是一個時代。

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決定購買傾向

通過上面的對比,那是否就說明電動車幾乎是全方位的碾壓燃油車了呢?其實也并非如此,至少在當下,燃油車相比電動車還有着更多優勢,而且相比電動車所呈現出的功能性優勢而言,燃油車的這些優勢是消費者的痛點。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最簡單的就是使用便利性和裡程焦慮。幾乎所有燃油車都不存在所謂的裡程焦慮,2分鐘加滿一箱油,城市跑450公裡上下,高速上輕松跑600公裡以上沒有絲毫問題;而電動車城市續航還能堪堪維持其官方标定資料,但是上到高速如果你維持120km/h速度高速行駛的話,電動車的續航減少30%甚至40%都毫不為過。此外,最關鍵的是充電樁較少,充電時間相比燃油車太長,種種原因都制約了電動車的便利性。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其實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我自己車友群裡有一位車友(具體什麼車友群我就不說了),在今年購置了一台特斯拉,作為新能源的領軍車企,特斯拉擁有新能源車的所有優勢,這确實不可置否,但是他在國慶後的一句話讓我大跌眼鏡,他與車友争論自己電動車使用有多麼友善,并且說:“我國慶出去玩,提前規劃好充電時間、充電地點就沒有裡程焦慮啊,非常友善啊……”既然都需要提前規劃了,還叫友善嗎?開燃油車的車主會有這種疑慮嗎?這種言論就多少是被新能源車企洗腦的現象,我們得承認自己産品的優劣,才能更好進步。

使用習慣、使用場景和消費能力依然是選擇電車或燃油車的主要因素,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購買了電動車的消費者都是在自身本就擁有一台燃油車的前提下,去購買電動車,為何購買電動車的原因我們這裡不去深究,但這個前提是最能說明目前新能源形式的展現,人們依然會需要一台燃油車來保底,才會去選擇電動車來嘗鮮,不會不顧一切的投身于電動車的行列。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你有着固定的行駛路線、喜歡嘗鮮科技類産品、有着固定的充電時間和充足的購車資金的時候,去購買一台電動車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你的駕駛裡程需求較高,時間緊缺(或者不願意等待),路線不固定的時候,燃油車依然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此外,還有一點比較關鍵,至少就目前來說,電動車的用車成本較之燃油車會少很多,既不用付高昂的油價,也不會面臨大保養小保養的花錢場景,這也是一些有購車疑慮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地方。

結語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充電時間、充電樁的普及,以及充電裝置的管理依然是制約電動車大量普及的關鍵因素。在我看來,如果你不想試錯,被用來當小白鼠,那麼燃油車依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你閑錢充足,又願意去嘗鮮,感受新鮮事物帶來的科技感受,那麼電動車作為你家庭的第二台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别被帶節奏!讓我來告訴你同品牌、同價位,買電車還是買油車?

最後,勸各位燃油車死忠粉和電動車洗腦粉要理智。燃油車粉要知道,燃油車就目前來看,确實已經被列上了被淘汰的日程,這是不争的事實。電動車粉同樣也要明白,雖然燃油車在未來大機率會被淘汰,但絕不是目前這個産品實力的電動車能夠比拟的,電動車要走的路,還很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