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号“花生教育”,花生老師在花生電台的課程更新會在此釋出。
之前看到一條很暖心的視訊。
今年7月份,山東煙台一個小女孩犯錯挨批後,她錄了一段檢讨視訊。
小女孩看着眼前怒氣沖沖的媽媽,眼淚就嘩啦啦不由自主地落下來,她邊哭邊說:

“媽媽,我愛你的時間,比你愛我的時間要久。
你從二十幾歲開始愛我,可我自從出生就愛你。你隻能愛我五六十年,可我卻能愛你一輩子。”
質樸又真摯的内心獨白,一下子就戳到了心窩子!
這更讓我們深思:孩子犯錯時,到底要怎麼做。
許多家長說過:“孩子吼一下打一下沒事的,過幾天就忘了,這麼小會記什麼仇啊?反而以後會感謝父母的嚴厲‘教育’!”
即使把最壞的一面留給了孩子,但孩子卻從來不記仇。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01陷入認知誤區,孩子更容易失控
對于為什麼會對孩子發脾氣、沖孩子大吼,有的家長很實誠地表示:
“因為孩子沒有按照我說的去做。”
“學過的拼音,忘完了;
寫作業不提醒從來不知道自己寫……
我小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我生氣的吼孩子隻是因為他為什麼就不能像我一樣。”
可是,我們常常忘記了,如果那個孩子他沒能滿足我們的期待,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對他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不是孩子故意要做不好,故意要和我們對着幹,故意要惹我們生氣,隻是孩子遇到了困難。
在我們怒火中燒的當下,那個看起來不盡如意的孩子,他可能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心理咨詢師陳默老師曾經這樣分享自己的臨床發現:
“現在的孩子有多焦慮?
以前我處理焦慮症,對象都是大學生、高中生,現在國小生、甚至幼稚園的孩子都到我咨詢室來了。”
“家長來求我,說,老師啊,我的孩子手指甲快啃沒了。
老師啊,我的孩子總愛拔頭發。
老師啊,我的孩子一到考試就頭疼、胃疼、肚子疼。
為什麼孩子們會這樣?
因為壓力太大了呀!”
是以,給父母們的建議就一個:自己的孩子,要自己保護好啊。
整個社會已經夠焦慮了,我們不做孩子最後的庇護所,孩子還能依賴誰呢?
當我們一味陷入“孩子故意不學好”的認知誤區,就容易憤怒。我們的怒火會使得我們變得盲目,反複對孩子大吼大叫,卻忘記了要去尋找問題背後的原因。
下一次,發火之前,試着跳出來,看到那個孤立無援的小孩試試呢?
你的孩子,可能閱讀了解有待提高,
可能寫字缺乏技巧,
可能某個知識點還沒掌握,
可能跟老師的溝通存在一些問題,
可能某些習慣需要你手把手建構起來,
可能因為情緒上太過不安、驚恐、憂慮,以至于無法安心讀書……
找到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02誰累誰容易失控
吼完孩子,家長們當然也不好受。
一個媽媽曾經吐槽,她夫妻吼完孩子就後悔,孩子睡着後,她夫妻躲到廁所抹眼淚……
很多家長可能都跟他一樣,吼完後,會開始自我覺察、檢討,深表内疚,
然後——下次再犯。
甚至還有很多父母,試着去從原生家庭的層面,去深挖自己可能經曆過的創傷。
這種自我覺察是有必要。然而私以為,單純從自身找原因也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我身邊大部分家長都有在孩子面前失控的時候。吼完孩子,又背着孩子落淚,覺得自己是特别糟糕的父母。
在此,我想說,鮮活且真實的父母,從來都是愛恨交織、充滿沖突的,會累,會脆弱,會失望,會反複,會糾結,更會犯錯誤。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實誠地說:“小孩子難養的很。”
葉聖陶面臨孩子小升初的時候,也忍不住操心:“國小畢業了,到什麼中學好呢?”
朱自清沒能控制住情緒吼了孩子、打了孩子,之後又在文章裡内疚自責道:“我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
說到底,這世上,沒一個父母經得起挑剔。
我們說,最好不要吼孩子。如果你萬一控制不住吼了孩子,或者某一個時刻心中“嫌棄”極了孩子,我隻想說,你不是一個人。
而當父母越能夠放松下來,并且越善于接納自己,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情感,也會更容易得到消解。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也才有真正的能量和智慧去引導。
閱後您有什麼想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請關注公号“花生教育”,花生老師在花生電台的課程更新會在此釋出。因微信改版,推送不以時間排序展示,如您想及時看,建議星标我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