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困
【新智元導讀】最近,有些蘋果的員工有點懵。不知怎麼,手上突然就多了一筆錢?
2022快到了,又是一年跳槽好時節!
為了挽留住自己的員工,蘋果可是下了血本了。
一筆巨額獎金從天而降 ,給人整了個猝不及防。
當然,目的也很明顯,那就是希望這些優秀的人才不要跑競争對手那裡去,尤其是Meta。
最高18萬美元
拿到這筆額外獎金的主要是晶片設計、硬體和部分軟體及營運部門的工程師。
獎金将以限制性股票的形式分四年發放,金額從5萬美元到18萬美元不等。其中,大部分工程師收到了大約8萬美元、10萬美元或12萬美元的股票。較高的那些幾乎等同于部分經理一年所能獲得的股票。
股權激勵這事見仁見智,但就單看蘋果今年上漲了36%的股價,以及馬上就要到3萬億美元的市值。
手裡這股票,香不香?
而且,這筆意外之喜不僅金額不少,而且發放範圍也占到了相關部門中總人數的10%到20%。
對于那些選中的員工來說,堪稱是「新年的第一筆獎金」。畢竟,這些報酬并不是蘋果正常薪酬方案(基本工資、股票和現金獎勵)的一部分。
雖然蘋果有時會向員工發放額外的現金紅利,但這次規模确實出乎意料,而且時間上也令人驚訝。
然而,一些沒有收到股票的工程師不高興了,聲稱這個篩選的過程是完全随機的,并不公平。
與Meta相愛相殺
長期以來,蘋果都在試圖和矽谷以及其他地區和别的公司搶人。
然而,有個叫Meta的公司不僅是塊硬骨頭,而且啃的時候還容易自己掉塊肉。
在去幾個月裡,雖然蘋果從Meta引走了一些關鍵員工,但是Meta也結結實實地在蘋果的增強現實、人工智能、軟體和硬體部門挖走了大約100名工程師。
自從改名Meta之後,這家經營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的社交媒體巨頭為了撐起自己在硬體和「元宇宙」方面的野心,已經投入了超過100億美元,并且還提出了對員工的大幅度加薪。
此外,在傳回公司辦公這個問題上,Meta的政策也更加寬松。
相比起來,蘋果則更想讓員工能回到線下,而且态度也要比同行更加嚴厲。
蘋果表示,它希望企業員工每周至少有三天在辦公室工作,而硬體工程師為每周工作四到五天。
就在前段時間,蘋果首次對外公開展示了總部「大飛碟」内部的環境。
從四樓走廊眺望Apple Park的外圈,可以看到種植的9000棵樹,以及多個采光充足的大廳。
在這樣一個夢幻般的建築中工作的設計師們,依循着一種「親密無間」的協同工作方式。
然而,在保持「安全距離」和肆虐的疫情面前,再好的環境和曾經為招攬人才而在辦公室建立的諸如小吃店和按摩師等福利,都變得毫無用武之地。
于是,蘋果一說想複工,員工就表示想跳槽,一來二去,蘋果最終還是取消了傳回辦公室的最後期限。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蘋果終于還是承認,在可預見的未來員工們可能還是呆在家裡遠端辦公。
蘋果表示,它将向所有公司、零售和技術支援員工發放1000美元的獎金,以便他們能夠購買居家辦公時所要用到的裝置。
蘋果元宇宙,八字沒一撇
這兩家的相愛相殺也在相似的「元宇宙」野心之下愈演愈烈。
不僅是作為潛在競争者,而且雙方都計劃在未來兩年内釋出和AR、VR以及智能手表領域的重要硬體。
根據最新的預測,蘋果的AR/MR頭顯将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并采用運算能力與Mac同等級的處理器。
此外,還将配備4組3D傳感器,進而實作手部動作的追蹤,為使用者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也可以像鋼鐵俠一樣能夠實作炫酷的手勢操作。
其中,更新後的結構光傳感器可以檢測物體以及手中的「動态細節變化」。
「對使用者手部運動的細節捕捉,可以提供更直覺、更生動的人機互動體驗」,比如說,一旦傳感器檢測到你的拳頭不再握緊,你手中的虛拟氣球就會飛走。
當然,Meta推出的 Quest頭顯裝置也具備類似功能,但不是核心。Quest的手部動捕技術依賴于傳統的單色相機。
不得不說,蘋果對AR技術和硬體開發的熱情已經持續了多年。
時間回到2015年,蘋果AR/VR部門負責人Mike Rockwell就建立了多大1000多名工程師的團隊,并且開始研發兩種旨在颠覆VR和AR的産品。
2018年,據熟悉蘋果計劃的人士透露,蘋果正在開發一款能夠同時運作AR和VR技術的頭戴裝置,并要求為每隻眼睛配備8K顯示屏。
同年,蘋果釋出了AR眼鏡的概念專利。
2019年,郭明錤預測,蘋果将在當年第4季度量産這款AR裝置,可能在2020年準備就緒。
公司收購了不少,但蘋果的AR/VR裝置依然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兩年之後又兩年,年年消息滿天飛,年年沒有産品。
網友們也都對蘋果要出AR裝置的消息出奇地淡定了。
人才流失嚴重
對于蘋果來說,人才流失的也沖擊了其他領域,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團隊。
今年9月,蘋果汽車項目「又雙叒叕」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2018年重新加入蘋果并被委以重任的部門最高主管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跳槽福特。
成為本年度第4位離職的高管。
自2014年開始搞自動駕駛以來,蘋果經曆了數次戰略調整和上司層變動。
2021年,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部門短短半年間就已經有三名高管相繼離職,分别是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傑米·韋多(Jaime Waydo)和本傑明·裡昂(Benjamin Lyon)。
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曾上司蘋果汽車相關機器人研究團隊,現出任醫療保健公司Hyperfine首席執行官,該公司緻力于開發下一代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與監管團隊負責人傑米·韋多(Jaime Waydo)在2月份宣布離職,成為初創公司Cavnue的首席技術官,該公司專注于確定公共道路上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
同月,火箭初創公司Astra宣布蘋果自動駕駛汽車資深高管Benjamin Lyon将加入Astra,擔任首席工程師。
在内憂外患之下,也難怪蘋果要如此突然地搞這麼一筆「獎金」。
畢竟,在聖誕和新年假期過後,你不知道回來的是一名員工,還是一封辭職信。
參考資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pple-engineer-bonuses-employees-meta-facebook-talent-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