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李心月
未來已來,将至已至。空氣中已經彌漫着跨年的期待。或凜冽,或溫暖,我們且行且珍惜,在不确定的時刻依然感到,有光在前。在即将送走2021,迎來2022第一道曙光之時,大家準備好了嗎?
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組織專家評選和釋出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經連續舉辦多屆,在出版界、作家圈、讀書群中影響越來越大。2021年12月“名人堂·2021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書”的盤點如期而至。28日,“名人堂·2021年度十大好書”入圍書單(40本)名單出爐。
鑒于圖書評選的特性,為了評選更為獨立、公正,選拔更精準、多元,在榜單評選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了這樣的評選程式:以封面新聞app、華西都市報“當代書評 " 欄目在2021年推薦報道過的圖書為重點,并放眼整個國内出版界在2021年這一年出版的好書,精心篩選出在閱讀圈、出版界高口碑的40種圖書。這份候選書單會交到專業評審手中,在封面新聞“當代書評”編輯部的組織下,最終評選出“名人堂·2021年度十大好書”。
這40本書中,有對都市生活的細膩描摹,也有對鄉村未來發展的思考;有對戰火紛飛往昔的時代回憶錄,也有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深思;有小說技藝的精彩展示,也有散文創作的寶貴收獲……有人文社科,也有自然科學,有虛構也有非虛構,覆寫到文學、曆史、社科、經濟、法律等多個領域,作者中,有寶刀不老的前輩作家,也有嶄露頭角的青年寫作者。
評選的目的不在于評比,而在于跟世界分享優秀的寫作者,吸引人們接近卓越者的高光靈魂。不論最終哪十種書會成為封面新聞“名人堂·2021年度十大好書”,這40本書經過精挑細選,本身也是一份高品質的書單,希望可以成為您購書、閱讀時有價值的參考。
候選書單及簡要介紹(排名不分先後)
1《北緯四十度》
作者:陳福民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8
在曆史學領域為文學赢取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一條“北緯40度”線,涉及的曆史跨度大,故事多,人物衆。圍繞這條線的每一個話題,都牽涉到繁巨的曆史容量。陳福民帶着文化尋根與精神還鄉的理想,挖掘長年沉潛在民間的故事,用文采飛揚的魅力筆法,呈現真實曆史之面貌。
2《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尋找西南聯大》
作者:楊潇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4
激活簡單、熱忱的少年心氣
随着“西南聯大”成為中國現代教育史一段佳話,“湘黔滇旅行團”這段不輕松的旅程,也成為被記錄的傳奇的一部分。楊潇以“徒步重走”這段80年前旅行線路的方式,來“重訪”走近這段曆史的細部,并将之講述出來。
3 《潮汐圖》
作者:林棹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12
再現太平洋暮色下的妙想與哀愁
一部以鴉片戰争前的南中國為背景,魔幻、寓言、博物學兼具的當代長篇。作者用肆無忌憚的想象力,打撈出十九世紀海洋帝國那水彩般的殘影。
4《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
作者:馬識途
人民出版社 2021.12
這份是文學也是曆史
老骥伏枥,壯心不已。馬老深情回憶過往歲月裡讓他難忘的“接觸過的,值得書寫的人”,文壇友人、革命伴侶、骨肉親人等等。以年逾百歲高齡寫下的人物回憶錄,既是文學,也是曆史,在中國當下是獨一無二的。
5《蜀人記》
作者:蔣藍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6
為蜀地當代奇人立傳
用散文、随筆、思想斷片的非虛構筆觸去還原13位四川當代奇人的人生斷代史。蔣藍在字裡行間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和了解,但更多的贊美和贊賞,則展現在他硬朗的文字之中。
6 《北方廚房:一個家庭的烹饪史》
作者:蔣韻
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8
從廚房視角閱讀一部近百年中國女性簡史
一曲以食物和生命編織的歌謠。光陰流轉,時代變遷,屬于女性的寬廣、勇毅和溫柔愛意始終在以餐桌為代表的家庭中萦繞,有些東西亘古不變。它是一個家庭的烹饪史,也是一部百年女性簡史。
7《人工智能哲學十五講》
作者:徐英瑾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7
用專業哲學角度來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質
人工智能的邏輯基礎和倫理基礎,與哲學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本書從與人工智能緊密相關的哲學問題入手,關注如下話題:強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論和經驗論争論對于人工智能的影響等。
8 《第一人稱單數》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烨伊
花城出版社2021.11
重制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語
以第一人稱視角叙事小說,重制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語,可稱為是村上春樹“回歸初心”之作。結合了短歌、散文、音樂與小說,展開村上風格的全新複眼小說。
9《文城》
作者:餘華
新經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1.3
經典再現之作
餘華的小說辨識度很強:語言密集、氛圍密集,像一場大雨澆下來,強勢邀請讀者跟他一起進入,一個荒誕與真實交織的世界。不少人從中讀出了《活着》的感覺。
10《一日三秋》
作者:劉震雲
花城出版社2021.7
劉震雲用小說探究幽默本質
以想象的故事描述“我”記憶中的六叔生前所畫的畫作,探讨幽默的本質。畫裡畫外、戲裡戲外、夢裡夢外、故鄉他鄉、曆史當下等多重沖突,诠釋了“一日三秋”的多重意義。
11《裁判是怎樣寫成的》
作者:李廣宇
法律出版社2021.5
“正義不僅要實作,而且要以人們看得懂的方式實作”
這本書用娓娓道來的風格,為普通大衆介紹了法律裁判,尤其是卓越的裁判文書生成的過程,撩起了司法的神秘面紗。書中既包括典型個案審理心得,也有真實案例的原味展示、審判過程的生動還原。作者對中外掌故的信手拈來,探讨了對語言風格、法律與文學的關系等哲理性話題。
12《那間街角的茶鋪》
作者:王笛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10
微觀視角再現老成都茶鋪萬象
以微觀視角聚焦普通群眾,将目光對準1900—1950年的成都茶鋪。他綜合運用了官方檔案、現代小說以及成都竹枝詞等資料,以微觀史學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學寫作手法,生動展示了成都茶鋪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茶鋪這個公共空間中呈現的社會整體面貌。
13《中國夏布》
作者:張強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21.8
彌足珍貴的搶救性記錄
作者曆時6年拍攝,行程萬裡,數次前往四川隆昌、大足等10餘個夏布相關地,跑遍國内有夏布收藏的20多家博物館,最終将這些資訊精華濃縮成這本書。紡織史專業研究者贊揚其“是彌足珍貴的搶救性記錄”。
14 《克拉拉與太陽》
作者:[英]石黑一雄
譯者:宋佥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1.4
諾獎得主用科幻題材探讨究竟什麼是愛
該書題材涉及當下最熱門的社會話題之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倫理。講述了機器人克拉拉努力融入人類社會的情感故事。通過一位令人難忘的叙述者的視角,觀察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探索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愛?
15《梁莊十年》
作者:梁鴻
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 2021.1
以梁莊為樣本的持續觀察
2010年和2013年,《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相繼出版,影響甚大。“梁莊”也逐漸成為當下中國文學圈的一個辨別性的存在。十年後,梁鴻再次運用“非虛構”的文學方式,接續前兩部的主題,重新審視故土。
16《有生》
作者:胡學文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1
給群山綿延的家族史詩小說陣容再添新丁
這是一部正面講述百年鄉土中國故事的小說。小說的叙事時間從晚清到當下,跨度有一百餘年,被濃縮在祖奶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的講述中。現代以來的中國文學中,民族寓言、家族史詩如群山連綿,胡學文又在這個群山中再立峰頭,再添新丁。
17《大春秋》
作者:李舫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21.12
看李舫如何把“宏大叙事”寫得精彩
李舫善于“宏大叙事”且駕馭得當,遊刃有餘。作品散發宏闊而超拔的氣質。在這本曆史文化散文集中,可以跟着作者,從春秋戰國到唐宋明清,從千古名士到悠悠古城,從人文勝迹到山川天地,神遊在恢宏浩蕩的曆史與文化場域中。
18 《許淵沖:永遠的西南聯大》
作者:許淵沖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6
感受許淵沖的少年感
許淵沖先生去世後,他的譯作、著述、日記,關于他的紀錄片,被年輕人觀看、喜愛。這本書是許淵沖生前所寫的一本回憶錄。内容涵蓋他在西南聯大裡老師、同學、舊友等,全方位回憶西南聯大裡的校園生活。
19《一間中國的房間》
作者:蔡小蓉
行思文化&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12
用别緻的方式重讀經典
将連環畫鑒賞、傳統文學鑒賞及生活随筆等結合起來,在經典名著與連環畫中尋找互相印證之處。作者分享給我們一種重讀文學經典的别緻方式,文筆清麗細緻,令人耳目一新。
20《蘇洵新傳》
作者:劉川眉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 2021.11
走進“布衣鴻儒”蘇洵的精神史
除了是“萬人迷”蘇東坡的父親,蘇洵還是他自己。此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集頑童、落榜生、布衣大儒、求官者、父親、丈夫于一體的蘇洵。他是如何在瑣碎的生活中、失敗的情境中、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追索、徘徊、反思和成長。
21 《誰在敲門》
作者:羅偉章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4
叩問人性的反思之作
小說以“父親的病”為導火索,将子女們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從得知父親住院時的張皇失措,到病房陪護時的手忙腳亂,從選擇放棄治療時的迫不得已,到父親去世時的追悔莫及,各種複雜微妙情緒交織在一起,凝練成這部對生死、道德、人性的叩問和反思之作。
22《塞影記》
作者 馬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3
以高腔夜語寫吾鄉吾土
以四川武勝縣寶箴塞為原型,通過一位百歲老人雷高漢與鴻祯塞羁絆一生的經曆,帶出了巴蜀鄉村百年的風雲變幻,呈現了那一方水土的情深義重。作品融入豐富的川劇元素、地域風情,是馬平多年觀察、積累的一次集中呈現。
23《以鳥獸之名》
作者:孫頻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4
以鳥獸之名書寫“陽關山大傳”
方言俚語、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林壑生态、風俗風情、文物文化、曆史文明,在這個小說裡,都有細緻的書寫。作者将文物、山林、故友等元素巧妙納入了文本中。人物心理和自然景色交彙的描寫,也是一種進階的心靈治愈。
24《自造》
作者:陶勇
湖南文藝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 2021.11
一名眼科醫生的“人類學觀察筆記”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人生獨白,以醫者和普通人的雙重視角觀照當下,記錄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分享如何接納自我。陶勇說,他深知自己的方法未必适應每個人,但他仍然願意誠懇地分享,讓你相信這世上有光,要相信光的力量。
25《張醫生和王醫生》
作者:伊險峰 楊櫻
新經典·琥珀&文彙出版社 2021.11
再現70後平民子弟命運史詩
一部由媒體人寫作的非虛構作品。作者講述20世紀70年代的勞工家庭的成長史。在口述回憶中打撈過往生活圖景,再現一個普通人的知識、尊嚴與自我的建構過程。
26《西行影紀》
主編:馬曉峰 / 莊鈞
後浪&四川美術出版社 2021.9
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莊學本西行考察日記
1934年至1941年,莊學本遠離家鄉上海,在中國西南有過一場漂泊之旅。重新發現莊學本是學界公認的幾十年來中國影像史學最重要的收獲,本書旨在全面梳理這位“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的傳世之作,為世人了解這位被遺忘的攝影大師找到最好的讀本。
27《看曆史:大區域視野下的人文觀察》
作者:龐驚濤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5
數十位曆史人物的蜀地履蹤和幽微心史
一本以蜀地為中心創作發表的曆史随筆集。對曆史事件富有人文性的探索,簡練诙諧的文筆,使得書中每篇文章張弛有度,頗能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與古人神交的奇妙體驗。
28《人間詞話(葉嘉瑩講評本)》
作者:王國維
果麥文化出品&萬卷出版社出版 2021.10
葉嘉瑩教你讀懂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有人說,《人間詞話》讀不懂,隻因未看葉嘉瑩。書中對每則都做了适當的注解和文白對譯,以及葉嘉瑩先生對《人間詞話》的解讀,讓讀者輕松地走進王國維的文藝美學思想殿堂,讀懂中國人的詩詞之美、境界之美。
29《噪聲》
作者:[以色列]丹尼爾·卡尼曼,[法]奧利維耶·西博尼,[美]卡斯·R·桑斯坦
譯者:李纾,汪祚軍 魏子晗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9
噪聲,才是影響人類判斷的黑洞?
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丹尼爾·卡尼曼攜手決策領域專家奧利維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新作,書中系統性地指出:噪聲,才是影響人類判斷的黑洞。
30《全球海盜史》
作者:彼得·萊爾
譯者:于百九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1.12
揭示海盜如何影響海洋帝國與世界格局
以“長勝号”慘案為引言開篇,抛開對海盜的浪漫化想象,全方位講述全球海盜1000多年曆史,深入地探讨了海盜的劫掠動機和發展過程。書中深刻分析海盜屢禁不絕的背後因素,揭示海盜背後的隐藏身份。
31《聆聽梵高》
作者:文森特·梵高
譯者:宗端華
中譯出版社 2021.3
窺見天才的内心
梵高不能隻是觀看,更需要聆聽。這是梵高的親筆訴說,他和弟弟提奧的652 封通信詳盡地記錄了他的思考、創作與人生願望。
32《中國話》
作者:鄭子甯
出版社: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1
在語言中重新發現文化史
借由語言,探索中國人的曆史與文化記憶,為我們描繪出一條清晰的、不同民族間的曆史發展與文化交流軌迹。作為一本語言學科普讀物,書中從九大領域解讀中國話的起源與傳播,帶領讀者在語言中重新發現文化史。
33《中國建築》
作者:[德]恩斯特·伯施曼著;
譯者:夜鳴,杜衛華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21.12
領略伯施曼鏡頭裡的中國古建之美
1906—1909年,德國人恩斯特·伯施曼便穿越中國14個省區,對當時的中國建築進行全面考察,并拍攝大量照片,比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早了20年。本書是伯施曼中國建築考察成果之一,共收錄700餘幅照片,13餘萬字。從城牆、大門、殿堂、屋頂裝飾等結構出發探讨中國建築藝術本質特征。
34《川鄉傳》
作者:李明春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1.1
一部展現鄉與土的深邃曆史畫卷
作者有着多年的鄉村基層工作經曆,作品中大量的細節、人物有着極其真實的生活感,而且他對農村,有着自己多年的思考。這一切融在叙事中,為作品增添一種紮實的氣質。
35《清歌》
作者:項靜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21.8
潛入鄉村的精神世界
這是青年評論家項靜以自己的故鄉為生活場景創作的一部小說集。由八部中短篇小說構成。作者用融合了小說與散文的筆法及綿密的文法,借由對故鄉人事的回憶與追問,寫出了鄉村農耕社會的日常,以及日常背後的風度、精神、隐秘的情緒。
36《鲸之殇》
作者:[加]法利·莫厄特
譯者:高建國,李雲濤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6
鲸的悲哀誰能懂
詳細梳理兩三個世紀以來世界幾大海域各種鲸類慘遭屠戮、幾近滅絕的真實狀況,揭露了工業化時代人類無限膨脹的欲望催生出的種種畸态,以及無情掠取自然資源的行為。該書所講述的,不僅是“鲸之殇”,也是自然之殇、人類之殇。
37《物·畫·影:穿衣鏡全球小史》
作者:巫鴻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7
一面鏡子如何與全球曆史程序串聯起來?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日常生活,鏡子都于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術史家巫鴻探索了穿衣鏡的由來與流行、它在文學藝術中引發的想象,以及它所代表的身份地位與自我意識。
38《法治的細節》
作者:羅翔
雲南人民出版社2021.10
發現一個更加真實坦誠的羅翔
羅翔将過去兩年間,對一些社會熱點案件的解讀,以及關于法治人生、閱讀的思考內建這一本法律随筆。面向社會大衆,用法律思維視角自省,用理性和人文關懷分析案情。
39 《晶片陷阱》
作者:[法]馬克·拉叙斯,古文俊
譯者:法意
中信出版社2021.8
隐秘的經濟戰中,企業如何保護自己?
曾是全球領先的晶片卡制造商金普斯創始人親身回顧了企業誕生、發展與消亡的全曆程,揭示了高科技領域國際競争的殘酷内幕,讓讀者能夠從全局看清“晶片”領域發展的艱辛,以及高科技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可能碰到的“陷阱”。
40《李劼人往事:1925-1952》
作者:龔靜染
商務印書館 2021.12
詳解文學大師晚年最大遺憾
李劼人的寫作有兩個黃金時段,一個是1925年到1927年;一個是1935年到1937年.沒有完成更多的作品也許是李劼人最大的遺憾。本書幫助我們看到一個更為真實完整的李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