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以混動技術和純電技術為主的汽車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

上險數顯示,今年11月,混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78%上漲至7.67%,增長超過一倍;而純電車的市場佔有率更是從去年同期的7.71%增長123%至目前的17.19%;反觀汽油車的份額已從去年同期的88.18%下降至目前的74.83%,僅僅時隔一年就丢失了超過13%的市場佔有率。汽車行業新舊交替的速度,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人意識到原來變化每天都在發生。

推動混動車和純電車的市場佔有率持續走高的原因,一是政府層面的政策激勵——2025年之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要達到20%,以及2030年之前達到碳達峰和206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雙碳目标”。這兩個國家級的目标讓零排放的純電車和低排放的混動車瞬間成為市場的香饽饽;二是廣大車企布局混動車和純電車的速度在加快。今年以來,以吉利、長城、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車企在延續純電産品推出節奏的同時,明顯開始重點布局混動汽車,而日産、豐田和本田等日系車企也在重點發力混動和純電領域。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這些車企當中,在電驅化領域中開始時間較早,還有市場建樹的企業,日産汽車是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名字。在純電市場,誕生于10年前的日産聆風電動車至今仍活躍在市場上;在混動市場,日産e-POWER技術已率先在日本本土市場上取得成功。是以,當汽車市場開始刮起清潔能源的東風時,那些早有準備的企業毫無疑問會成為這輪東風的最大受益對象。而擁有經驗積累、技術積累和市場積累的日産汽車無疑會成為受益者之一。

近期,為了繼續穩固自己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優勢和加快轉型進度,日産汽車宣布啟動一項新的未來發展戰略,在該戰略中,日産從資金、技術、産品等三大層面發力未來清潔能源領域,以期為消費者樹立“科技日産”的全新形象。

以核心市場為“引領者”推動轉型

日産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内田誠在今年11月底釋出了指導日産汽車未來10年發展的“日産汽車2030願景”。在該戰略的指導下,日産汽車将增加研發投入重點開發電驅動車型,将通過提高電驅動車型的投放速度和數量實作在中美日歐主要市場的電動化目标。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在截止到2026年度的5年内,日産計劃投資2萬億日元(合計1,128.4億人民币)用來加快推進電驅化産品布局和技術創新。據悉,日産從2010年左右開始,已經累計向電動化領域投資了1萬億日元左右。而最新的5年投資計劃比過去10年的累計投入還多一倍,平均每年投資4000億日元的力度,彰顯了日産對新技術的重視程度,也顯示了其以技術研發推動轉型的思路。

在如此大力度的投資推動下,日産計劃在2026年度之前推出20款純電動車型和搭載日産e-POWER技術的車型,并在2030年度之前推出23款電驅動車型。算上要在2022年上市的純電車型“Ariya”,日産計劃在2030年度之前的9年内推出15款純電動車,剩下的是混動車型。在這一目标的引領下,日産公司表示到2030年度之前,日産和英菲尼迪品牌的電驅化車型占比将超過50%。

對日産公司來說,中國市場是連續7年銷量超過100萬輛的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占到其全球銷量的35%左右。因而,此次釋出的“日産汽車2030願景”亦将積極推動中國市場的電驅化戰略落地。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具體來看,到2026财年之前,日産計劃在歐洲将電驅動車型的銷量占比提高到75%,在中國的這一比例是40%,而中國和歐洲也是電動車發展得最為順利的全球唯二市場。

此外,在日本本土,日産計劃到2026财年之前實作電驅化車型銷量占車型總銷量的55%以上,在美國到2030财年之前實作純電動車型銷量占車型總銷量的40%。

10多年前,日産領先競争對手推出可量産的純電動車,并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如今,随着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強勢崛起,日産的競争對手變得更為多元化和強大。通過“日産汽車2030願景”的釋出,日産意在向外界強調,将集中力量發力電動化,開啟絕地反擊之路。

電動化轉型不止于“車”

日産公司的電動化發展之路早于大多數競争對手,從上世紀1947年開始,日産就開始陸續推出純電動車型、冰淇淋貨車和機器人輔助副駕駛等電動化産品,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多元化需求。

1947年釋出的Tama純電動汽車是日産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型,該車型搭載了可更換的鉛酸電池,最高時速可達35.2公裡,續航裡程為96.3公裡。這些參數以現在的标準來看可能并不突出,但是在當時卻滿足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雖然這款有開創意義的純電小車沒有展開疊代發展,但是卻促使日産汽車的電動化技術研究就此展開。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正是得益于技術研究開始時間早,日産汽車才能在純電動車發展得最火熱的當下順勢推出充滿競争力的新産品。其最新的純電車“Ariya”的續航裡程已經達到610公裡,并且還擁有奪人眼球的醒目外觀,以及提供舒适的、極具操控性和安全性的駕駛體驗。

翻看日産公司的電動化發展史,竟發現在過去半個多世紀日産已經造就了12款經典的純電動車。在電動化技術的研發之路上,日産公司始終堅持的準則是根據時代的變遷和駕駛者需求的改變而不斷創新。在如今這個時代,消費者對純電車的的需求更多圍繞在“續航是否足夠多、充換電是否友善、智能化水準是否足夠先進、售價是否足夠親民”等幾大痛點上。“日産汽車2030願景”也将會重點解決目前消費者對于純電車的幾大痛點。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首先,針對電池續航裡程痛點,日産計劃在研發锂離子電池技術的同時引入無钴技術,預計到2028财年将電池成本降低65%。同時,日産還計劃到2028财年推出搭載獨創全固态電池(ASSB)的電動車型。全固态電池的優勢顯而易見,其不僅能夠将充電時間縮短至原來的三分之一,還能顯著降低電池組的成本。日産預計,到2028财年,全固态電池能夠将電池組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時75美元,同時通過不斷的創新,未來會将成本進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時65美元,以實作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的成本平價。通過這兩大舉措,基本能同時解決使用者對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和抱怨售價過高的問題。

其次,圍繞電動車的智能化布局,日産也早有規劃。日産公司計劃,至2026财年,日産和英菲尼迪品牌車型将有超過250萬台車輛搭載ProPILOT超智駕技術。同時,日産汽車将進一步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計劃到2030财年,在全部新車型上搭載下一代雷射雷達系統(LIDAR)。随着在移動出行領域的加速創新,日産汽車計劃将在全球範圍内招募3,000名以上進階研發人才,同時不斷提升現有員工業務能力。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此外,日産還計劃到2026年前投資200億日元(合計11.284億人民币)用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到2026财年将其全球的電池容量提高至52千兆瓦時(GWh),到2030财年提高至130千兆瓦時(GWh)。圍繞着電動車的供應鍊建設和提高使用者用車的便利性,日産公司正在加大重視力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以往傳統汽車從未涉獵過的領域,展現了在移動出行浪潮的席卷之下,日産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革新舉措,以及不止于“車”的全局思維。

e-POWER技術是電驅化戰略的重要支柱

在加大力度推廣純電車型的同時,日産也在同步推動混動車型進入全球主要市場。在日産看來,混動車型也是其電驅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日産e-POWER技術為例,其具有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的優勢,是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利器,在碳中和過渡階段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可再生能源成熟之前的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e-POWER技術的原理是電機100%驅動,發動機隻承擔發電工作不參與驅動。該技術原理也讓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具有靜谧性好、動力強、加速快、平順性好、燃油經濟性好等優點。日産e-POWER,也是不同于豐田的THS和本田的i-MMD,第三種實作混動的技術路線。官方資料顯示,應用e-POWER技術的車型,可瞬達300N·m峰值扭矩,全程靜谧0頓挫,而且市區工況油耗低至3.9L/100km。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日産e-POWER技術已有多年市場經驗。自2016年11月首款e-POWER車型上市開始至2021年3月底,日産在日本市場收獲了超過50萬的e-POWER使用者。近日,搭載第二代e-POWER技術的日産Note和日産Note Aura獲評2021-2022日本年度車型。榮膺媒體權威獎項以及平均每年超過10萬輛的銷量,也說明了日産e-POWER技術已經高度成熟且市場熱度正火。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使用者對日産e-POWER技術的評價也趨向積極。有60%的日本使用者積極選擇e-POWER車型,車主滿意率高達90%。“踩油門,感覺就像2L發動機”“哇,加一次油就能開1000公裡了,而且,不需要充電”“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即使發動機啟動,發動機聲音依然很靜”,這些來自實際使用者的回報是e-POWER技術敲開中國市場的一把鑰匙。

科技日産如何把握未來?

在中國,首款搭載日産e-POWER技術的日産軒逸已經投向市場參與競争。到2025年結束之前的4年内,日産要在中國市場投放10款電驅化車型。平均每年2款全新電驅化産品的上市節奏,是日産在中國推動電驅化戰略的重要内容。

車雲小結:

日産的計劃是到2030年代初期實作在包括中國在内的核心市場新車型100%的電驅化,并計劃到2050年實作整個企業的營運和産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為了完成這一宏偉的目标,日産在發展純電動車型的同時,也将e-POWER技術視為企業電驅化戰略的重要支柱。“純電+混動”的雙産品路線,是日産在未來10年面向中國使用者的主要法寶。

随着電驅化産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及中國的電動車市場越來越大,科技日産的形象也将會越來越深入人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