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将兵法與心理學玩到極緻的“鬼才”

明朝時期,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四省邊境一帶讓朝廷頭大不已,因為這裡數十年都在被盜匪不間斷地騷擾。

匪患讓百姓們苦不堪言,朝廷多次派兵去圍剿,但是都以失敗告終,期間還吓跑了不少巡撫。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不過就在這時,天降了一位神人,這個人僅僅用了一年零3個月時間,僅用手頭的2千兵馬,就掃蕩了數十萬的匪患。

這些匪患不但牽扯甚廣,更是駐紮了十年有餘,更加令人不可置信的是,這位戰功赫赫的神人并不是武将,隻是一位文人。

他就是明朝第一鬼才——王守仁,一位将兵法與心理學玩轉到極緻的男人。

王守仁,也就是出現在我們曆史書上的王陽明,他12歲時,就說出了一句狂妄至極的名言。

當時夫子在課堂上學生們:“人生何謂第一等事”,别的學生們都無非回答考科舉、當狀元,再不濟也要說個孝順父母。

唯獨王陽明回答:“人生當做聖賢。”

從此以後,王陽明一直緻力于他的“聖賢夢”,在他15歲時,曾寫了一封信,請父親交給皇上,他的父親拆開信一看,隻見上面寫着:

“隻要給我5萬人馬,我就能橫掃草原。”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因為這封信,王陽明被他父親反手就甩了一個大嘴巴子,最終他也沒能實作他的志向。

王陽明長大後一路都在考取狀元的路上奔波,不過确實屢試不第,他的狀元父親就安慰他說:“不要沮喪,這次考不中下次努力就是了。”

誰知王陽明輕蔑地說道:“别人都在為不登第為恥,但我卻為不登第但為之沮喪為恥。”

話剛說完,又被父親反手甩了一個大嘴巴子。

雖說王陽明沒有像父親那樣一舉考中狀元,光耀門楣,但是這卻不能泯滅他的才華。弘治十二年,28歲的王陽明考中進士,在朝中任刑部主事。

從這個時候開始,王陽明開始踏上了為官的道路,在這之後,他曾經曆過被貶官,又多次被敵手追殺,一直到官複原職,很是經曆了一段動亂。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舉薦王陽明,将他擢升為禦史,從那以後,王陽明在朝中開始了他的開挂人生。

王陽明巡撫的四個地區分别是南安、贛州、漳州、汀州,這四個地方就是四省的交界地,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匪徒。

當地盜賊四起,甚至已經到了各自稱王的地步,這些盜匪們自成一派,不僅搶奪百姓,就連官府也時常被搶掠。

朝廷多次派出重臣前來解決匪患問題,但是足足治理數十年都沒見效果,前任巡撫在這裡堅持了幾個月,最後直接告病回家了。

王陽明到這裡出任以後,這個剿匪任務自然是落到了他的頭上,不過,直到他真的了解了這裡匪患的情況,他才知道事情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嚴重。

不過,王陽明卻發揮了他驚人的兵法天賦。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選拔“特種兵”

對于治理匪患,王陽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控制住匪患的發展。

他發明了一種“十家牌法”的戶籍制度,通俗點來說就是一種連坐制度,他要求每十戶人家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各自互相監督。

如果發現這十戶人家中誰家出了盜匪,或者誰包庇了盜匪,那麼這十戶人家通通與盜匪同罪,誰家的人突然少了,但是卻沒有按時上報,也是一律當做包庇土匪的罪名處置。

這個“十家牌法”的制度雖說的确過于殘暴,但是平心而論,用以暴制暴的方法,的确有了奇效。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其次,王陽明發現除了百姓家,就連很多官員的家中也早已被盜匪滲透,他們安排了衆多耳目,為了掌控朝廷的動向。

王陽明先是用雷霆手段審問了很多老仆,問出了很多盜匪的暗線,他找到這個暗線,告訴他們隻要按時向他報告盜匪的情報,就可以免除罪過。

因為這個招數,王陽明掌握了很多盜匪頭目的資訊,為日後鏟除毒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光有這些準備工作還遠遠不夠,接下來就是怎樣去真正将盜匪斬草除根。

原先這裡剿匪都是用的廣西狼兵,狼兵是當地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兵,原先是明朝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狼兵很是勇猛,曾經海外的倭寇都對之聞風喪膽,而狼兵原本就是主要抵抗匪徒與倭寇的,其英勇程度可想而知。

不過,狼兵厲害歸厲害,其中有一個很緻命的缺陷就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狼兵軍紀混亂,他們除了能夠剿匪之外,還時常對百姓幹些燒殺搶虐之事。

殺了百姓,假報軍功,這樣就能拿到賞錢了。

久而久之,很多百姓由最開始的懼怕變為了憤怒,多少成為盜匪的百姓都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不光如此,朝廷對于狼兵也是愛恨交織,曾經數次想辦法打壓。

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狼兵的内部也開始出現了土匪,隻能說,與當時的環境脫不開幹系的是,隻要活不下去,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出路就是去當土匪。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找到了這個根源,那麼事情就好解決了。

既然狼兵這麼難管理,那就不用了,沒有狼兵,王陽明隻能自己去組建一支軍隊。

他從這四個省市的軍隊中選拔精銳,設定的條件非常苛刻,隻要身高、體型、智商、甚至長相全部達标才能入選。

入選的士兵會組成一個特殊的“剿匪大隊”,隻要選中的精英,都有高額俸祿,如果立了功,可以立即得到大力提拔。

這可比在幾十萬大軍中去立點功的機率大多了,一時之間,軍中的士兵争相去參加選拔,經過層層嚴格的篩選,最終王陽明選出來2000精銳“特種兵”。

隊伍組成了,還不能兩眼一抹黑地上去盲打,為了防止步狼兵的後塵,他在軍中設立了嚴明的管理制度。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百姓心中的神祇

他将這2000精銳分為25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設定一個小隊長,叫做小甲。

每2個小組為一隊,管理者叫總甲,每4個小隊叫一哨,上司者叫哨長,每兩哨為一營,上司者叫營長。

每個營有兩個上司者,兩個參謀,三個營為一陣,兩個陣組成一個軍,軍中有副将,而王陽明本人則是總指揮。

之是以将隊伍劃分地這麼細,就是為了層層管理,上傳下達,這樣管理的效率大大加強,而這跟他實行的“十家牌法”也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戰鬥開始時,王陽明提出逐個擊破的方法,他先挑選了一個最弱的,一鼓作氣将其擊敗以後,軍中的士氣大漲。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王陽明用兵一向出其不意,詭異難測,他根據每個營口的盜匪,分别制定出了相應的對敵之策。

1517年,王陽明親自率兵駐紮在上杭,他先是假意撤兵,敵方以為王陽明害怕了,确認他的确退兵以後,就放松警惕,打開門寨。

王陽明就是趁此時突然發動進攻,連破匪徒四十餘個寨子,光是俘虜的盜匪就多達7千人,有了能拿得出手的功勞以後,王陽明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中說自己權利太小,無法在軍中樹立威信,于是朝廷直接給了王守仁一個旗牌,讓他可以擁有絕對的指揮權。

有了旗牌,王陽明就徹底放開手腳去治理了,不到半年時間,他接連攻破左溪、橫水、破巢,俘虜6千餘盜匪。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他治理盜匪的方式也比較“野蠻”,有的山寨比較狡猾,用假意退兵的方式騙不過他們,王陽明就采用火攻的方式。

不用往裡沖,隻需要放火,他們自己就會往外跑,隻要跑出來了,王陽明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到時候再處置慌亂逃命的盜匪輕而易舉。

王陽明将這些大大小小的盜匪收拾得差不多以後,随後又揮師贛州,去讨伐最後的重頭戲,盜賊的頭目。

這場戰役結束後又斬殺盜匪2千多人,将整個土匪山寨都踏平,在當地猖獗了數十年的盜匪被連根拔起。

當然了,其實拔除了土匪之後也隻是治标不治本,要是追究其盜匪形成的原因,還是跟百姓過不上好日子脫不開關系。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王陽明先找到個州縣,讓當地衙門安頓流民,保證流民能夠安然活下去,随後他明确地告訴百姓,倘若誰敢再去當土匪,必當從重處罰。

但是如果想好好過日子的百姓,隻要不惹事,我一定會保證你們安居樂業,如果有欺壓的狀況發生,盡管去衙門告狀,要是衙門敢徇私,決不輕饒。

随後,王陽明又當衆對剩下的幾個小匪徒招降,直言你們都是因為活不下去才當的盜匪,如果現在從良,我會讓你們過上安穩的生活。

這些盜匪們感動地痛哭流涕,百姓也紛紛拍手叫好,這個“打一巴掌再給顆棗”的方法,被王陽明運用得淋漓盡緻。

在這之後,隻要抵死不願招降的,全部被滅口,願意招降的,則都實作了王陽明口中的安穩日子。

明朝第一鬼才:官府數十年解決不了的匪患,他用2千兵馬輕松蕩平

王陽明僅用了1年零3個月的時間,竟然将盜匪全部清除,當地百姓也将他看做神祇,對他無不稱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