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李世民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明君,他與魏征的故事也婦孺皆知,可是有一次,李世民居然氣得要下令斬了魏征,所幸被皇後勸阻才作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傑出的帝王之一,他是大唐王朝的締造者,也是華夏盛世的開拓者,強大的帝國在他的掌舵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家,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其高度都足以令外國人瞻仰。曆史存在一條規律,凡是開國前幾代的君主,幾乎都是明君,李世民不僅是明君,更是一位文修武備的賢德良主。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公子,其為人大度且頗有才幹,在隋末起兵時,曾為父親南征北讨,打下大片江山。後經玄武門之變,他順利成為帝王,并從此施行仁政,治理龐大的帝國。當然,帝王的權威不可觸犯,尤其是如李世民一般的“馬背君王”,更是無人敢觸其逆鱗。可在臣子之中,有一人卻敢正面與李世民“硬怼”,此人正是魏征。

唐太宗曾會心地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句中的“人”正是魏征。魏征任宰相之時,曾是一個“多嘴多舌”之人,他秉性耿直,敢于忠心直谏,說出别人不敢說出的話語。可面對魏征“不知好歹”的進言,李世民往往都會虛心納谏,從不敢在公衆場合對其發怒,甚至在決策國家大事時還要征詢魏征的意見。二十年間,君臣之間總是會發生激烈的争辯,但争論的結果卻往往以魏征的勝利而告終。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據北宋名臣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記載稱,魏征與唐太宗君臣相處的二十年中,魏征為李世民提出近二百多條的建議,二百多項建議中分别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甚至連唐太宗的私生活也多有參與,令皇帝本人的生活十分尴尬。

魏征的建議都有哪些?其中兩項最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分别是不許無事出遊,也不準随意豢養寵物。一次,魏征從外面回來時,看到太宗皇帝已經将車駕齊備,似乎是要出門,可當他見到魏征後,卻突然又下指令将車馬驅回。魏征不解随機問道: “聽人說陛下要駕幸南山,為何準備完畢之後會就此作罷呢?” 太宗皇帝立馬說道: “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意思是,我本來卻是要去南山的,可是怕你嗔怪于我,故此便中途放棄了。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還有一次,手下人為太宗皇帝貢獻一隻特殊的鹞鷹,太宗皇帝十分喜歡,終日将其放在手中把玩。正當他玩得高興的時候,遠遠望見魏征走來,便急忙把鹞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豈料魏征奏起事來滔滔不絕,緻使太宗皇帝動也不敢動。當魏征告辭之後,便急忙從懷中掏出鹞鷹,結果可憐的鳥兒早早憋死于帝王的懷中。

對于李世民而言,魏征的确是一位诤臣,可诤臣也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之人,魏征也曾惹怒過李世民。史書記載稱,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日罷朝後宮時,居然自顧自地嘀咕:“應該殺掉這個田舍漢!”

唐太宗為何會生氣,因為面對魏征一次次惹惱他,讓他心裡怨氣沒法發洩,最後堆積成了一個充滿恨意的大疙瘩,唐太宗是皇帝,他再英明,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面對魏征的忠心直谏,他也覺得沒面子,當天也許心情不好,就生氣了。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魏征并不是哪一件事讓李世民特别生氣,而是魏征200多次忠心直谏,讓李世民沒面子,故此,他才徹底生氣了。

太宗說:“魏征此人實在是太過分,他總是在朝廷上跟我争論,羞辱我,令我心裡十分不痛快。”皇後聽罷回到後宮,穿戴了朝見的禮服并站在廳堂上 。太宗覺得十分奇怪,就問,“皇後為什麼這樣子?”長孫皇後回答道:“妾聽說,主上聖明,則臣子就會忠良。正是因為如今的陛下聖明,是以魏征能能直言不諱,如此好事,妾身怎會不來恭祝陛下呢?”

李世民要殺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麼,讓唐太宗如此生氣

俗話說“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更何況是一位皇帝,唐太宗在聽到魏征的谏言之後會生氣,其實也在情理之中,而他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之事,更加說明他的不凡,其胸懷之大度,完全稱得上是後代君王之典範。

參考資料:《新唐書》 歐陽修著 中華書局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