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團隊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規劃,團隊的核心職責是什麼,目标和願景是什麼等等。實際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到日常繁瑣的事務中,整天忙于到處救火,這隻會導緻惡性循環,而且是瞎忙。
是以,一定要認識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梳理團隊規劃的幾個關鍵要素:
● 團隊職責和願景,團隊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成立這個團隊?想達到什麼目的?
● 團隊的目标,就是團隊的方向,我們要到哪裡去?如何考核這些目标?
● 資源盤點,盤點現有人員的技術分布、人員結構、水準分布等,以及其他軟硬體資源。
● 規劃和路徑:就是滿足職責,達成目标的路徑,要投入什麼樣的資源。
系列目錄
一、管理認知:要不要做技術管理?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491280.html
二、管理規劃:目标是什麼?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507786.html
三、團隊建設:怎麼帶隊伍?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517005.html
四、任務管理:如何跟蹤執行?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517076.html
五、管理溝通:管理的必修課!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517144.html
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必須理論和實踐互相結合,多練、多思考、多總結,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管理體系架構。
本文主要對是課程《技術管理實戰36講》的學習筆記,結合自己多年不太成熟的管理經驗,略有體會,受益良多。做了一點不成熟的總結,課程資料在文末引用資料處。歡迎留言交流!

團隊職責和願景,團隊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成立這個團隊?想達到什麼目的?
團隊的目标,就是團隊的方向,我們要到哪裡去?如何考核這些目标?
資源盤點,盤點現有人員的技術分布、人員結構、水準分布等,以及其他軟硬體資源。
規劃和路徑:就是滿足職責,達成目标的路徑,要投入什麼樣的資源。
所謂的管理規劃,其實就是要管理者說明白一個問題,即,你想要什麼目标,以及你需要投入什麼資源。由于目标取決于團隊的職能,而團隊又是管理者的核心資源。是以,一份合格的規劃,至少需要展現職能、目标、團隊、路徑這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是互相關聯、動态平衡的,其中智能是基礎,是團隊存在的基本價值。
“磨刀不誤砍柴工”,磨刀雖然看上去花些時間,卻能讓後續的砍柴工作更加有效。作為管理者,多花些時間來做團隊的管理規劃,是最重要的,絕對是值得和必要的。
團隊的職責要用清晰簡單的語言來總結,讓人容易了解容易記住。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來理清楚談的的職責:
公司為什麼要給我這批資源成立這個部門?是希望我産出什麼? 這個團隊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你用什麼次元來衡量團隊的價值高低?
團隊職能的兩個層次,基本的職責和升華的使命。
職責,是團隊職能的下限,即團隊存在的意義,如果這些職責都搞不定,意味着團隊的基本價值都不能展現。
使命,是團隊職能的上限,即,如果我們團隊做得好,就能承擔更大的職責,展現出更大的價值。使命是能夠鼓舞人心的,更有價值、更長遠、更遠大的願景,能夠指明方向,讓人期望,能夠潛移默化激發潛能。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搜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隻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那如何來制定團隊的職責和使命呢,有三個步驟:
第一、收集資訊。首先從上司收集對團隊的職責要求,一般上司肯定是有要求的,是以才會成立這個團隊。然後團隊内訪談,再從合作部門、客戶哪裡收集,最後加上自己的了解和梳理。
第二、提煉職責升華使命,用簡短容易了解的語言提煉團隊職責,基于職責進行展望,升華能夠鼓舞人心的團隊使命願景,為團隊指明方向。最後針對職責要制定一些考核名額,使得團隊目标結果可以衡量。如針對業績的項目合同KPI,針對線上系統的故障率、穩定性、相容性、客戶滿意度,針對過程的任務完成率、錯誤率等。
團隊職責:團隊基本的工作職責,存在的價值,例如:
運維部:負責各個項目的日常運維;負責建立和維護運維資料庫,如環境資源清單、部署手冊、維護手冊、運維日志等;建立運維工作規劃...
研發部:負責公司項目的研發,保障項目進度;學習大資料、AI、Devops、靈活等先進的技術或機制,提升項目研發效率和品質;等等
團隊願景:要長遠考慮,要讓人有使命感,例如:
美團:技術為本,緻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企業!
騰訊:使用者為本,科技向善
阿裡巴巴使命: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測試部:拒絕延期,消滅Bug!
運維部: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
第三、确認和推廣。和上下級确認獲得支援和認同,然後就是積極的主張和推廣了,要讓每一個人都清楚團隊的職責和願景。這就是一個長期過程了,要反複的宣貫,可以利用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重複定律”。
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隻要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潛意識當中,隻要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團隊目标就是團隊要做的具體事情,在确定的時間計劃内要達成的目的,就是目标。一般部門會在每年年年初都會做工作規劃,首先就是要制定全年的工作目标,基于這個目标再規劃短期、中期、長期的工作目标和計劃。
目标就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據目标制定更詳細的工作計劃任務,主要有兩種類型的目标:
KPI類可量化的目标:這個月(時間)完成合同業績300W(名額數字)
OKR類關鍵成果目标:本月底(時間)完成“檔案管理系統”的開發傳遞和上線,支援***功能(明确系統的關鍵功能價值)。
O是Objectives,KR是Key Results,OKR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與關鍵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蹤目标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任務目标的制定必須要滿足這幾個原則:
必須有明确的産出,KPI或者OKR,通過對産出物的評估來驗證任務的完成情況。 可考核、可評估 可達性:目标要适當,是可以完成的。 相關性:符合公司、項目的訴求和利益。 必須有時間節點
以上幾點就是SMART原則:
關于SMART原則更多内容請參考:https://www.yuque.com/kanding/knote/kr96no
在制定目标的時候要謹記SMART原則,避免一些常見的坑:
目标要以結果導向,而非過程導向。要明确産出什麼價值,比如“本周完成**功能優化”、“本月學習和研究分布式事務”隻有過程,隻說了要做什麼,卻沒有結果,沒有結果的目标就沒有價值。
目标要上下同步,保持一緻的認知和了解,團隊成員都要了解目标。做具體的任務的時候,要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上下文的功能需求是什麼?整體功能架構是怎麼樣的?不要隻做工具人。
目标要盡量穩定,例如業務或客戶需求不穩定,導緻目标經常變換,進而導緻大家工作節奏不可控,團隊就會比較焦慮。
除了公司業務上的目标,在團隊管理和工作過程上也需要制定一些目标,來持續改善工作過程,提升效率。針對團隊内部這種目标稱之為“專業目标”。專業目标是提升團隊專業性、戰鬥力、自驅力、效率為目的。如:
針對品質:Bug率(不同時間段、不用業務線、不同技術領域),Bug解決效率,Bug有效率等。
針對開發進度:任務按時完成率,預估與實際時間準确率。
針對專業學習,激勵學習、分享的制度,形成學習成長的氛圍。
基于團隊的職能、目标,來規劃的組織架構,有三方面的工作。
注意是先确定職責目标,再組織架構,這裡我們往往很容易根據現有人員情況去思考,這就反了。根據你的目标去梳理,需要什麼樣的資源結構才能支撐目标的達成,需要哪些角色/能力的人?需要多少人?這些人的怎麼組織等等,包括三個要素:
團隊的規模:現有人數+預算人數=總規模
團隊的分工:崗位職責分工,能力要求等
團隊梯隊:層次結構和分布,如後端開發工程師崗位,就會有架構師、進階工程師、中級工程師、初級工程師、實習工程師多種層級,按照團隊需要進行設計。
團隊内會有多個角色/崗位構成,如後端開發、前端開發、測試、運維、需求、UI設計等等,然後還會拆分為多個職能組,可以是基于業務的,也可以是基于技術棧或崗位的,也可以二者結合的矩陣結構。每隔小組會指定組長/負責人,形成管理梯隊。每一種崗位裡又會有不同能力層次結構,形成能力梯隊。
前面我們确定了團隊的職責,這裡就要确定每個崗位、小組的職責和目标了。如下圖是****項目的團隊組織架構,在項目管理方案裡對每個崗位、小組是有明确的崗位職責定義的。
這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意識,就是成本意識。一個企業中,研發人員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不同能力層級差别也是比較大的,架構師和初級工程師的成本就會相差數倍。是以我們在做團隊組織規劃時,一定要慎重,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也進階越好。人員的規模、梯隊設計必須有依據,有資料支撐,而不是拍腦袋。
研發部門的投入成本還是比較容易計算的,基本上就是“人力成本(會占85%以上)+辦公類費用(辦公場所、辦公耗材、水電網絡等)+差旅福利其他(不多)”。團隊的組織架構就決定了投入成本,必須要和部門的産出相比對,這裡是必須花時間去思考和核算的。如果确實想不清楚,隻能說明你對公司目标、公司業務、對團隊目标了解還不夠。
無能從公司角度,還是個人角度人才培養、人才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技術管理人員怎麼培養?工作規劃、團隊協調,這個往往是比較緊缺的,很多技術人員不太願意做技術管理。 技術骨幹的培養,大多數技術人員對技術的熱情都不錯的,多挖掘、引導、培養還是比較容易的。 新人如何培養?要建立新員工入職的流程規範,以及老帶新的機制。
打造團隊技術學習、分享氛圍和良性機制是很重要的,在後面文中有探讨。
團隊資源主要是人,但不隻是人,還有财、物、團建教育訓練、辦公設施等等,最重要的還有時間,這些都是團隊資源。
不僅如此,還有
資訊資源:了解更多的内部、外部資訊,包括一些内部涉密資訊。
權限:對管理、績效考核,獎金配置設定等的權限。
上下級、合作夥伴,包括整個公司都是你可以利用的資源。
要充分認識到資源的多樣性,解決問題手段的多樣性,要跳出具體的問題找方法,特别是要跳出技術思維,解決問題不僅僅隻有技術手段。
能夠從資源豐富性、手段多樣性和人才持續性來預算你的資源,說明你已經是一位老道的管理者了。我們通常會說,管理者要做戰略,所謂戰略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籌劃把資源投在什麼方向,以達成什麼目标。是以,資源視角就是戰略視角。
比如在遇到一個技術難關時,除了自研,還可以招聘、借調、合作、外包、雲服務,或者購買解決方案。
發現人手不足的時候,不是就隻有招人一個辦法。要長遠的方向考慮,如果隻是階段性的人員不足就招聘是很不劃算的。可以調整計劃,可以其他部門借調、置換,或者外包。
還有一點是我們容易忽視的,人越多、分工越細,就會導緻流程複雜、導緻協作更多,就必然導緻整體效率的下降,就是所謂的2+1<3。是以強化管理,提質增效才是最佳選擇。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一個中國人是龍,三個人鬥地主,四個人打麻将。
技術管理實戰36講: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13
目标管理:SMART原則:https://www.yuque.com/kanding/knote/kr96no
項目組織架構: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16a84da1efad41d825d21ce?fromnew=1
版權申明:版權所有,本文内容僅供學習,歡迎指正、交流。 部落格圓:http://www.cnblogs.com/anding_ 雀語:_https://www.yuque.com/k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