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學說演化的基本脈絡

西方經濟學是從重商主義開始的,重商主義的研究對像在流通過程,它的理論體系的核心是外彙管制和貿易順差,控制對外貿易,實行出口壟斷主義,這也就要求重商主義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是以,重商主義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幹預,認為國家财富的關鍵就是金銀,輸入金銀可以潤滑工商業的齒輪。重商主義最終并沒有帶來美妙的景像,反而導緻經濟發展的巨大困難。

“真正的現代經濟學,隻是當理論研究從流通過程轉向生産過程的時候才開始”。

曆史上最早産生的科學的經濟學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産生于17世紀中葉,完成于19世紀初葉,它在英國從威廉。配弟開始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在經濟學說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曾經曆了有三次重大意義的革命和三次大綜合。

亞當。密斯在1776年出版了《國民财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這部學說的建立标志着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密斯批判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并繼承和發展了以前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特别的接受了重農學派對供給的關心和對微觀經濟學的重視),第一次創立了比較完備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斯密之後,随着西方各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斯密的經濟體系也随之分化,使西方經濟學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演化,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嘉圖、西斯蒙第、馬爾薩斯、薩伊、李斯特等。到19世紀中葉,約翰。穆勒出版了《政治經濟學原理》,綜合了當時各種不同派别的經濟觀點,建立了一個折衷主義的經濟理論體系,也就出現了西方經濟學發展演化過程中的第一次綜合。在很長一段時間 裡,約翰。穆勒的經濟理論被認為是西方“正宗”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發展演化過程中的第二次革命是邊際革命,它對西方經濟學以後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提出了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決定于勞動的消耗量,而是取決于主觀評價,這就是效用價值論或邊際效用價值論。邊際概念成為關鍵性的分析工具。随着邊際理論在經濟分析中的深入的分化,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演化出現了第二次綜合,是由馬歇爾和威克賽爾二人完成的,馬歇爾在微觀領域綜合了古典學派和邊際學派的價值論、配置設定論建立了局部價格衡價論,威克賽爾則主要在宏觀領域通過綜合李嘉圖的貨币數量論與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建立了累積過程理論,馬歇爾和威克賽爾分别是劍橋學派和北歐學派的開山始祖。劍橋學派和北歐學派又分别從微觀和宏觀二個方面深化了第二次綜合。

西方經濟學發展演化過程中的第三次革命,就是凱恩斯革命,其标志是1936年凱恩思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這本書修正了傳統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政策,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論取代的傳統的供給理論,用宏觀分析取代了傳統的微觀分析。現在宏觀經濟學的方法,都是從凱恩斯的《通論》那裡來的。第三次綜合還沒有完成,還在進行中。

本文轉自   wenya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enyan/1014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