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1955年授銜之後,中将陳先瑞對上将韓先楚和劉震說:“戰士是上将,班長是中将,這兵叫我怎麼帶?”

兩個上将異口同聲說:“什麼中将、上将的,戰士什麼時候都得聽班長的。”

說完,三人哈哈大笑。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韓先楚(中)陳先瑞(右)劉震(左)

這三位開國将軍還真是一個班出來的。編制序列是紅四方面軍鄂東北道委特務4大隊一分隊一班。

特務4大隊是由鄂東北道委和遊擊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的。這個大隊人員精幹,全隊有120多人,是由紅四方面軍手槍團一個分隊改編而來,後來又從各區、縣遊擊隊挑選了一些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的青年戰士補充進來。

他們武器裝備精良、彈藥充足,每人都有一把德國造駁殼槍,四五個瓜型手榴彈。班長和戰鬥小組長每人還有一支長槍。每個分隊裝備一個花機關槍班。這是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的“嬌子”,也是各遊擊隊幹部戰士所羨慕的機關。

特務4大隊的主要任務有三項:一是搜集敵人情報,偵察敵人動向,對民憤極大的反動民團和反動政府人物予以暗殺;二是打地主土豪籌備經費物資。三是護送來往于中央和鄂豫皖根據地之間的上司幹部、交通聯絡人員等。

4大隊的活動方法很靈活,根據任務不同,可以以大隊、分隊、班執行任務,有時也化裝成各種身份去完成任務。可以說是鄂東北道委和遊擊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的特種部隊。

那麼,這三位将軍是如何巧合地來到同一個班的呢?

中将班長陳先瑞

陳先瑞,1914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縣麻河崗大閻家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這個村在商城縣南區,解放戰争時期劃給了安徽省金寨縣。1929年,15歲的陳先瑞先是報名參加了兒童團,後來又參加了紅軍,被分到紅32師98團,因年齡小就給團長蕭方當了勤務兵。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陳先瑞

1930年,他又被調到改編後的紅1軍2師師部通信隊任通信員。1931年3月,皖西北道區指揮部成立了敵後特務隊,陳先瑞因作戰勇敢,人又很機靈被選中進了特務隊。

1932年10月,陳先瑞随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向豫陝邊區轉移路過湖北棗陽時,不幸病倒了,發起了高燒,因部隊缺醫少藥得不到治療,他在一次部隊大休息時昏睡了過去,醒來時發現自己掉隊了,從此和部隊失去了聯系。于是獨自留下養病,等病好後已無法再追趕上部隊。無奈的他,隻好邊讨飯邊往回趕,想重新回到蘇區。

1932年12月,陳先瑞來到河口縣,因他到縣蘇維埃政府送過信,認識這裡的人。他幸運地碰到熟人後,說了自己這一路的遭遇。河口縣蘇維埃政府的人決定讓他休整一下,然後送他去鄂東北遊擊司令部。

不久,在河口縣蘇維埃政府的介紹下,陳先瑞被送到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當時的鄂東北道委書記兼遊擊總司令鄭位三見到陳先瑞後,認為他在皖西北道區指揮部幹過特務隊,就安排他去了特務4大隊。

陳先瑞先是在一分隊一班當戰士,幾次任務下來,因作戰勇敢,又很靈活,很快就升任了班長。

上将戰士劉震

劉震,又名劉幼安,1915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孝感縣東北小悟區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928年,13歲的劉震參加了兒童團。1930年4月參加了縣赤衛隊,年僅15歲的他是赤衛隊裡年齡最小的一個。1931年9月,報名參加了紅軍,10月被配置設定到陂孝北縣遊擊大隊(後改為獨立營)。

1932年春,劉震從陂孝北縣獨立營調到鄂東北道委特務4大隊,被配置設定在一分隊一班。

上将戰士韓先楚

韓先楚,1913年2月,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楓樹崗村。他出身貧寒,自幼飽受苦難。16歲時随姐夫田長松參加了家鄉的赤衛隊,後來加入了黃安縣獨立師,成了一名正式的紅軍。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韓先楚

1932年夏天,在獨立師擔任通信排長的韓先楚,因不願殺掉被懷疑為奸細的問路老百姓,被師長下放到營裡當副官。說是副官實際上就類似于今天的營司務長,就是負責每天買糧買菜,管幾個燒火做飯的。

因他工作賣力表現好,又讓他下連隊扛槍打仗當了大頭兵。但在攻打羅田縣城搶敵人金庫時又出了狀況。部隊搶完金庫,出城時敵人反擊,人馬擁擠,在黑暗中他被擠落到路邊的溝裡,肩上兩包銀元全撒到齊腰深的泥水裡。因丢了戰利品,他又受處分當了夥夫。這下可好,徹底拿起燒火棍了。

不久部隊轉移,讓他帶幾個人去設營。這邊安頓好了,那邊部隊接到指令去别處了。他不知道部隊去了哪裡,隻好四處打聽尋找。他白天和幾個人躲在山上,晚上到老鄉家弄點吃的,終于找到了另一支紅軍部隊——鄂東北道委特務4大隊。他被編到了一分隊陳先瑞的一班。

這樣,三位将軍在一班就聚齊了,開始了他們的戰鬥歲月。從時間上來看,最先到這個班的應該是劉震(1932年春),之後就是陳先瑞(1932年12月),最後才是韓先楚,從他的回憶錄裡看到,他到一班時陳先瑞和劉震就已經在了。

一次,陳先瑞帶領全班到黃陂、孝感被邊打土豪籌款,捉到個土豪兒子當人質,讓土豪拿錢來贖。當地民團、紅槍會,還有一些正規軍尋迹追來,将全班10多人圍在一幢房子裡,機槍架在屋外風水牆上,喊叫着讓他們投降。

陳先瑞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跟我拼,誰不拼搞死誰!

當時大家都認定隻有拼了:反正這會革命是要“成功了”,拼掉一個夠本,拼掉兩個就賺一個。

韓先楚說:班長說得對,要和敵人拼。但也不能瞎拼,咱們得想出個辦法來。

他給班長建議:每人一顆手榴彈,一齊投,投出去就往外沖,沖出去就全力射擊,向周圍敵人射擊,沒人負責一段扇面,把槍裡的子彈全打出去。我和班長首先幹掉那挺機槍。然後再投彈,手榴彈出手就往外沖,一起沖出去。

陳先瑞認為在理,對大家說,就按韓先楚的打法來。結果全班都順利突圍了沖出來。

還有一次,韓先楚和劉震兩人一起外出執行任務。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劉震

白天,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白區,隐藏在一位地下黨員家中。夜間便按行動計劃分散行動。他們約定天明以前趕回邊沿地區。

但是由于叛徒告密,在孝感境内,他們被民團發覺了,情況萬分危急。

“喂,快投降吧,你們被包圍了!”一個民團小隊長揮動着手槍向韓先楚喊叫。

韓先楚和劉震不動聲色地隐藏在一間連着一大片圍牆的廢屋裡。看天色,已經是吃過晚飯時分了。

這時,韓先楚向劉震略一交待,便跳出短牆,大喊一聲:“XX的,有種跟老子走哇!”說着便“叭叭”地放了兩槍,迅速朝着屋後的一片小樹林奔去。

民團仗着人多勢衆,蜂擁着追去。

韓先楚趁着初降的夜色,左沖右突,硬是把敵人引出了二三裡遠。

這時的劉震瞅準機會,悄悄地沖出了民團的包圍圈,趕到了他與韓先楚約定的集合地點。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甩掉了民團的韓先楚出現在劉震的面前……

1955年,中将對兩位上将說,戰士是上将我班長才中将,這兵怎麼帶

紅25軍長征紀念館雕像

再之後,三人被編入紅25軍手槍團,跟着紅25軍開始了長征,轉戰陝甘。長征結束後,三人的崗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都還在由紅25軍和紅26軍改編而成的紅15軍團建制内,陳先瑞任紅74師師長,韓先楚任紅75師223團團長,劉震任紅75師225團政委。

抗日戰争爆發後,他們三個人就逐漸分開了,各自奔赴自己的革命崗位。從此之後,在戰争年代他們幾乎沒再見過面。再見面,就是在解放後的北京了。在北京,他們的來往多了起來,老戰友之間禮尚往來、你宴我請,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喜悅,自不必說。三人經曆和關系在當時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有一次中央會議後,三人一同去看望胡耀邦同志。胡耀邦聽了他們三人的情況後,連連說:“

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像你們三人這樣當兵在一個班出來的,現在又都是我軍進階将領的情況确實不多,可以寫一部小說,也可以作一篇大文章。

筆者能力有限作不了大文章,就以這個話題作一篇小文章,以飨讀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