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爛電影這麼多?因為好電影就像牛股,可遇不可求

作者:不不子

一直以來國産電影被人诟病,無非就編劇劇本差、導演手法差、演員演技差,這些都是客觀原因,該罵。

全世界的爛電影同樣占了大多數。我們看到的好電影,其實院線經過評估認為它會是好電影,才會引進來,而不是引進來才成為好電影的。

電影作為藝術品,他需要時間打磨,但是更需要有人來投資。這其中的風險是有投資方來承擔,是以現在很多對賭協定出台,類似于基金承銷過程中,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先包銷一定比例一樣。

一個導演有一個相對成熟的想法或者方案,當他去找投資方的時候,投資方想聽的一定是以下的東西:這個電影準備找誰來主演,電影宣發能不能搞起來,然後才是簡單的情節介紹,他們更關注電影會不會跟以往的高分電影類似。

比如《戰狼》火了,那麼拍類似的電影就很容易火。投資方不關心劇本多麼精彩,他隻需要保證底線,是以明星和熟悉的劇本,這至少可以保證這部電影的票房基本上可以保本。

為什麼爛電影這麼多?因為好電影就像牛股,可遇不可求

這也就是香港電影衰敗的根本原因。80、90年代香港電影,一部片子火了,一系列類似的片子就出來了,周潤發《賭聖》火了之後,一大堆賭片出爐,模式全部一樣。周星馳《逃學威龍》出來後,也是一堆大鬧學校的片子。香港電影最終死在了這種簡單的粘貼複制的模式上。

好電影就相當于好股票。1000部電影能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就不錯了,2019年全國共有電影1037部,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電影産量共計650部,這些都是生産的,而不是上映的,2020年共上映影片294部,2019年上映總量548部,也就是一半的電影拍出來上映不了,隻能賣給網站或者電視台,勉強收回成本。電影投資比單純的企業投資複雜多了,企業投資還可以明确的财務規劃,但是電影涉及的風險因素太高,最近流行的主演被封殺的風險也是很巨大的一個風險。

不要對資本苛求太多,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錢投給所謂的情懷。

票房這個東西很難具體估算到。是以最近某電影,言之鑿鑿說電影票房可能會達到多少多少億,估計是投資方被制片方忽悠了,因為票房誰也不知道最後會怎麼樣?

比如《埃及豔後》,20世紀60年代投資4400萬美元,最後是票房2000萬。《未來水世界》投資1.6億美元,票房4000萬。其實這兩部電影制作很精美,題材也不錯,但是就是虧本了。

為什麼爛電影這麼多?因為好電影就像牛股,可遇不可求

埃及豔後,來自網絡

但是,有些小成本的電影卻票房回報很高。《教父》導演之女索菲亞·科波拉2003年推出了寡姐斯嘉麗·約翰遜的電影《迷失東京》,全片成本400萬美元,全球票房達到1.19億美元,投資回報高達29倍。

為什麼爛電影這麼多?因為好電影就像牛股,可遇不可求

迷失東京,來自網絡

投資電影有時候就是賠本賺吆喝,是以爛片該罵就罵,選擇權在自己手裡,你要去看爛電影,那就忍着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