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作者:亮網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密克倫堡,波邁拉尼亞

密克倫堡、波邁拉尼亞,屬于德國、波蘭,但在曆史上,與北歐的聯系更為密切。

一、密克倫堡家族:

密克倫堡家族,屬于西斯拉夫人的一支:奧鮑德裡特人,後來日爾曼化了,統治德國東北部,一直到一戰結束的1918 年,是歐洲統治時間最長的家族之一。

首位侯爵是尼克洛特,1130年即位,父子三人先後即位,後來其地由密克倫堡家族接手,稱密克倫堡侯爵。

密克倫堡家族由普裡比斯拉夫開創于十二世紀,他皈依了基督教,效忠于薩克森公爵海因裡希一世 (1142–1180) ,因而得以成為密克倫堡領主(意為“大堡壘”)。 随後,這一家族日爾曼化。

1225年以後,大緻與蒙古首次西征同時期,密克倫堡家族,分為四大系統。

1348年,密克倫堡侯國更新為密克倫堡-施魏林公國,首位公爵是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他是密克倫堡侯爵海因裡希二世的兒子,他首稱公爵後,他的三個兒子,海因裡希三世、阿爾布雷希特三世、馬格努斯一世,先後繼位,

其中,次子阿爾布雷希特三世,1364年至1389年為瑞典國王阿爾布來克特一世。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約1338到1412,活了七十四歲,瑞典國王(1364年-1389年在位)、密克倫堡-施魏林公爵(1384年-1412年在位)。

他是密克倫堡-施魏林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與歐菲米亞·埃裡克斯多塔的次子。而歐菲米亞·埃裡克斯多塔則是瑞典國王馬格努斯四世的姐妹,也就是說,阿爾布雷希特三世是馬格努斯四世的外甥。

1363年,以博強森為首的瑞典貴族議會成員逃往密克倫堡。他們因反對瑞典國王馬格努斯四世,發動叛亂,而被驅逐出國。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在瑞典貴族們的要求下,入侵瑞典。于1364年2月18日,加冕為瑞典國王。

兩王并立,外甥和舅舅,雙方陣營打了長達八年的内戰。馬格努斯四世的次子挪威國王哈康六世,支援馬格努斯四世的軍隊,于1365年,在恩雪平與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對戰,馬格努斯四世戰敗被俘。

此戰後,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介入幫助馬格努斯四世那一方,而因為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在瑞典各省份重用德意志人的官僚,是以在瑞典各地不受歡迎。

于是,在瑞典農民和丹麥軍隊的支援下,挪威國王哈康六世反敗為勝,并于1371年圍攻斯德哥爾摩,阿爾布雷希特三世打敗了挪威-丹麥聯軍。其後雙方簽署和約,協定使得馬格努斯四世獲釋及準許流亡挪威。

雖然阿爾布雷希特三世保住了瑞典王位,但是要起誓作出重大讓步,将權力讓給貴族委員會。擁立他上位的博強森,霸占了一千餘農場,成為瑞典最大的地主,控制了瑞典全境的三分之一。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在瑞典稱王19年,但瑞典西部并不認可他的統治,而阿爾布雷希特三世試圖減少瑞典貴族的大莊園時,他在首都斯德哥爾摩也失去了支援。1389年,面對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瑞典貴族委員會,轉向支援哈康六世的妻子、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請求她出兵,趕走阿爾布雷希特三世。瑪格麗特一世派出軍隊,表弟媳和表哥打起來了,1389年2月,丹麥軍隊在奧斯勒之戰,擊敗并生擒阿爾布雷希特。阿爾布雷希特三世被廢黜,關押于斯堪尼亞省的林德霍爾城堡,一關就是六年。阿爾伯特三世于1395年被釋放,他同意在三年内放棄斯德哥爾摩,1398年,協定生效,阿爾堡特三世離開瑞典,将斯德哥爾摩授予瑪格麗特一世。

好在,阿爾布雷希特三世于1384年繼承了密克倫堡-施魏林公國,是以,他回到那裡,于1412年去世。

1359年,阿爾伯特與施魏林的理察迪絲結婚,兩人共有1子1女;

理察迪絲于1377年去世。1396年,阿爾伯特與布倫瑞克-呂讷堡的阿格尼絲結婚,兩人的獨子是密克倫堡-施魏林公爵阿爾布雷希五世。

1610年,密克倫堡-施魏林公國,分出密克倫堡-居斯特羅公國。

1658年,分出密克倫堡-密羅公國、密克倫堡-格拉博公國、密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公國。

1692年,密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絕嗣,密克倫堡-格拉博公國将其合并,建立新的擴大版的密克倫堡-施魏林公國。

到十八世紀後期,密克倫堡家族各國,合并為兩大國家:

密克倫堡-施魏林

密克倫堡-施特雷利茨

由于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承認,它們均更新為大公國,一直到1918 年。

2001 年 7 月 31 日,密克倫堡-施魏林家族的世襲大公弗雷德裡克·弗朗茨 去世,密克倫堡 - 施魏林家族男性世系斷絕,他是末代大公弗雷德裡克·弗朗茨四世的長子和繼承人。

密克倫堡-施魏林家族,隻剩下女系傳承,她們是末代大公弗雷德裡克·弗朗茨四世的次子克裡斯提安·路德維希公爵的兩個女兒,多納塔公爵夫人(1956 年出生),埃德溫娜(1960 年出生)。

密克倫堡-施特雷利家族,仍然在延續,現任族長是鮑爾維,他的孩子包括:奧爾加公爵夫人(1988 年出生)、亞曆山大公爵(1991 年出生)、邁克爾(1994 年出生)。鮑爾維的姐妹包括:公爵夫人伊麗莎白·克裡斯汀(生于 1947 年)、瑪麗·凱瑟琳(生于 1949 年)和艾琳(生于 1952 年)。

密克倫堡家族統治的國家

密克倫堡 (1167–1918)

密克倫堡-斯塔加德 (1348–1471)

密克倫堡-施魏林(1352-1918 年)

密克倫堡-居斯特羅 (1621–1701)

密克倫堡-施特雷利茨 (1701–1918)

維爾勒 (1235–1436)

瑞典 (1364–1389)

聯合波羅地海公國(1918 年 11 月)

荷蘭 (1948–1980)

二、波邁拉尼亞:

意為波羅地海沿岸,分為三大部分:

從德國人的立場來看:前波邁拉尼亞,後波邁拉尼亞,遠波邁拉尼亞。

從波蘭人的立場來看:東波邁拉尼亞,西波邁拉尼亞。

是以,産生了三個省:德國的前波莫瑞,波蘭的西濱海省,濱海省。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圖中:深綠色範圍為前邁拉尼亞,黃色範圍為後波邁拉尼亞,粉色範圍為遠波邁拉尼亞

自斯堪地那維亞而來的日爾曼人,最先在波邁拉尼亞居住,稱為魯基人。公元500年,他們向西遷徙,西斯拉夫人乘虛而入,接管此地,他們稱為波邁拉尼亞人,這個名稱,在十世紀出現。

10世紀後期,波蘭大公邁什科一世征服了波邁拉尼亞,但他們又重獲獨立,1164年,被薩克森公國擊敗,成為公爵獅子海因裡希的附屬。西波邁拉尼亞,在1181年。建立波邁拉尼亞公國。1309年,東波邁拉尼亞,被條頓騎士團國家征服,稱為西普魯士。1466年,東波邁拉尼亞亦即西普魯士,歸于波蘭,條頓騎士團僅剩東普魯士,成為波蘭的附屬國。

格裡奮家族,從 12 世紀到 1637 年,一直統治波邁拉尼亞公國。 瓦第斯瓦夫一世(卒于 1135 年),是波邁拉尼亞公國曆史上首位統治者,他開創了格裡奮家族。 格裡奮家族中最著名的是波邁拉尼亞的埃裡克,他于 1397 年成為丹麥國王、挪威國王、瑞典國王。

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長女英格寶,她的外孫即埃裡克,次女瑪格麗特,丹麥女王,她的兒子奧拉夫去世後,她便傳位給埃裡克。

波邁拉尼亞的埃裡克,1382到1459,活了六十七歲,他是丹麥國王(稱埃裡克七世)、挪威國王(稱埃裡克三世)、瑞典國王(稱埃裡克十三世),是以他是是卡爾馬聯盟的君王。

他父親家族是波邁拉尼亞公爵家族,是以他稱為波邁拉尼亞的埃裡克。

埃裡克生于1382年,母親為當時瓦爾德瑪四世唯一在世的外孫女瑪麗亞。1387年,身為丹麥及挪威兩國國王的奧拉夫二世以17歲之齡早夭。一周後丹麥議會在隆德大教堂承認其母親瑪格麗特為統治者。當時丹麥的國王是選舉出來的,而雖然挪威的王位是世襲的,但是1388年2月,挪威議會也選舉瑪格麗特為女王。1388年3月,瑞典議會也選舉瑪格麗特為女王。瑪格麗特終于成為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1389年2月,當瑪格麗特一世在斯科讷最終擊敗了密克倫家族的阿爾布萊克特,奪得瑞典王位後,她指定埃裡克為繼承人。1396年瑪格麗特又讓丹麥和瑞典的議會承認埃裡克的繼承人地位。

1397年9月8日,埃裡克在卡爾馬加冕為丹麥、挪威和瑞典國王,卡爾馬聯盟因而成立。瑪格麗特雖然将王位讓出,但依然是執政。 組成卡爾馬同盟的三個國家,保留了不同的法律以及其獨立的議會。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卡爾馬聯盟

1412年10月,瑪格麗特與埃裡克一起赴弗倫斯堡,感謝當地商人對他們的支援時,突然感染鼠疫。10月28日,瑪格麗特在港口的一條船上去世。當時30歲的埃裡克成為了北歐聯盟的盟主。除北歐三國外,他的領土還包括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格陵蘭、冰島、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

此後,埃裡克常與荷爾斯泰因伯爵們發生戰争,戰争連年導緻大大削弱國家經濟。是以,在1429年,埃裡克引入海峽通過費,此征費使丹麥的财政變得富裕,一直沿用至1857年。

埃裡克另一建樹,是在1417年,定都哥本哈根。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首都哥本哈根,位于西蘭島

1430年代,埃裡克的統治江河日下。首先在1434年,瑞典農民及礦工發動騷亂,使各地的貴族利用來削弱王權,貴族們又反對埃裡克挑選的來自波邁拉尼亞的繼承人,埃裡克一怒之下離開丹麥,到了哥得蘭島上的城堡居住。終于在1439年被瑞典、丹麥及挪威相繼廢黜,在1440年,由其外甥、巴伐利亞的克裡斯托弗三世,繼承挪威及丹麥王位。埃裡克退位後仍占據哥得蘭島。1448年,克裡斯多弗三世去世後,沒有留下子嗣,埃裡克以前的勁敵、奧登堡伯爵之子克裡斯提安,被丹麥貴族選舉為王位繼承人,他是丹麥國王埃裡克五世的直系後代。埃裡克回到波邁拉尼亞,繼位成為波邁拉尼亞·斯武普斯克公爵,哥得蘭島交給丹麥。

埃裡克從1449年擔任波美拉尼亞·斯武普斯克公爵,直至1459年去世為止。

克裡斯托弗是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的孫子,父親為普法爾茨-諾伊馬克特伯爵約翰,而母親是波邁拉尼亞的卡塔裡娜,是波邁拉尼亞的埃裡克的妹妹。

1445年,克裡斯托弗迎娶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娅為妻子。1448年,克裡斯托弗突然在赫爾辛堡去世,無後,瓦爾德瑪四世的子嗣斷絕。丹麥國王埃裡克五世的直系後代,克裡斯提安一世被丹麥貴族選舉為國王,及被要求迎娶克裡斯托弗的遺孀、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娅為妻子,兩人于1449年10月28日結婚。北歐各國,最終歸于奧登堡家族。

波邁拉尼亞的最後一位格裡奮公爵是博吉斯瓦夫十四世,他亡于三十年戰争,無後,導緻波邁拉尼亞被勃蘭登堡-普魯士和瑞典瓜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占領了波邁拉尼亞。戰争結束後,根據《西伐利亞和約》,瑞典得到西波邁拉尼亞;勃蘭登堡-普魯士則得到東波美拉尼亞亦即西普魯士。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古斯塔夫二世的偉大理想:組成瑞典-波蘭-芬蘭聯邦,對抗老牌強國丹麥-挪威聯邦,波羅地海變為瑞典内湖

1814年,拿破侖帝國被推翻,瑞典與丹麥簽署基爾條約,瑞典得到挪威,但是在1815年把西波邁拉尼亞割讓給普魯士,這意味着,曆史上曾經強大一時的強國瑞典,永遠退出了波羅地海南岸,淪為中等國家,再也不是大國、霸主。

1871年,随着普魯士統一德國,波邁拉尼亞全境歸于德意志帝國所有。

1990年,德國又一次統一,密克倫堡和前波莫瑞,組成密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德國共十六州,這一州位于德國東北部。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密克倫堡家族、格裡奮家族

德國十六州

繼續閱讀